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基于Trace Pro仿真的橙果品质光谱检测托盘参数设计与试验

食品与机械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橙果的内部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采用Trace Pro软件对设计的橙果在线检测传送托盘模型进行光学仿真分析,参考仿真结果中的辉度/照度值,对值较高的托盘模型进行实物加工,结合实际光谱检测平台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成果传送托盘的最优外形参数为:外径80 mm、内横径55 mm,内纵径50 mm、厚度20 mm.采用不同材料对托盘进行加工,用于实际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光谱数据经预处理后,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的预测模型,其中亚克力托盘预测结果最优.为进一步优化检测模型,分别用遗传算法(GA)、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CARS)算法提取光谱特征波段,建立橙果SSC的PLSR的预测模型,其中SCARS算法特征提取方法最佳,预测决定系数R2pre为0.920 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68 3.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检测 托盘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橙果 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碱性物料对稻-稻-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广东省稻-稻-菜三熟种植区域化肥施用量高,土壤酸化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风险高.研究了碱性物料对稻-稻-菜三熟耕作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2015—2017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施用熟石灰(Lime)、酸性土壤调理剂(ASC)和常规施肥对照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作物养分含量、产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SC处理周年产量最高,其次是Lime处理,对照最低.Lime处理和ASC处理冬种四季豆较对照增产较大,而早、晚稻的产量基本一致.Lime处理和ASC处理早、晚稻有效分蘖数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在冬种蔬菜季,Lime处理和ASC处理作物磷含量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相比,Lime处理和ASC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Lime处理在冬种蔬菜季、早稻季和晚稻季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而ASC处理仅在早稻季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Lime处理和ASC处理土壤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提高趋势,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较大;但对土壤容重、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Lime处理和ASC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冬种蔬菜季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稻-稻-菜三熟种植系统中,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均可达到改酸效果,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冬种四季豆、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其中冬种蔬菜季对碱性物料的响应更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石灰和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作为广东省稻-稻-菜三熟种植区域酸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措施,其中石灰的改酸效果更优.

关键词: 稻-稻-菜 产量 石灰 酸性土壤调理剂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助剂对溴敌隆毒饵的增效作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杀鼠剂的利用率及防控效果,降低其生态风险,研究了渗透剂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添加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助剂后稻谷毒饵中溴敌隆的含量分布;采用有选择摄食试验和无选择摄食试验的生物测定方法,分别测试不同方法制成的溴敌隆毒谷对小鼠的适口性及毒杀效果.[结果]经4%N,N-二甲基甲酰胺及4%二甲基亚砜处理后,0.01%溴敌隆毒谷糙米中的药物含量均显著提高,比常规的0.01%溴敌隆毒谷分别增加271.17%和163.51%;而添加4%N,N-二甲基甲酰胺和4%二甲基亚砜配制的0.0025%溴敌隆毒谷,糙米中的药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0.0025%溴敌隆毒谷,分别增加433.33%和400.9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4%的两种助剂配制的0.0025%溴敌隆毒谷,对小白鼠均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及毒杀效果,摄食系数分别为2.69和0.80;毒杀率分别为100%和90%,均显著高于常规的0.0025%溴敌隆毒谷,与0.01%溴敌隆毒谷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4%N,N-二甲基甲酰胺或4%二甲基亚砜作为助剂对溴敌隆毒饵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并可显著降低杀鼠剂的使用浓度.

关键词: N,N-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溴敌隆 毒饵 小白鼠 摄食系数 毒杀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的农技推广模式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农业园区建设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兴起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方法进行集约化和区域化的生产模式.广东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并出台政策,促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全产业链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农技推广模式的运行机理,总结了其在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要素聚集和提升、探索农技推广模式、科技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服务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模式实践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为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村振兴 全产业链科技支撑 农技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螨剂对不同螨态荔枝叶螨的毒力评价和田间防效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Oligonychus litchii的室内毒力,在室内分别采用Potter喷雾法、浸叶碟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卵和若螨的毒力,并测定了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田间防效.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哒螨灵、阿维菌素对荔枝叶螨成螨和若螨有较高的毒力,联苯肼酯对成螨和若螨的毒力较低,而螺螨酯和乙螨唑对成螨基本无活性,对若螨有一定的毒力;5种杀螨剂对卵的毒力大小依次为乙螨唑>螺螨酯>哒螨灵>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田间防效试验中,15%哒螨灵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荔枝叶螨的总体防效较好,药后1 d防效高于70%,药后10 d防效达100%,药后20 d防效仍在90%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240 g/L螺螨酯悬浮剂和110 g/L乙螨唑悬浮剂对荔枝叶螨药后3 d防效均低于70%,而药后20 d的防效高于90%,说明两药剂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43%联苯肼酯悬浮剂药后1、3 d防效低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高于螺螨酯和乙螨唑,药后15 d防效开始下降.在田间防治荔枝叶螨时,若荔枝叶螨发生早期、成螨较少时建议施用螺螨酯或乙螨唑,而荔枝叶螨种群中成螨、若螨较多时推荐施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或联苯肼酯.

关键词: 杀螨剂 荔枝叶螨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脷叶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龙脷叶(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转录组学信息特征及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4000对龙脷叶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Trinity软件de novo组装获得unigene,并基于序列同源性对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测序数据经过质控后共获得88396692个高质量的reads,通过de novo组装获得46600个unigene,N50长度为1441 bp,平均长度877 bp.其中34188个(73.36%)unigene在NR、SwissProt、KOG、GO、KEGG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6902个unigene,涉及132条代谢通路.在龙脷叶中我们共鉴定到56个unigene涉及类黄酮生物合成、9个unigene参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2个unigene参与异黄酮生物合成.同时还鉴定到1256个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和3842个植物抗性基因(R基因).MISA分析发现46600个unigene包含3356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龙脷叶的转录组信息特征,为后期开展功能基因鉴定、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关键词: 龙脷叶 高通量测序 单一序列 黄酮类 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坚果中的4种抗氧化剂

四川农业科技 2020

摘要:[目的]为了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坚果中的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2,6-二叔丁基-4-羟甲基苯酚(Ionox-100)4种抗氧化剂的分析方法.[方法]坚果中的4种抗氧化剂经石油醚提取、甲醇溶解、冷冻分层后取上层甲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结果表明, 4种抗氧化剂在50μg/L~10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在0.128~0.176mg/kg之间;在3个添加水平下(1.0、4.0、20.0mg/kg)的平均回收率为86.8%~100.2%,相对标准偏差(n=7)为1.9%~9.6%.[结论]本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和选择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坚果中的4种抗氧化剂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坚果 抗氧化剂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

广东茶业 2020

摘要:茶叶是潮州的优势产业,生态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潮州茶产业重要的基础性措施.本文以潮安区紫莲茶园为例,从栽培管理、生产加工、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潮州市生态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潮州茶叶 生态茶园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米酒酿造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木瓜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先将糯米发酵成酒,再把番木瓜汁加入进行后发酵,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以后发酵时间、番木瓜汁添加量和酒曲添加量为因素的L9(33)正交试验,得出酿造番木瓜米酒的最适条件:后发酵时间为5 d,添加酒曲用量为0.2%,番木瓜汁的加入量为14%.此条件下的番木瓜米酒糖度为18%,酒精度为12%vol,感官评价分数为85分,其酒体澄清透亮,呈橙黄色;果香与酒香协调,醇甜适口,无苦涩味,典型性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番木瓜 米酒 酿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湾区根茎类蔬菜-农田土壤系统中10种重金属吸收特性及其种植安全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农用地安全有效利用和蔬菜安全高质生产,有必要针对该区域农田土壤特性和主要蔬菜品种的重金属吸收特性开展相关研究.以大湾区5种常见的根茎类蔬菜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白萝卜(Raphanus sativus)、胡萝卜(Daucus carota)和莲藕(Nelumbo nucifera)为代表,开展了蔬菜-土壤对应的田间采样,测定了138对蔬菜及其产地土壤样品中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显示,蔬菜中10种重金属的浓度大小为Fe>Zn>Mn>Cu>Ni>Pb>Cr>As>Cd>Hg;而在土壤中的浓度大小依次为Fe>Mn>Zn>Pb>Cr>Cu>Ni>As>Hg>Cd.结合我国内地、港、澳三地蔬菜及土壤重金属限量标准计算样品超标率后发现,同一元素的样品超标率在蔬菜和土壤中不一致的现象普遍存在.总体上为Cd、Cr、As、Hg这4种元素的土壤超标率高于蔬菜超标率,而Pb为蔬菜超标率略高于土壤超标率.由根茎类蔬菜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可知,其对10种元素的吸收能力大致为Cd>Zn>Cu>Mn>Ni>As>Pb>Hg>Cr>Fe.Cd元素相对其它元素而言更易被根茎类蔬菜吸收,而Fe元素相对来说更不易被根茎类蔬菜吸收.同一元素在蔬菜与土壤中的含量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的仅为Cd、Hg和Ni,而其他7种元素在蔬菜与土壤中的含量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大湾区根茎类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存在多样性,对不同元素的吸收机制不同.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相关性显示,Cd、Cr、Pb、Cu、Fe、Mn、Ni、Zn含量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元素来自同一来源的可能性很大,导致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存在复合污染关系.总的来说,用现行标准评价大湾区根茎类蔬菜产地土壤质量时,极有可能将能种出安全根茎类蔬菜的土壤评价为有污染风险的土壤.有必要进一步制定针对大湾区农田及作物特性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根茎类蔬菜 安全阈值 相关性 农产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