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灰黄霉素的研究进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in)培养液中得到的一种含氯代谢产物,是一种非多烯类的抗真菌抗生素.我国目前投产的灰黄霉素产生菌的发酵单位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且使用原料简单,产品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竟争力.概述了灰黄霉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通过耐前体变株的筛选可获得灰黄霉素高产株;培养基中氯化物无机盐对该化合物的代谢有较重要的影响;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提取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由于灰黄霉素的溶解度很低,可对灰黄霉素的超细化处理做成喷雾剂或缓释药物.灰黄霉素不仅是一种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和角质层真菌感染的抗生素,而且在农业植物保护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流域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评价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流域内水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2008—2009年间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流域8个采样点水质污染物指标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该流域地表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中的pH值在6.45~7.80,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NH_3-N、NO_3~-—N、TN、TP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COD_(Mn)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季较差。流域内水文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农业活动对溪流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水体中TP、TN质量浓度较高,说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明显。


侵染福建省甘蔗的高梁花叶病毒全长基因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从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培育的甘蔗品种福农95-1702中,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病叶,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甘蔗花叶病毒全长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进行全长基因克隆。结果表明,病毒分离物FJ10为高梁花叶病毒,全长不包括poly(A),有9 375 bp。整个基因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编码成由3 07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FJ10含有一些与其它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共有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J10分离物与美国的分离物SrMV-H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1.2%,编码的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6%,与来自中国浙江的甘蔗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9.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茶叶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大杯香菇辐射新株系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1个大杯香菇(原菌株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盖质量、菇朵质量、柄质量、盖宽、柄长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45.14%,39.78%,37.66%,28.44%和26.41%;盖厚变异系数较小,为17.04%;柄直径变异系数较小,为8.78%.在相关性上,菇朵质量与柄质量、盖质量和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柄质量与柄长和盖质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盖质量与盖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特征值在7个特征值中累计贡献率达98.70%,即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8.70%.在农艺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在辐射选育新株系时,应注意选择大杯香菇盖质量和朵质量均较大的新株系.
关键词: 大杯香菇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使之萌发再生蘖,加以培育,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热量不足的一季中稻地区可以广泛应用。重点研究了再生稻超高产与库、源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稻超高产与其库容量、生物产量的积累等密切相关;同时认为选用良种、规划气候生态适种区、适当早播早插、合理密植、采用畦厢式栽培、注重落干烤田、高留稻桩和重施芽苗肥等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


动物病原大肠杆菌K88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稳定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功地将gfp/luxAB双标记基因整合到K88染色体上,得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大肠杆菌K88∶gfp/lux,其菌体和菌落形态与原始菌株K88完全一致,引入的新质粒不影响菌株的基本形态。从含gfp基因的质粒DNA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可扩增出大小约700 bp的gfp基因片段。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从大肠杆菌K88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扩增出大小约260 bp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说明gfp基因标记后的菌株均为大肠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K88∶gfp/lux和K88的生长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通过检测肠毒性基因(estA)发现,从大肠杆菌K88和K88∶gfp/lux基因组DNA上均扩增出大小约158 bp的肠毒性基因片段,说明gfp基因标记后的菌株在肠毒性方面未发生变化。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将K88∶gfp/lux菌株每隔12 h连续转接10次后,所有菌落均保持着均匀并且强烈的绿色荧光,说明标记基因在K88∶gfp/lux中的表达稳定性很高。K88∶gfp/lux和K88在中性偏酸性的环境中生长较好,当初始pH值偏碱性时,生长较差。
关键词: 大肠杆菌K88 绿色荧光蛋白 gfp/luxAB基因


水葫芦内生细菌脂肪酸生物标记特性研究
《生态毒理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应用基于微生物细胞脂肪酸成分鉴定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水葫芦内生细菌25株,分属15个属.共检测到27个脂肪酸生物标记(PLFAs),这些生物标记分为4种类型,即(1)高频次分布:在25株细菌中出现13~22次,属于细菌总体类群(general)的生物标记.(2)中频次分布:在25株细菌中出现5~7次,可以用于代表细菌属类群(genus)识别生物标记.(3)低频次分布:在细菌中的分布概率较小,可以用于指示特定细菌种间差异的生物标记.(4)微频次分布:仅在一种细菌种类出现,是细菌种(species)特征生物标记.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分析同属细菌不同种的差异,可将微杆菌属分为2类,第1类包括菌株9Microbacterium barkeri和11Microbacterium imperiale,这两个菌株17:0ISO和14:0ISO的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均为0.第2类包括10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12Microbacterium lacticum和13Microbacterium liquefaciens,这3个菌株均含有17:0ISO脂肪酸生物标记而区别于第一类菌株.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差异对25株内生细菌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水葫芦内生细菌类群分为4类.不同植物内生菌群落中存在着特异的生物标记,利用特征脂肪酸生物标记的分析方法,分析水葫芦内生细菌的群体特性,对于植物内生菌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低光照密闭环境下红萍湿养品种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红萍生长繁殖速率高,光合放O2能力强,营养价值丰富,且可以多层养殖,可望作为空间站等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生物部件,起到提供O2和新鲜蔬菜,吸收CO2的辅助作用。然而,受微重力影响,地外空间没有水界面存在,红萍需要改水养为湿养。为此,有必要建立红萍湿养栽培试验装置,以受控人工低光照密闭环境下红萍湿养特征、生物产量、光合效率等为指标,筛选能在空间站中生长繁殖的红萍湿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2007、3001和98253湿养的生物产量、放O2量和吸收CO2量均超过对照品种回3萍。不同品种红萍根穿透湿养介质的数量与对应品种的生物产量、放O2量和吸收CO2量两两间均呈正相关。扎根数越多,红萍湿养的生物产量和光合产量越高。尤其是3001扎根数不仅量多且相对稳定,萍体始终呈鲜绿色,倍殖天数6.51d,放O2量和吸收CO2量分别为666.2mg·m-2·h-1和919.3mg·m-2·h-1。这说明卡州萍3001较适应于湿养和低光照密闭环境,是开展空间红萍生物部件相关试验的理想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