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三十烷醇应用效果联合试验总结

江西农业科技 1985

摘要:1983—1984两年,由农牧渔业部科技司组织十一个省级以上杖科院和农业院校进行三十烷醇应用效应联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玉米、大豆、芹菜和辣椒五种作物进行的二十三个大田喷洒试验,只有四个有增产效果,占17.4%,其他十九个都没有增产效果,占82.6%。分作物统计:芹菜和辣椒两个点的八个大田喷洒三十烷醇试验全部不增产,增产的占O%,水稻两个点四个大田喷洒三十烷醇试验只一个增产,占25.O%,大豆三个点六个大田喷洒三十烷醇试验只一个增产,占16.7%。所以,喷洒三十烷醇对水稻和大豆有增产作用的结论尚不能成立。玉米有五个大田试验,山东农科院的两个表现增产,占40%,但不能为江苏和四川农科院两个单位的三个试验所重复。所以,玉米喷洒三十烷醇有增产作用的结论还不能被公认。因此,就现有的三十烷醇的种类、剂型、施用时期和方法来说,目前不宜将喷洒三十烷醇作为水稻、玉米、大豆、辣椒和芹菜等五种作物的一项增户措施在大面积上推广应用。三十烷醇的生物学效应(指发芽势、苗高和干重)除山东农科院玉米用10_(-2)以ppm胶体分散剂喷苗对增加苗干重,及10_(-6),10_(-4),10_(-2)和5.0ppm胶体分散剂浸种对发芽势连续两年有效外,在其它作物、其他点的效果都欠稳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太湖地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探讨

中国农村经济 1985

摘要:一、江苏太湖地区以粮食为重点的种植业概况 太湖地区,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是比较发达的农区之一。种植业生产的深度与广度,在国内外名列前茅,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商品粮基地。1983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43.8万亩,其中:粮食面积占85%(包括绿肥),经济作物面积占10.9%。同年种植业产值为28.98亿元,其中粮食占67%,经济作物占33%。1983年农村人均生产粮食1,262.6斤,向国家交售粮食40.79亿斤,商品率达31.2%,比全省粮食商品率(22.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的致病力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摘要:采自江苏33个县的102个禾谷镰刀菌菌株在8—9个不同抗感品种上进行离体麦穗单小花注射接种,测试抗扩展性的结果表明,江苏各地菌株间的致病力、品种间抗病性及品种×菌株互作均有极显著差异,但将供试菌株归类入所属各县,则县际间菌株的平均致病力无显著差异。由此提出,在赤霉病抗性鉴定中,应以一个地区的混合菌株作为接种菌源;并指出,迄今尚不能确认禾谷镰刀菌有明显的致病专化性。 试验还研究分析了部分小麦品种与禾谷镰刀菌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望水白、苏麦3号、镇74-95等抗病品种均为抗扩展性的广谱抗源,当前生产上已经和正在推广的品种宁麦3号、扬麦3号、80鉴-2都严重感染赤霉病,应考虑加速选育出抗病的中、高产品种来代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片蛋白水解酶的某些理化特性及其与衰老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摘要:延缓水稻叶片衰老,有增产的显著效果。因之,阐明衰老机理,对调节叶片早衰,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降解是叶片衰老的基本特征。水稻叶片存在着三种以上蛋白水解酶,但在蛋白质降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巯基蛋白酶。 血红蛋白水解酶和羧肽酶的最适pH均为5,最适温度分别为55℃及45℃。硫酸铵分段盐析结果,血红蛋白水解酶和羧肽酶均在30—60%饱和度(0—4℃)沉淀的蛋白质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接法快速测定鲜猪肉中脂肪含量

畜牧与兽医 1985

摘要:测定猪肉中脂肪含量多用索氏抽提器反复回流抽提后,称其乙醚溶解物的重量,再进行定量计算。此即所谓油重法。 虽然油重法准确、可靠,但对目前瘦肉型猪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对水稻生长效应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江西农业科技 1985

摘要:为验证三十烷醇对水稻的生长效应和增产效果,选用江西工学院提供的三十烷醇0.1%胶体分散剂母液作试验,结果表明:三十烷醇浸种对稻谷发芽势没有促进作用; 对苗及根的干物重亦无增重作用;对苗高则10~(-4)、10~-、10~(-1)、和1ppm四个浓度无促进效果,只有10~(-6)和5.Oppm两个处理比对照高,这一结果,不符合一般规律,难以解释。大田试验抽穗期喷施没有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枯萎病圃发病衰退问题的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在棉花抗枯萎病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人工接种病圃的发病程度对正确鉴定品种的抗性和杂交后代的选择效果关系极大。但在长期实践中,病圃经连续使用后,发病有衰退现象。根据我们人工病圃使用三年后的结果:抗病对照品种86—1,1981年蕾期发病株率为4.79%,1982年为1.29%,1983年为1.02%;感病对照品系4448,1981年病死苗重,未作调查,1982年蕾期发病株率为66.7%,1983年为64.5%。为了探讨病圃发病衰退的原因,1983及1984年我们在大丰县金墩乡江苏省农科院试验基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花脸猪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摘要:材料和方法 利用本所猪场的二花脸猪,其父母代引自二花脸猪原产地武进、江阴养猪户和集体养猪场。经检查确认健康、发育正常的猪只参加试验,以长白猪作对照。 试验猪在15—20日龄开始补料,60日龄断奶。断乳后公母猪分圈饲养。春秋两季产仔,均按常规饲喂。日粮中精料为玉米、大麦、麸皮、碎米、豆饼、槐叶粉、鱼粉、石粉组成的混合料,青料为聚合草和水浮莲,粗料为黄豆秸粉等,调拌成湿料喂猪,每日喂饲三次。饮水槽内终日保持有水,任其自饮。 试验用的血样在清晨空腹时采集。血液生理指标测定采耳静脉血;血液生化指标测定采前腔静脉血,并于凝固后立即分离血清,当日测定。 测定项目和方法如下: 1.于90,120,150,180,240日龄分别测量体温,连续三天在上午8:00—8:30,中午1:30—2:00,下午4:00—4:30时以兽用体温计测量肛门温度。 2.在7月下旬高温季节和1月低温季节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扫描和冰冻蚀刻法观察冷冻前后家兔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5

摘要:以扫描和冰冻蚀刻法电镜技术观察冷冻前后的家兔精子形态变化。兔精子冷冻后,顶体赤道段及其附近首先出现肿胀,其头部质膜、顶体膜特别易于破裂和部分脱落,而顶体肿胀向前方突出的现象不常见。据冰冻蚀刻复型膜观察所见,正常兔精子头部质膜PF面,依其颗粒多少可划分为较光滑的顶脊区;颗粒最多,呈疏密相间散在分布的中央扁平区和颗粒稀少的核后帽区;并在头基部,由较粗大颗粒组成的索状物呈平行或斜行排列环绕周围。不同平面劈裂的核内染色质大多为有规则平行排列的索状结构,仅近基结部者有杂乱排列的现象。经冷冻后,顶脊区质膜PF面颗粒增加,中央区首先出现块状隆起,继而核后帽前区出现小长方型隆起,颗粒增加。头基部索状物颗粒有分散现象,并向前部迁移。此外,兔精子的颈部及相邻的中段常出现局部严重肿胀和质膜破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品种的适应性及南京地区的适宜品种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草莓起源于中国、锡金、南北美和欧洲三个中心。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国选育出不少具有各种特色的新品种。1981年我所收集了国内外优良品种100余个,研究其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从中选出适合于本地区风土条件下生长的优良品种,同时了解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的品种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为今后的引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归类与分类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