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福建县级区域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福建沿海县级区域耕地土壤主要养分指标——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规律,并按照肥力指标法对耕层土壤进行养分分级。结果表明,空间上,从县级区域耕层土壤分析,不同地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差异大;空间变异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晋江速效养分表现为结构性因素影响,而闽侯表现为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建立了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按照肥力等级划分,该区域耕地氮素表现为部分区域缺乏,钾素大部分区域严重亏缺,磷素大部分区域盈余;时间上,以土壤速效磷为例,与20世纪80年代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对照,其含量有所增长,从农田养分平衡角度也证实了该区域大部分耕地土壤累积磷素。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时空变异 肥力等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氮肥不同用量及添加双氰胺对蔬菜品质和土壤氮形态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网室盆栽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种氮肥(尿素和硝酸铵)不同用量及其添加双氰胺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土壤硝化细菌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与空心菜、菠菜中硝酸盐、产量和品质关系。结果表明,2种氮肥不同用量都与空心菜的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以及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不论施用尿素还是硝酸铵的处理,添加双氰胺都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和维生素C、降低土壤中硝化细菌数量、减缓铵态氮的转化,从而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吸收。不论是减少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土壤铵态氮含量,还是减少菜体硝酸盐含量的效果上来看,在尿素中添加双氰胺处理的效果均好于在硝酸铵中添加双氰胺的处理,证实了双氰胺作为一种硝化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硝化细菌数量,从而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最终导致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

关键词: 氮肥用量 双氰胺 氮形态 蔬菜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决明属牧草种子产量及成熟特性的调查分析

草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种质资源的种子生产潜力,2006-2007年,对决明属牧草品系的种子产量、种子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开展调查,结果表明:34个品系年均种子产量为7.05~120.56g/m2,千粒重为2.63~5.89 g,年种子数量1 527~21 553粒/m2,种子成熟时间为8月至翌年1月。随着来源地纬度提高,圆叶决明品系的种子产量呈明显降低趋势。以种子产量为依据,2个品系属高产型,5个品系属中产型,27个品系属低产型,包括威恩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闽引圆叶决明、闽引羽叶决明(C.nictitans)。以种子数量的时间分布为依据,11个品系属早熟型,5个品系属中熟型,16个品系属中熟-晚熟过渡型,2个品系属晚熟型。建议把年均种子产量≥80 g/m2、45~80 g/m2、<45 g/m2作为决明属牧草种子高产型、种子中产型、种子低产型的简明划分标准。

关键词: 决明属 种子产量 种子数量 福建中亚热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干扰阔口游仆虫γ-微管蛋白基因表达的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阔口游仆虫微管蛋白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出692bp的γ-微管蛋白基因片段,将之重组到L4440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化到RNAase缺陷型E.coli HT115菌株中,并用IPTG诱导双链RNA的表达,将经诱导后的重组菌喂食游仆虫,诱导出RNAi表型,具体表现为虫体变小、变圆,约两周后游仆虫全部死亡.电镜观察表明,经诱导后的游仆虫部分纤毛杆横切面显示结构为9+0,部分纤毛杆膨胀变形并开始瓦解,原高度有序的微管排列结构消失.进一步证实喂食法可有效地产生RNAi,γ-微管蛋白基因沉默后游仆虫无法维持正常形态并死亡,观察到纤毛杆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γ-微管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调控在游仆虫细胞微管骨架的装配及其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游仆虫 γ-微管蛋白 喂食法 RNA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厌氧对植物乳杆菌R23抗逆性及批把酒MLF的影响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植物乳杆菌R23在批把酒中的生长特性及厌氧条件、接种量对其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3的菌体生物量在批把酒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厌氧条件能明显提高R23菌细胞在枇杷酒中的存活率和MLF降酸效果;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体生物量的衰减速率和降酸速率增大.批把酒生物降酸以接种菌量1*108 cfu·mL-1为宜,25士1℃、厌氧发酵2d即可将批把果酒中的苹果酸完全转化为乳酸.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R23 厌氧条件 接种量 苹果酸乳酸发酵 枇杷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了4个以Ⅱ-32A为母本和3个以制5为父本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其与水稻特性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水稻育种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丰富,共检测到38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23种,不完全分布的有15种;水稻根际土壤中PLFAs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水稻材料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组成结构存在差异。对根际土壤特征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16:0(细菌)、18:1ω9c(真菌)、10Me17:0(放线菌)、10Me16:0(硫酸盐还原细菌)和16:1ω5c(甲烷氧化菌)比较可知,制5系列组合含量高,最高的为金生优制5,Ⅱ-32A系列组合较低,含量最低的为Ⅱ优797。对PLFAs总量和水稻特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LFAs含量与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对水稻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生物量总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Ⅱ-32A系列组合聚为一类,制5系列组合聚为一类,表现出水稻遗传特性在其根际PLFAs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结构丰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水稻遗传亲缘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根际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品种的亲缘关系及其不同继代次数的叶片组培苗的RAPD分析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16个草莓品种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扩增出73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条带49条,多态性程度为67.13%;遗传距离D值在0.40水平上能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RAPD能很好地鉴别草莓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前面筛选的10个随机引物和其他20个随机引物对不同继代次数的草莓组培继代苗进行了RAPD分析,其特征带型表现一致,未发现变异,说明草莓叶盘离体继代培养30次以内能稳定遗传。

关键词: 草莓 组培苗 亲缘关系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白蜡根际微域的营养元素状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根-土界面微域养分的吸收、累积与亏缺状况,运用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盐胁迫对白蜡根际和根内营养元素相对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0 g/L)相比,低浓度(3 g/L)盐分处理使白蜡根系吸收较多的Ca、Mg、Cl等元素;而高浓度(9 g/L)处理则使根系吸收Ca、Mg、Cl的能力下降。白蜡根内Na、K、Fe的累积量和根际Na的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均有升高;其中,过量的Na会破坏白蜡根细胞原生质膜的结构,引起胞内营养大量外泌,造成植物营养缺乏,从而诱发盐害。因此,Na在根际微域的累积是引起白蜡盐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盐胁迫 白蜡 根际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种质资源幼龄树丰产性鉴定及模糊综合评判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在统一种植管理条件下,对228份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丰产性鉴定,研究了中心枝数、中心枝抽穗数、侧枝数等20个生物学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丰产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228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单株产量0.4~29.1 kg,变异系数58.8%,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心枝数、侧枝数、枝梢总数、中心枝抽穗数、枝梢抽穗数、侧枝抽穗数、株高、冠径、干周、叶幂层厚、中心枝抽穗率、单果重、穗坐果数等13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显著;利用丰产性度量值(D值)进行模糊聚类,将228份枇杷种质资源丰产性分为5级,并鉴定筛选出产量高(单株产量>16.0 kg)、丰产性好(D值>0.580)的枇杷种质资源10份。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丰产性 模糊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层发酵培养的虎奶菇多糖对3种小球藻的凝集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深层发酵培养的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菌丝体和发酵液为材料,提取胞内和胞外多糖,研究对藻类细胞的凝集作用.结果表明:胞内多糖使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捷克小球藻(Chlorella luteorividis)产生凝集的最小凝集质量浓度分别是23.3,186.4μg/mL,而胞外多糖使上述2种小球藻产生凝集的最小凝集质量浓度分别是3.3,211.3μg/mL,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无凝集反应.

关键词: 虎奶菇 多糖 藻细胞 凝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