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高磷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CSCD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平磷处理(0.660mmol/LH2PO4-)相比,高磷处理(3.300~6.600mmol/LH2PO4-)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产量下降,暗呼吸速率提高,光合午休现象加剧;但高磷处理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番茄 高磷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及酶作用机理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从福州市某富营养化水库底泥中筛选出的假单胞菌M-6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接种量、温度、供氧量(转速)、pH值、微囊藻毒素MCLR初始浓度等条件因素对假单胞菌M-6降解MCLR的影响,并探讨假单胞菌M-6降解MCLR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时,菌体的降解效果较好,6d的降解率可达90%;降解反应的最适pH为7.0,最佳温度为30℃,摇床转速控制在150 r/min;MCLR初始浓度过高都将影响假单胞菌M-6对碳源和氮源的吸收和利用,最佳浓度为15.7 mg/L。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假单胞菌M-6降解藻毒素过程中,主要有3种酶参与反应,且这3种酶都是细胞内本身所含有的组织酶。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微囊藻毒素LR(MCLR) 生物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一年三茬蔬菜(小白菜、空心菜和苋菜)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株高、单株质量、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2种施肥模式可改善蔬菜农艺性状,分别使蔬菜产量提高103%~219%和93%~22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153%~216%和231%~320%、氮肥利用率较高,与化肥基施处理相比,还可减少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48.1%和46.5%,从而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两种施肥模式应在今后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蔬菜 施肥模式 生长 利用 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胁迫对枇杷小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枇杷小苗钙营养液沙培试验结果表明:与0.4mmol/L对照处理相比,小苗培养60d时,0.01mmol/L、3.2mmol/L胁迫处理枇杷小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正相关;O2-净产生速率降低、H2O2含量升高;SOD酶活性下降,CAT、POD酶活性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Vc和GSH含量下降,其中胁迫处理的GSH含量及0.01mmol/L处理的Vc含量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培养至90d时,3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均有所下降,只有0.01mmol/L处理的细胞膜透性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钙胁迫处理小苗叶片O2-净产生速率上升、H2O2含量下降,SOD酶活性增大、CAT酶活性上升(CK处理CAT酶活性略有下降)、POD酶活性下降,GSH和Vc含量有一定增加,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0.01mmol/L处理的Vc含量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枇杷小苗 叶片 活性氧 膜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鱼肌肉中7种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光谱实验室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干法分解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大黄鱼肌肉中、Ca、Cu、Zn、Fe、Mn、Cd、Pb的含量。研究了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大黄鱼中各元素间相互不干扰,可在同一份制备液中进行7种元素的分别测定。结果表明,大黄鱼肌肉中Ca、Cu、Zn、Fe和Mn含量分别为303.36、1.51、21.98、164.33、1.33μg/g,Cd、Pb未检出。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3.9%—104.0%,相对标准偏差(n=8)为1.1%—2.5%,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可靠。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大黄鱼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州市郊蔬菜施肥现状及菜地土壤养分累积特征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农户问卷调查、田间取样及实验室化验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的蔬菜施肥现状及菜地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蔬菜生产上以施用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化肥以俄罗斯进口复合肥最为普遍;每茬不同类型蔬菜的平均施肥水平(N、P2O5和K2O总养分)在493.6-1212.2 kg.hm-2之间,氮磷钾比例(平均1∶0.77∶0.75)不协调,磷肥施用量明显偏高;各轮作类型蔬菜平均施肥量(N、P2O5和K2O总养分)在2002.3-3455.2 kg.hm-2.a-1之间.(2)与林坡地自然土壤相比,菜地土壤的全磷(2.04 g.kg-1)、速效磷(182.9 mg.kg-1)、CaCl2-P(1.02 mg.kg-1)平均含量呈现明显累积,分别提高3.16、6.87和12.3倍;有机质(37.4 g.kg-1)和全氮(2.18 g.kg-1)平均含量分别提高33.43%和17.16%;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而碱解氮(200 mg.kg-1)、速效钾(243.8 mg.kg-1)、CEC(14.7 cmol.kg-1)和pH值(5.97)分别降低了15.01%、38.2%、3.14%和9.7%.

关键词: 福州市郊 蔬菜 施肥现状 菜地土壤 养分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0.6,回接发病率100%,属强致病力型。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分层筛选与脂肪酸型有关的脂肪酸种类.【结果】筛选出十四碳脂肪酸(X1)、十七碳脂肪酸(X9),十八碳脂肪酸(X13)为主要因子,组建数据矩阵,建立脂肪酸型判别模型:Y1=-16.3353+0.0012X1+0.0056X9-0.0016X13,Y2=-3.4928+0.0002X1+0.0003X9+0.0025X13,Y3=-9.1550-0.0003X1+0.0039X9+0.0042X13,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图谱,取出X1(十四碳脂肪酸)、X9(十七碳脂肪酸)、X13(十八碳脂肪酸),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型Ⅰ,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Ⅱ,当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Ⅲ,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化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的模型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脂肪酸型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型和2型鸭疫里默氏菌的交叉保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扩增、克隆、序列测定获得29株鸭疫里默氏菌(RA)的16S rRNA和16S-23S rRNA间隔区的核苷酸序列.将16S rRNA和16S-23S rRNA间隔区序列连接后分析发现,1型菌株和大多数2型菌株分别处于不同的分支,而2型菌株中的RAf11、RAf3和RAf104不处在2型菌株的分支中,却与1型菌株非常接近.挑选RAf11菌株和2型分支中的RAf19菌株,分别制备灭活苗,免疫雏鸭后进行攻菌保护试验,RAf11菌株对1型菌株的攻击可产生较高的交叉保护率,达53.8%,而RAf19菌株对1型菌株攻击的保护率仅为23.1%.借助16S rRNA和16S-23S rRNA间隔区序列的分析,筛选到一株具交叉保护的RA菌株.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16S rRNA序列 16S-23S rRNA间隔区序列 交叉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利用RAPD标记技术,从9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对16个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获得242条DNA片段,大小分布在200~2800bp之间,其中162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总数的66.9%,揭示了观赏向日葵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6个观赏向日葵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的Nei氏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36~0.8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5903;聚类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出不同的基因型,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观赏向日葵 RAPD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onte Carlo法在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和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多元肥效模型大量存在非典型式的事实,本文应用"3414"田间试验结果,详细介绍Monte Carlo法的原理以及在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非典型肥效模型推荐施肥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建模,67个二元和59个三元肥效模型的典型式出现几率分别为23.1%和16.9%;而改用Monte Carlo法参数寻优,典型式出现几率分别提高到56.7%和37.3%,是最小二乘法的2.5倍和2.2倍。与最小二乘法相比,Monte Carlo法是在参数寻优时牺牲数学上偏差平方和最小的最优性,使待估参数达到专业上最优而数学上较优,从而提高典型肥效模型的出现几率。对Monte Carlo法也不能得到典型式的晚稻磷钾非典型肥效模型,用产量频率分析法计算推荐施肥量,表明只有一组磷钾肥用量组合入选,导致磷肥推荐用量偏高而钾肥偏低。在相同目标产量下,改用Monte Carlo法,平均推荐用量介于相同试验地所建立的氮磷、氮钾和氮磷钾典型肥效模型的推荐用量之间,结果明显优于产量频率分析法。因此,Monte Carlo法为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和非典型肥效模型推荐施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提高了当前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的成功率。

关键词: 肥效模型 典型式 非典型式 Monte Carlo法 推荐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