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棉属的种及种间杂交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对棉花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早熟和高产稳产,而且要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虫.一部分高品质、抗病、抗虫等基因存在于中棉、海岛棉和棉属野生种.野生种本身种子上没有可供纺纱的纤维,但有改进纤维品质的潜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夫特试验站用亚洲棉与瑟伯氏棉杂交,使F_1染色体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棉花枯萎病病原菌致病力变异的研究

中国棉花 1983

摘要:棉花枯萎病菌在同属不同种的棉花上,常常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染病能力。根据病原菌在寄主植物上的不同致病性表现,可将棉花枯萎病菌区分成不同的生理类型。1957年过崇俭等曾经根据病原菌在三大棉种上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番茄、辣椒、黄瓜棚栽的产量表现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1978~1981年在竹木大棚观测番茄、辣椒和黄瓜不同品种及其一代杂种的产量表现.在番茄一代杂种中,早期产量以早×524为最高,折合亩产2520斤; 其次为早×402(亩产2480斤)和早×201(亩产2133斤).这三个一代杂种早熟性均较突出.总产量以早×201为最高,折合亩产11507斤.早×201含抗病基因Tm_2,是适合大棚高架栽培的无限生长型一代杂种.具有Tm_2抗病基因的自封顶一代杂种矮黄×524和矮黄×402,早期产量比早×201高43.4%和92.7%,亩产量均在13000斤左右,是适合大棚矮架栽培的自封顶型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农区绿肥饲草研究的商榷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发展农业生产,在农区必须走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路子.农区一般光热资源较丰富,作物复种指数较高,在轮作制中适当安排一定面积的绿肥饲草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培肥土壤,而且对发展畜牧业和渔业,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改善食品组成有重大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农区绿肥饲草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稻茬条播麦栽培技术中间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本试验为1982~1983年秋播作物重点中间试验项目,由省农林厅粮油处、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共同主持.参加单位有扬中、武进、无锡、沙洲、吴县、泰兴、泰县农业局(农科所)和南京市栖霞区农林科,按统一试验示范方案分设了代表沿江高沙土、太湖平原和宁镇扬丘陵三大类型麦区的10个中间试验点.试验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据八个示范点11块条撒播定点试验田核产结果,条播麦有10块田增产,增产幅度为每亩37~72.8斤,增5.5~12.7%,平均每亩增产54.5斤,增9.7%.一块田减产(条播未除草),每亩减产22斤,减3.7%.11块对比田平均,条播亩产613.1斤,撒播565.5斤,每亩增产47.6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小麦杂种F_1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产生和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通过远缘杂交来组合大小麦优良性状的尝试由来已久(Farrer,1904;Pridham,1914;Water House,1930;Gordon和Law,1932;Ahokos,1970),但都由于杂种胚乳以及胚的早期退化而未能成功.直到1973年,Kruse采用植物激素赤霉酸处理母本柱头和杂种幼胚的离体培养方法才获得大小麦属间杂种植株.此后,许多育种家采用了Kruse的方法,也获得了大小麦杂种,并由此产生了添加系.然而,Kruse的胚培成苗率受到大小麦杂种胚本身发育程度的影响,这使它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粘土夹层对土壤水分下渗运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关于粘土夹层影响土壤水分运动的报道,过去多偏重于对土壤水分上升运动的影响.而对层状土的水分下渗运动的研究,J.L.Stars等在1978年报道了上层质地细下层质地粗的两层土的淋洗特征,曾觉廷在1965年报道过上层质地粗下层质地细的土壤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的半硬材和硬材扦插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为了果树生产获得早期丰产,高密度栽植在美国日趋普遍.但栽植材料费用太大是一个限制因素,因此注意到以低成本生产大量苗木的研究工作.组织培养虽有优点,但技术较复杂而且设备费用大.最廉价的方法就是用枝条进行扦插.试验的第一种方法是半硬材扦插,插条在8月1日前后当顶芽已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根瘤菌在老区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近两年,我们对绿肥老区已接种过根瘤菌的土壤,种植绿肥是否还要接种根瘤菌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苕子根瘤菌连年接种的效果在江苏溧阳县板浆白土上做了连年接种的田间试验.土壤性质、播种量及接种方法同前报.第一年接种后第二年又继续接种,重复4次,接种量每亩1斤菌剂(每克含菌量1亿个细胞),还配合施过磷酸钙20斤作基肥.结果如表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改良浅议

中国棉花 1983

摘要:棉花品种改良目的,主要为纺织工业提供优质而丰盛的原棉。近三十年来,全国各棉区先后更新更换棉种3~5次,原棉品质和产量获得显著改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改良也取得一定成绩,在棉花品种改良前进的道路上,对改良品种——中熟丰产种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