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生防菌ANTI-8098A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特性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测定了不同培养阶段的生防菌ANTI-8098A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制作用、加热处理对ANTI-8098A抑菌作用的影响、不同培养阶段的生防菌液在190~9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值,分析了光吸收值与抑菌作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生防菌ANTI-8098A的抑菌作用在培养12h后开始出现,48h时达到最强;生防菌液经沸水浴加热后会丧失小部分抑菌活性,使生防菌液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较未加热的提高14.40%;不同培养阶段的生防菌培养液在波长190、260、280和400nm处的吸收值相近,而在450~900nm的波长范围内,培养液的吸光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这一变化趋势与培养液抑菌作用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生防菌液的抑菌作用与其在190nm处的吸光值呈负相关,与其在450nm处的吸光值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生防菌ANTI-8098A的抑菌物质可能为非蛋白类的耐热毒素,并且能被450~900nm波长、尤其是450nm波长的光所标记。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青枯雷尔氏菌 抑菌物质 光吸收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龙眼子叶胚基因表达差异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提取‘红核子’龙眼(Dimdcarpus longan Lour.)谢花后35d(早期)和50d(晚期)子叶胚RNA,建立cDNA-AFLP分析体系,获得指纹图谱。对41个差异片段回收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其中21个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侧生器官的离轴极性、糖酵解、能量代谢、离子转运、细胞壁伸长、细胞周期调控、RNA转录、RNA翻译和调控、蛋白磷酸化调控和降解、信号转导等;其余片段与已知基因的同源性较低或没有。

关键词: 龙眼 子叶胚 RNA提取 cDNA-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胁迫对枇杷小苗叶片若干氮代谢指标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枇杷小苗钙营养液沙培试验结果表明:钙胁迫不利枇杷小苗叶片氮代谢的进行,缺钙胁迫在小苗培养60 d时就已经产生影响,而高钙胁迫表现比较滞后,且缺钙胁迫的影响要比高钙处理的大.小苗培养60 d时,0.01 mmol/L、3.2 mmol/L钙胁迫处理会使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大、O2-净产生速率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下降.继续培养至90 d时,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都增大、O2-净产生速率上升,胁迫处理对两者的影响与60 d相同;而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虽急剧下降,但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小苗培养90 d时,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缺钙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单个氨基酸高于对照,高钙处理低于对照,各处理中单个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胱氨酸含量最低.

关键词: 枇杷小苗 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圆叶决明生物固氮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圆叶决明生物固氮水平,氮肥的分配、氮素来源,以及氮肥的利用率、土壤残留、挥发损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叶决明生物固氮百分率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N2(30mg/kg)水平下达到最高,为29.50%,之后逐渐下降,且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圆叶决明对肥料氮的吸收增加,而对土壤氮的吸收降低。在较低(N2)施氮水平下,圆叶决明所需的氮主要来自土壤氮(56.17%)和生物固氮(29.50%);较高(N4)施氮条件下圆叶决明所需的氮主要由肥料氮(43.46%)和土壤氮(45.49%)提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圆叶决明氮肥利用率也逐渐降低,而氮素残留率逐渐升高。就氮肥损失率而言,N1(15mg/kg)、N2(30mg/kg)和N3(45mg/kg)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N4(60mg/kg)处理损失率最小。

关键词: 圆叶决明 15N示踪 生物固氮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菌MoCMKK2基因的功能分析(英文)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9 CSCD

摘要:钙离子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信使,钙离子信号途径几乎参与到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个过程。本研究中主要通过同源置换的基因敲除方法对稻瘟病菌中依赖钙离子/钙调蛋白的蛋白激酶激酶2(MoCMKK2)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MoCMKK2基因缺失突变体的产孢量显著上升;而在致病性、菌丝生长速率、饥饿条件下的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率和附着孢形成率等方面跟野生型没有差别。上述结果显示,该基因是一个影响产孢量的负调控基因。这一发现为后续稻瘟菌钙离子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稻瘟病菌 MoCMKK2 同源重组基因敲除策略 产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机制及控制技术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菜农大量施用化肥,菜地氮磷肥用量在一些地区已超过蔬菜实际需求量的数倍;而大多数蔬菜是浅根系和没有庞大根系的作物,菜地土壤已出现明显的氮磷累积现象,从而导致蔬菜作物营养失调,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品质下降,并引起菜地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及地表水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氮磷累积特征、对水环境及蔬菜污染现状)、污染机制(氮磷来源、转化特征及损失途径)及包括施肥控制技术、应用化学添加剂技术、填闲作物技术、种植制度优化技术、汇源景观组合和生态草带拦截技术等污染控制技术,旨在为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菜地土壤 氮磷面源污染 机制 控制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萍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红萍(Azolla)对富营养化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红萍能显著增加水体中的DO,增氧幅度随流量在16.88%~70.46%之间变化,随着养殖水体流经的层数增多或者处理的时间延长,红萍对水体的增氧量加大,水中DO最终趋向一个常数值K;同时,红萍对水体中的NH3-N和T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NH3-N去除率随流量在9.86%~38.90%间波动,TP的去除率则随流量的变化在5.80%~38.43%之间波动。可见,红萍是净化水质的良好材料,能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环境。利用红萍净化水体将为解决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瓶颈提供新途径,实现水产养殖用水的封闭循环利用。

关键词: 红萍 净化 氨氮 总磷 溶解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筛选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227个启动子捕获系中报道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表达活性检测,筛选到7个水稻胚中表达GUS活性的启动子捕获系,对其中编号为W9154的捕获系作了进一步分析。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W9154是一个单拷贝T-DNA插入系,其T-DNA插入在水稻基因组第3号染色体上一个未知蛋白基因的第2个内含子中。对该未知蛋白基因上游调控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调控序列除含有TATA-box和CAAT-box等常见启动子元件外,还含有RY基序、E盒、G盒及AACA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特征性元件。表达特征分析发现,编码上述未知蛋白的基因在野生型水稻的胚和茎中表达,这与捕获系W9154中GUS表达活性完全一致。这些表明启动子捕获系w9154捕获的候选基因可能是一个水稻胚发育相关基因。

关键词: 水稻 启动子捕获系 胚发育相关基因 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受控密闭舱内红萍载人供氧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萍生长繁殖速率高,光合作用放O2能力强,营养丰富,适合作为色拉型蔬菜,且可以多层湿润养殖,可望在空间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起到提供O2和新鲜蔬菜,吸收CO2的作用。该研究试图弄清红萍载人供O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以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建立受控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湿养装置,在"红萍-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2、CO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舱内红萍全部采用湿养,人工光照保持7000~9000Lx条件下,人的呼吸作用与红萍的光合作用相辅相成,舱内O2、CO2浓度趋于平衡,理论上计算约10m2面积红萍基本上能满足1名航天员对O2的需要。密闭舱内CO2浓度升高对促进红萍净光合效率有明显效果。这说明红萍光合放O2能力很强,能有效促使密闭舱内O2、CO2浓度朝着有利于人生存环境方向平衡,进而验证红萍空间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合作用 供氧 空间应用 载人 受控密闭舱 红萍 湿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其中水稻F1单株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4.5%,达极显著水平,群体超亲优势不显著.

关键词: 籼稻 粒形性状 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遗传相关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