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治理结构、支付方式和互联网企业并购绩效
《中国集体经济 》 2020
摘要:文章利用互联网行业中2012~2014年上市的192家主并购方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互联网公司治理结构、并购支付方式和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主并购方第一大股东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选择现金支付的意愿越高,而独立董事人数占比与支付方式选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公司治理与支付方式对并购绩效产生交互影响,并购时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采用股票支付并购绩效越好,而独立董事人数占比和管理层持股占比越低,采用股票支付的并购绩效越好;管理层持股比例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主并购方,更倾向于选择现金支付,而当公司治理质量差的主并购方选择股票支付后,并购绩效有了质的飞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苗型优质杂交稻广8优165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20
摘要:广8优16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丝苗型优质弱感光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3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广东省罗定市晚稻栽培,宜于7月15日左右播种,7月27日左右抛秧,最适抛秧秧龄为11~13 d;一般抛秧密度以1.8万穴/亩为宜,基本苗达4.5万/亩为宜;施肥以中高施肥水平较为适宜;苗数达到穗数苗的90%时开始露晒田,抽穗结实期活水养稻、间歇灌溉.广8优165在罗定市晚造种植多年,成为罗定市优质高产当家推广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全生育期120 d,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穗大粒多,着粒密,细长粒形,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米质优,抗瘟性好,耐寒性中等,丰产性好.
关键词: 丝苗型优质 杂交水稻 广8优165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在甜椒中的残留和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吡虫啉在甜椒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评价其膳食风险,以期获得甜椒中吡虫啉的科学施药方式,保证甜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试验在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然后借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技术和慢性风险(熵)值(Chromic risk quotient,RQc)计算法,探究吡虫啉在甜椒上的消解、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情况.[结果]添加水平为0.01、0.1、0.5 mg/kg时,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在98.8%~10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3.3%,检出限(LOD)为0.001 mg/kg,定量限(LOQ)为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在1.5倍推荐施用剂量下(45 g a.i./hm2),广东和湖南甜椒中吡虫啉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0.9751),半衰期分别为4.4、3.3 d,最终降解率均在97.2%以上.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施药7 d后,吡虫啉在6个基地甜椒中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0.028 mg/kg)显著低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2 mg/kg).我国普通人群对吡虫啉的全膳食摄入RQc为8.43%,其中甜椒的贡献率为0.80%.[结论]按照本规范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甜椒中的蚜虫,吡虫啉的膳食摄入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刀豆绿色栽培技术关键
《长江蔬菜 》 2020
摘要:刀豆,为豆科刀豆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如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粤港澳大湾区春秋可种,一般667 m~2产量可达1 500 kg.刀豆为药食同源作物,比较适合粤港澳大湾区人们对健康食品、康养产品的需求,近年来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刀豆种植受到增城、花都、从化等地农户的欢迎;此外,刀豆如销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必须符合港澳地区入境农产品的标准要求,因此需提高刀豆的科学标准种植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农业信息传播应用研究
《农家科技(上旬刊) 》 2020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不断发展,这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重要特性.农业信息的有效传播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本文以创新的目光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农业信息传播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常态下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应加快推进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与产业全面对接,充分用好用足政策,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为调动科技人员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提升科研工作服务政府、服务产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果]当前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仍是成果供给和转化的重要主体,在科技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新常态下传统的单一品种、技术、专利等成果转化呈明显下降趋势,以面向产业发展、技术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集成技术越来越受市场青睐.[结论]针对当前存在的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学科及人才培养与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存在脱节、市场主体传统观念影响等突出问题,提出强化政策供给、用好科技资源、创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完善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成果转化 乡村振兴战略 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宝果在广东中山的引种表现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推进嘉宝果产业在广东省的发展,引进嘉宝果在广东省中山市种植,连续4年调查研究嘉宝果的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果实品质、抗性和耐贮性等,并进行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繁殖的嘉宝果种植7年后可投产,在广东省中山市一年开花结果3次,平均单果质量6.8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维生素C为22 mg/100 g、蛋白质1.24%、脂肪0.1%,果实酸甜,风味香气较浓,品质佳.植株抗病性强,对赤霉素和氯吡苯脲敏感.说明嘉宝果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适合在广东省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与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将调控米质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粒型、垩白)、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香味)、营养品质(蛋白质)等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重要稻米品质基因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的改良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提高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水稻的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