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选择性杀虫剂双二甲脒防治棉虫的药效
《昆虫知识 》 1980
摘要:棉田现用的有机氯、有机磷等广谱性杀虫剂对有益昆虫影响较大,需要有较好选择性能的药剂,以适应综合防治的需要。 双二甲脒(Armitraz)是低毒高效杀螨剂,化学名称1,5-双(2,4-二甲基苯)-3-甲基-1,3,5-三氮杂戊-1,4二烯。 结构式为 据资料介绍,小白鼠急性口服致死中量为


红铃虫人工饲料饲养技术
《植物保护 》 1980
摘要:为了开展红铃虫抗虫品种鉴定,红铃虫寄生蜂繁殖及药效筛选等研究,我们从1977年开始在实验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红铃虫。1977年,主要利用豌豆、发芽棉籽与Raalston(1971)实用饲料等四种配方,初步摸索饲养方法和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对红铃虫的影响,饲养成功红铃虫11头。1978年改进了配方,在饲料中增加蛋白质营养,经过多种配方饲养试验逐步掌握饲养操作能完成幼虫发育600多头。现把饲养技术报道如下,供参考。


日粮中精、青饲料不同比例与家兔增重的关系
《畜牧与兽医 》 1980
摘要:养兔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已占有一定的比重,随着人们对发展草食动物的重视,养兔生产将有一个更大幅度的增长。为了探索最经济合理的饲料配合,为科学养兔提供依据,我们曾于1979年3月1日至3月31日做了不同量精、青饲料的饲喂对比试验。初步试验结果以青料最多、精料最少的一组增重最


二花脸猪繁殖生理特性的研究(Ⅲ)——Ⅲ、母猪性行为和生殖机能的发展
《畜牧与兽医 》 1980
摘要:二花脸母猪素以性成熟早和产仔多著称。作者在前文中,已从解剖与组织学上探明二花脸母猪生殖器官在120日龄之前增长最为迅速;45日龄的卵巢切片有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但其性行为和生殖机能的发


杂交油菜选育研究——Ⅲ.甘兰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利用(简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在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方面,Das和Chowdhvry报导了Yellow sarson和Brown sarson等B.Campestris的雄性不育。高木、岩崎、Heyn等报导了B.napus的雄性不育。这些文献认为这是受细胞核内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形式。有的还从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均未对生产利用进行研究。关于“宜三A”等为代表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问题,自1977年全国杂交油菜会议以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江苏农


甘兰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种一代花器官形态变异规律
《中国油料 》 1980
摘要:利用甘兰型油菜(Brassica napus var.Oleifera)的雄性不育性,是杂交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与育性有关的花器官形态解剖指标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用以指导“三系”选育实践。初步阐明:(1)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停止时期明显不同。(2)花瓣宽度、花药长度和♀/♂值等三个性状与育性恢复基因密切连锁,是判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测交后代育性变异的主要形态指标。(3)因此,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F_1花器官形态的表现型,可以推测测交品种核基因的显隐性程度及其恢、保特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快速诊断——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抗原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本试验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工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猪的抗原。结果表明,以小肠内容物和生前拉出的粪水作为检验材料较为适宜;滴度一般为1:128~1:2048;检验时间,一般2~3小时。以小肠粘膜作检验,滴度虽相当高,但非特异性凝集较多。 血球致敏条件,采用1%双醛固定绵羊红血球悬液。pH4.0醋酸缓冲液稀释。每毫升血球悬液含IgG80~160微克。在37℃致敏3~4小时最为适宜。致敏血球在4℃可保存198~227天。血凝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应以血清中和后抑制4个凝集孔以上,作为阳性。检出率为42/47(89.36%),以其他致敏血球作血凝试验和其他血清作抑制试验作比较,证明本试验的特异性相当可靠。 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抗原,一般采用细胞培养和荧光抗体技术。前者比较困难,要传几代,才能获得细胞致病效应,且往往不上细胞。后者则适用于早期急性病例,在发病后期,尤其在上皮再生时期不易检出。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国外仅见用于检测抗体,用作抗原检验,中外文献尚未见报导。本试验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工感染猪的小肠粘膜、小肠内容物及粪水中的抗原,获得初步结果。


不同授粉条件对辣椒人工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辣椒人工杂交结实率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杂交种子产量很不稳定。这已成为目前推广杂交辣椒的一大障碍。本所针对影响杂交结实率较大的一些因素,如花粉和柱头的年龄、气温、品种及其纯度,去雄时间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现结合南京等地群众制种经验教训予以分析,提出辣椒人工杂交制种的意见。


杂交油菜选育研究——Ⅱ.测交品种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作用及F_1优势程度(简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前报研究表明,与育性恢复基因相连锁的花器官形态是花瓣宽度、花药长度和♀/♂值。根据F_1花器官形态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测定品种的基因型,从而明确其恢、保性质。同时初步明确“304—1”、“C_2—1”两个品种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在此基础上,本年度(1978~1979)着重研究测交品种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作用,并对两个恢复系的F_1优势程度进行鉴定,以提高“三系”的配套水平。


金钢钻幼虫龄期特征的观察
《江苏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幼虫龄期特征的划分是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资料之一。据报导,鼎点金钢钻(Earias cupreovirdis Wik.)幼虫龄期取食蕾铃的极大多数为五龄。但对幼虫各龄期的区分特征很少报导。1979年8月中旬,我们在大丰县金墩公社工作期间,正遇金钢钻发生,在田间调查时,采集了大小不等的幼虫,室内测量其头宽、体长,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区分龄期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