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棉花黄萎病带菌籽的消毒技术研究简报

植物保护 1986

摘要:对棉籽所携带的黄萎病病原菌在真空减压条件下进行检疫消毒处理,为植物病害的检疫工作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途径。 方法 1.真空熏蒸消毒机 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真空容量0.35立方米(见示意图),抽气5分钟可达750毫升汞柱的真空度。真空泵经水流冷却,施药量由定量阀、定量瓶和施药阀严密控制,操作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摘要:我们从1978年开始进行外源DNA导入棉花的研究,已从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中棉、棉属野生种以及苘麻DNA导入棉花等不同组合中得到了变异后代。1979年以来,我们用外源DNA导入的手段,又把抗病棉的抗病基因转移入高产、优质的感病棉品种中,转移率高达10~(-1)-10~(-2),並通过病圃筛选获得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新品种,同时探讨了在分子水平上的抗性转移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螟赤眼蜂在稻螟种群演替中的作用雏议

昆虫知识 1986

摘要:我国为害水稻的螟虫,以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为主。我国水稻改制的经验证明,水稻栽培制度的改革,是稻螟种群演替的首要因素。在改制前,多数地区栽培制度比较简单,或单季中稻、单季晚稻,或双季间作,不利于三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红铃虫棉花品种的鉴定与筛选

中国棉花 1986

摘要:棉花对红铃虫的抗虫作用约在八十年前就已被注意到了。如早熟品种可免受红铃虫危害。此后相继提出红铃虫在三裂棉(Gos-Sypium trilobum)上不能发育成长;瑟伯氏棉(G. thurberi Todaro)及辣根棉(G. 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米的品质及其改良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摘要: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不仅给人们提供热能,而且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由于粮食已能基本自给并略有盈余,因此提高稻米品质,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满足人民生活及国际贸易的需要,已成为当务之急。 粳稻是我国优质稻米类型之一,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其中太湖流域素为优质粳米生产基地,也是出口粳米最多的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三十烷醇的增产效应问题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

摘要:1977年S.K.Ries等首先报道三十烷醇对水稻、玉米和大麦有促进生长的效应。我国科学家很快合成了三十烷醇并对其生物学和产量效应进行试验。 1978—1983年五年期间,国内报道三十烷醇的文章多达四百篇以上,其中大部分认为三十烷醇有促进生长或增加产量的效应。但也有许多相反的结果,它们大都没有发表。为此,我们特根据自已的实验结果和十一个单位联合试验的资料撰写此文,仅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粳稻资源抗白叶枯病种质的筛选和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摘要:通过1982—1984年的人工剪叶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等方法,从太湖流域粳稻资源1389份材料中筛选出抗白叶枯病的品种281份,占总数的20.2%,其中11个品种对太湖流域白叶枯病的主要菌系有广谱抗性。试验还证明菌株与品种的互作具有特异性反应。

关键词: 粳稻资源 白叶枯病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良种繁育方法的探讨

中国棉花 1986

摘要:所谓良种繁育,实质上就是品种保纯。目的是保持原品种的遗传基础,防止“混杂、退化”。如果对原品种的某些性状,如早熟性、抗病性、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等,需要提高与改进,那是育种工作的任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射线,EMS和NaN_3及其复合处理对水稻的诱变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摘要:Favret认为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机制不同,物理因素可以使染色体重排,而化学诱变剂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两者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也有人认为:复合处理虽然有希望,但必需考虑到各种诱变剂是独立作用,还是相互干扰,相互促进,两种诱变剂连续处理可能产生加性或负的作用。本试验旨在比较各种理化诱变剂及其复合处理后损伤的大小及诱发某些突变有效的处理。

关键词: EMS NaN_3 复合处理 突变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的稻米品质及其改良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摘要:我省地处长江下游,是籼、粳稻并存地区,籼稻栽培面积约占水稻面积的60%,因此粕稻生产对我省人民生活有极大影响。当前,籼稻生产上的一个问题是米质欠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籼稻米质的改良工作。为此,有必要对国内外米质改良现状,作一概略的论述,借以找出差距,吸取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尽快将籼稻品质提高一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