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秋两季种植的玉米自交系若干性状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玉米利用春季未成热种子在南京就地一年种植两代已获成功。为了探究春秋两季种植的玉米自交系性状变化规律和对自交系选育效果的影响,1979年我们对自交系若干性状进行了初步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不同来源、不同世代的自交系182个,于7月中旬收获其授粉后20~25天的果穗,阴干2天后播种。7月下旬出苗,9月1~25日先后授粉。收前进行植株性状调查,收获后考种,并对春秋两季自交系当选株的株高、穗位、播种到授粉日期、穗长、穗行数等进行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与我省农业现代化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一、关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自然界与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由性质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系统”所组成。所谓“系统”就是由许多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农业也是一个大的系统。农业作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经济系统”。从它整体说则应是“生态经济体系”。所谓农业生态系统就是“农业生物(农作物、林、牧、渔)——农业环境(气候、土壤等)——农业技术”这三方面组成的综合体系。而农业各部门即农、林、牧、渔之间也存在


弓形体在细胞核内外无性繁殖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弓形体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时期。弓形体的有性繁殖,自Hutchison,W.M氏等(1969年)从猫的粪便中发现弓形体卵囊(Oocyst)以后,做了详细的研究,这对弓形体生活史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关于本虫的无性繁殖,据报道系在约有200多种哺乳类和鸟类体内的细胞中寄生,并经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是在细胞的原生质内完成其发育周期。最近我们在弓形体细胞培养观察中,发现虫体除在细胞浆内繁殖外,在细胞核内也能繁殖。它是一个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虫。它在胞浆内或贴在胞核边沿营裂殖繁殖与群落生长,群落形态据已往文献报道呈现玫瑰花瓣型、半环型、圆环型。在这次试验中,我们还观察到多环形、长队形、蜂窝形三种形态。


江苏省淮北花碱土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Ⅰ.花碱土的特性和形成过程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江苏省淮北地区属黄淮海平原。本区花碱土分布最广,成为主要的低产因素之一。积极进行花碱土综合治理,变低产为高产,对促进全省农业持续均衡增产,加速建成淮北新商品粮基地,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整理了1957年以来有关的科研成果。本文以阐述花碱土的发生特性为中心,并对其形成演变进行分析探讨。


利用杂交改良提高兔毛产量
《毛皮动物饲养 》 1980
摘要:兔毛属上等纺织和针织原料,具有柔软、保暖、轻便、美观和吸显性强等优点。兔毛的保暖力比同质细羊毛高31%,比棉花高90.25%;吸湿度可达60%,比羊毛高一倍,比棉花高两倍。目前我国兔毛的出口量虽居世界首位,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我省的毛兔饲养量虽达三百余万只,但兔毛的产量和质量都较低,成年毛兔体重平均只有3—4市斤,全年毛产量平均仅有3—4两。为了提由上表可知,杂交二代、三代兔的绒毛均匀度都比本种毛兔好。绒毛细度的变异系数,杂种二代、三代杂种比本种毛兔小,分别低12.69%和11.69%。在绒毛长度上,杂种二代和三代兔比本种毛兔分别高36.4%和18.7%。


小麦品种资源保存方法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1972~1980年,采取冷藏和酒坛密封两种方法进行小麦品种资源保存试验。(1)冷藏法:将扬净的自然干燥种子(含水量11.4%)用纸袋包装、编号,放进铁皮箱内(体积0.028立方米),在0~5℃、相对湿度80%左右的冷库内贮存。(2)酒坛贮藏法:坛的高度为95厘米,颈口46厘米。坛底放生石灰50斤,上铺一层报纸。扬净的自然干燥种子(含水量与冷藏法相同)用纸袋包装、编号,每5袋一组,放入大布袋内。种子乘晒热放入坛内,然后用双层塑料薄膜封口。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测定苕子根瘤菌侵染结瘤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我们曾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几种豆科绿肥的固氮活性,发现固氮活性的高低与根瘤数量、着生位置以及形态有着密切关系。根瘤形成是根瘤菌生长繁殖和它们生命活动的结果。在农业上,往往通过接种菌剂来增加土壤中的根瘤菌数及提高其结瘤率,达到增产的目的。可是,土著根瘤菌对接种的高效


棉铃发育研究——Ⅲ.棉铃不孕籽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在棉花不孕籽的研究方面,对不孕籽与品种及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孕籽在棉瓤内的部位分布研究较多,而对不孕籽与内在条件如棉株内在养分的运转、分配等之间的关系,对不孕籽在棉株各部位的分布研究则较少。本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品种和棉株不同部位单铃不孕籽的分布,以了解部位与单铃不孕籽的关系以及不孕籽与铃重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内在条件对不孕籽的影响。


油菜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关于油菜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而至今报导并不很多。本文根据我院的部分研究资料结合有关报导,旨在探讨油菜在光合作用及产量形成方面的特性,为进一步开展栽培与育种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