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气/液态氮在食品加工技术中的应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气/液态氮在食品加工的应用机制与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利用其环境调节性、电离性、相变结晶性、气化吸热性的气调包装、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改性、气体水合物浓缩、液氮速冻技术.简述了氮气和液氮的理化性质,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应用原理、现状与挑战.其中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改性和水合物浓缩是新兴技术,需扩展技术研究对象、扩大适用范围、研发稳定的新装备,未来应用前景可观.气调包装和液氮速冻已工业化应用,但由于食品物料的复杂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这两项技术仍需不断进行改进,而重点在于技术的强强联合、设备多元化与工厂化.

关键词: 氮气 液氮 食品加工 应用机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裂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及机制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裂解温度下稻壳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及其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以稻壳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分别记为RH300、RH500、RH700),通过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3种稻壳生物炭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采用批量等温吸附法研究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由300℃升至700℃时,稻壳生物炭中w(C)由48.81%升至64.67%,w(H)、w(N)和w(O)则由3.22%、1.45%和34.66%分别降至0.89%、0.92%和16.29%,原子比H/C、O/C和(O+N)/C值均降低.可见,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降低,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48,P<0.01),吸附作用及非线性程度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芳香性(H/C)、亲水性(O/C)和极性〔(O+N)/C〕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大小表现为RH700>RH500>RH300.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强度与生物炭的极性和炭化程度有关;而表面吸附作用与AT的分子大小有关,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表面吸附除表面覆盖外,还存在多层平铺、毛细管现象和孔隙填充等.研究显示,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同时,适当提高裂解温度可增强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关键词: 稻壳生物炭 阿特拉津 等温吸附 吸附机制 构-效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 及内含成分的影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0 CSCD

摘要:以白蕉鲈鱼鱼骨架为研究对象,分析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内含成分、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色度仪、质构仪、激光粒径分析仪分析鱼骨架浆的基本理化性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经过湿法超微粉碎之后,大于100目的样品粒径主要分布在50~100μm,而小于等于100目的样品主要分布在100~300μm.随着粉碎程度的增加,鱼骨架浆的pH值、紫外吸光度、白度、堆密度逐步增加,凝胶强度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粉碎程度从20目增大到180目以上,钙溶出量从151.23 mg/kg增长到270.06 mg/kg,胶原蛋白的含量由0.01%增长到0.04%,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从181.07 ng/μL增长到462.70 ng/μL,盐溶性蛋白含量从6.95 mg/g增长到16.12 mg/g,水溶性蛋白含量从2.15 mg/g增长到7.13 mg/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大于100目的样品颗粒较为平整均一,而小于等于100目的样品可以明显看到鱼刺.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综合感官评价认为,100目以上的鱼骨架浆可作为鱼粉、鱼丸等产品配料,而100目及以下的鱼骨架浆只适合添加到汤料包、酱料等原料颗粒大的产品之中.

关键词: 湿法超微粉碎 白蕉鲈鱼 鱼骨架浆 理化性质 内含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思考

农村科学实验 2020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话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相关科普宣传与活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科普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性的机制,本文从建立机制、加强监管、规范内容、创新形式、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科普 创新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地区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测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菌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3种不同培养基(PDA、SMAY和添加草地贪夜蛾蛹壳PDA培养基)测定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病原真菌,编号GZSF-1,经鉴定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培养基类型对菌株GZSF-1菌丝生长和产孢存在显著影响(P<0.05),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为0.76~2.10 mm/d,产孢量为0.33×106~21.67×106孢子/mL,其中在添加蛹壳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可获得最大产孢量.菌株GZSF-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1×109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3.030 d,接菌7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00%.应用Probit模型,得到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y=-4.426+0.737x,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7 d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2×106孢子/mL.[结论]从田间感菌草地贪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GZSF-1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草地贪夜蛾 鉴定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广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草地贪夜蛾对2种常用农药的抗药性及助剂和增效剂对农药毒力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低龄幼虫对2种常用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并探索添加农药助剂和有机硅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毒力效果的影响,为广东省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监测、合理化学防治、农药减量增效应用和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省佛山、茂名和韶关市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2龄幼虫的毒力,将不同地理种群的半致死浓度(LC50)与相对敏感种群(SS)进行比较,计算抗性倍数;测定甲维盐、甲维盐乳油、甲维盐乳油+有机硅及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对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比较不同制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校正死亡率.[结果]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茂名种群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3702和23.1757,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其余地区种群对这2种药剂均处于低水平抗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农药按剂型要求制成制剂以及添加有机硅增效剂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均表现增效作用,甲维盐乳油和甲维盐乳油+有机硅在24 h时的LC50分别为1.4935和1.1872 mg/L,对4龄幼虫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00%以上;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在24 h时的LC50分别为2.1789和1.7518 mg/L,对4龄幼虫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5.00%以上.[结论]2019年监测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助剂和有机硅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抗药性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 氯虫苯甲酰胺 助剂 增效剂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际比较的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比较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其优势和短板,为实现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美国、以色列和西班牙等国家为研究对象(简称十国),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比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基于全球发达国家现状水平的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程度,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在农业结构优化度方面,广东省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2.00%左右,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广东省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总产值之比为2.40:1,畜牧业产值占比总体上偏低,粮食作物所占比例约为十国平均水平(25.73%)的50%,且产业链延伸程度相对滞后.在土地产出率方面,广东省土地资源利用经济效率和效益已达较高水平,但单位耕地面积的蔬菜产值和水果产值相对偏低,约是十国平均水平的50%.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广东省农业劳均耕地面积非常低,单位农业劳动力的农业增加值为3987美元/人,远低于十国平均水平(50494美元/人).在资源利用率方面,广东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益已与发达国家相当,但农药与化肥使用强度仍然较高,对农业生态环境负影响较显著.在农业设施装备度方面,广东省单位耕地面积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劳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农业资金投入方面,广东省的农林水事务支出远高于发达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农业支出的比例,但农业财政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例(20.3%)远低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总体上,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仅为发达国家的43.9%,存在产业链条偏短、劳动生产率较低及设施装备程度弱等瓶颈问题.[建议]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质量;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要素配置质量;全面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主体质量,进而实现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业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发达国家 实现程度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甘薯研究态势述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国内外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检索2000-2019年发表的甘薯文献,从论文产出、引文分析等视角对甘薯的研究国家、机构、作者、高被引论文、出版刊物、学科分类、关键词和基金资助做计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中国甘薯研究处于十分活跃的态势,在发文量、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数量指标上均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学术质量总体提升还未跟上,无论文献篇均引用次数、H指数还是高被引论文,与美国、日本等顶尖水平还略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优势科研单位和学者个体不多,高被引论文和高水平文章依然较少.此外,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总体上质量不高,本领域尚未创办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与科研大国地位不匹配.甘薯研究领域中,国内外学者研究重点均在作物学和食品科学上,研究热点有紫薯、淀粉和花青素,鲜食、特用(紫肉、叶菜)甘薯将是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甘薯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 CNKI 引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稻品种粤农丝苗稻瘟病广谱抗性遗传及基因组成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农丝苗是广东省近年来选育的常规优质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具有很强的抗性,可作为恢复系亲本应用于杂交稻育种.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华南稻区的稻瘟病菌株对粤农丝苗的抗谱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粤农丝苗具有广谱抗性;为深入了解该品种的抗性基因组成和抗性遗传规律,对粤农丝苗*丽江新团黑谷的F2遗传分离群体进行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粤农丝苗的稻瘟病抗性可能受多基因控制;以Pi1、Pi2、Pi9、Pib、Pita等主效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粤农丝苗至少包含Pi2和Pib两个抗性位点.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粤农丝苗高抗稻瘟病的遗传基础,为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分子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粤农丝苗 稻瘟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锤打工艺对牛肉糜凝胶特性影响的机理

食品与机械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捶打时间为参照 、打浆工艺为对照,通过测定流变特性 、蒸煮损失率 、质构特性 、盐溶性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氧化程度等指标,分析牛肉糜凝胶品质差异,阐明锤打对牛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捶打可使肉糜在动态频率变化过程中有更小的相位角(tanδ),在升温过程中拥有更高的储能模量(G');锤打时间越长的肉糜在动态频率变化过程中G'相对更低,tanδ 相对更大;升温过程中G'在55~75℃ 迅速上升,降温过程中除60 min的样品外,G'升高趋势明显.随着捶打时间的延长,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氧化程度增加,凝胶的蒸煮损失率先下降后上升,凝胶的硬度和咀嚼性先下降后上升,弹性先上升后下降,内聚性与回复性不断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氧化程度与凝胶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捶打30 min以内可提高凝胶品质,捶打超过30 min对凝胶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一定时间内的捶打能增加盐溶性蛋白质含量,改善肉糜流变特性 、质构特性.

关键词: 牛肉糜 凝胶特性 打浆 捶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