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坪修剪及模拟降雨对苄·甲磺药效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反枝苋、藜为测试杂草,研究了草坪修剪和不同时间段模拟降雨对10%苄.甲磺可湿性粉剂防除杂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2 d修剪显著降低药剂的杂草鲜重防效,药后5 d修剪与不修剪没有显著差异.药后0 h降雨30 mm.h-1,对反枝苋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比无降雨分别低20.0%和3.5%,药后0、1 h降雨对藜株防效比无降雨分别低20.5%和18.0%,鲜重防效约低10.0%,差异达显著水平,药后2 h降雨与无降雨差异不显著,对藜的影响大于反枝苋.草坪施用苄.甲磺后,其修剪或浇水管理应分别于药后5 d和2 h进行.


‘白核’龙眼种子败育不同时期差异蛋白分析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核’龙眼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确定了酚抽法提取龙眼种子蛋白。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分析了龙眼种子败育4个不同时期的蛋白质组变化,共发现21个差异蛋白,其中9个上调表达,12个下调表达。通过MALDI/TOF/TOF-MS/MS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分别为胞质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RuBisCO大亚基结合蛋白α、β亚基、17kDHSP、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半胱氨酸蛋白酶、Des-sication-relatedprotein以及两个未知蛋白。这些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与能量和物质代谢、分子伴侣功能、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作用、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龙眼种子败育过程。
关键词: 龙眼 种子 败育 差异蛋白 双向电泳(2-DE) 质谱分析


油菜连作及施用堆肥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温室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上连作油菜及施用堆肥对土壤中镉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油菜连作体系下,施用堆肥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镉含量。施用堆肥改变了土壤镉赋存形态,显著降低土壤易溶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而增加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含量,从而降低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2)在相同堆肥处理下,种植两茬油菜后的土壤易溶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与不种植油菜的处理相比显著降低;而土壤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镉含量较对照有所上升,种植油菜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渣态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是不同积累镉能力油菜朱苍花籽和川油Ⅱ-93之间对土壤镉形态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福州市郊14片蔬菜基地的120个蔬菜样品、16个田面水样和11个地下水样的检测,并引用相关评价标准,分析了福州市郊菜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处于严重污染(NO3-≥3100mg·kg-1)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13.33%,处于重度污染(NO3-≥1440mg·kg-1)以上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32.5%,处于中度污染(NO3-≥785mg·kg-1)以上的蔬菜样品占检测总数的50.83%。(2)氨氮含量超过地表水Ⅲ类(1mg·L-1)和Ⅴ类(2mg·L-1)水质标准的菜地田面水样数量分别占调查总量的62.5%和56.25%;硝态氮含量超过国家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10mg·L-1)的菜地田面水样数量占调查总量的12.5%;总氮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分别为10.99和33.80mg·L-1,分别是地表水Ⅴ类水质氮标准(2mg·L-1)的5.5和16.9倍;总磷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分别为4.75和12.75mg·L-1,分别是地表水Ⅴ类水质磷标准(0.4mg·L-1)的11.9和31.9倍。(3)氨氮含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0.5mg·L-1)的地下水样数量占调查总量的18.18%;硝态氮含量处于超标级别(≥10mg·L-1)以上的地下水样数量占调查总数的54.55%,处于严重超标级别(≥20mg·L-1)以上的地下水样数量占调查总量的27.27%;总氮含量全部超过Ⅴ类水质标准(2mg·L-1,GB3838—2002),超标率为100%;总磷含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0.4mg·L-1,GB3838—2002)的占调查总量的81.82%。


晚熟龙眼果实挂树期果皮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Dimocarpus longana Lour.cv Lidongben)和‘九月乌’(Dimocarpus longana Lour.cv Jueyuewu)为试材,研究挂树保鲜期内龙眼果皮H2O2、MDA含量和POD、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立冬本果皮的H2O2含量总体水平要低于九月乌的;两品种果皮的H2O2与MDA含量的变化相关性大(r=0.990和0.959,P=0.01);立冬本果皮的POD活性在挂树10d内、CAT活性在挂树5d内要显著高于九月乌的,而SOD活性在整个挂树保鲜期内无显著差异。说明POD通过活性增强方式而CAT以高活性在立冬本果实挂树保鲜初期参与清除果皮产生的活性氧,从而延长了挂树保鲜期;POD、CAT活性可作为挂树保鲜性能的指标。


胡瓜钝绥螨对比哈小爪螨捕食作用的研究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天敌捕食螨—胡瓜钝绥螨雌螨(Neoseiulus cucumeris)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枇杷上的害螨—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的若螨、雌螨、雄螨的功能反应和胡瓜钝绥螨以比哈小爪螨雌螨为猎物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在14~33℃胡瓜钝绥螨雌螨均能捕食比哈小爪螨若螨,日最大捕食量为3~6只;14~26℃随着温度上升,胡瓜钝绥螨雌螨对比哈小爪螨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25±1)℃达最高值(a'/Th=9.3785),30℃后捕食能力逐渐减弱;(25±1)℃条件下胡瓜钝绥螨雌螨对比哈小爪螨雌螨的瞬时猎物发现率(a')>对比哈小爪螨雄螨>对比哈小爪螨若螨,对比哈小爪螨的控制能力依次是对若螨>雄螨>雌螨;干扰反应的研究表明,14~33℃,胡瓜钝绥螨雌螨对比哈小爪螨雌螨的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呈直线相关关系。


鸭疫里氏杆菌敏感烈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生物疗法,以富集法对健康番鸭的粪便进行了分离,获得1株鸭疫里氏杆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命名为RAP15。该噬菌体能裂解2株鸭疫里氏杆菌(RAf63和RAf71),说明噬菌谱较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噬菌体由呈多面体的头部(直径约55 nm)和细长的尾部(长约200 nm)组成。RAP15的基因组可以被DNaseⅠ消化,但不能被RNase A和绿豆核酸酶消化,提示其核酸类型为双股DNA。形态学和分子特征提示,RAP15属于长尾病毒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