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48%乐斯本乳油防治小麦吸浆虫试验

植物保护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48%乐斯本乳油于小麦吸浆虫蛹期土壤处理对小麦吸浆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5 0ml/ 6 6 6 7m2 用量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粒被害率比对照降低 85 2 4% ,防效达 88 45 % ,适宜在春麦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乐斯本 小麦吸浆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楂果实加工中的块形保持及护色技术

食品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山楂加工中出现的块形软烂及脱色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糖液短时热烫可保持山楂产品良好的块形,防止后续加工中果肉软烂,但山楂果脱色严重;而采用抽浸-热烫技术可生产出保持山楂鲜艳色泽、风味俱佳的产品。

关键词: 山楂 块形 脱色 鲜艳色泽 加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昆虫知识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不同温度对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7 2℃ ,7 4℃ ,7 7℃和 7 5℃ ,有效积温分别为 4 0 8,98 6 ,1 4 0 5和 2 79 9日·度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栽培下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与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加有效分蘖数被认为是提高小麦 (Triticumaestivum)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小麦种群在生长进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无效分蘖 ,存在“生长冗余”。研究了覆膜栽培对两个春小麦种群中无效分蘖比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并从植物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和生活史策略的种群生态学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与露地对照相比 ,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 (+38.5 %) ;产量的提高源于地上部分生物量 (+4 4.7%)的显著增加。但是 ,覆膜种群的繁殖分配 (穗重 /地上部分生物量 ,- 5 .2 %)和收获指数 (- 4.5 %)显著降低 ;在几个主要生育期里 (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覆膜种群中无效分蘖数及无效分蘖生物量比率均显著大于露地对照。说明覆膜种植加剧了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地膜覆盖与其对照的Gini系数动态有显著差异 ;其中在拔节期与开花期覆膜处理高于对照 ;在成熟期覆膜处理低于对照 ;并且 ,种群的繁殖分配和收获指数都与种群的平均Gini系数 (4个生育期的均值 )呈显著的负相关。我们认为覆膜种群中生长冗余的显著增加 (繁殖分配的下降及无效分蘖生物量的增加 ) ,是由于覆膜处理促进分蘖的过度发生和生长、造成群体密度过高、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从而使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结果。由此表明 ,伴随着产量的显著提高 ,覆膜种

关键词: 个体大小不整齐性 生长冗余 春小麦种群 地膜覆盖 收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与桃光合作用特征的比较研究

园艺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对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 1)扁桃和桃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 ,峰值在 11时 ,次峰值在 15时 ,11~ 14时有“午休”现象 ;在 10~ 15时扁桃叶片的Pn显著高于桃 ,14时差值最大。 ( 2 )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有显著差异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 7℃、 2 3℃ ,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 2 0~ 35℃、 15~ 30℃ ;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 5 4μmol·m-2 ·s-1和 1714μmol·m-2 ·s-1、 2 3μmol·m-2 ·s-1和 1479μmol·m-2 ·s-1;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 6 8μL·L-1和 838μL·L-1、 5 5 μL·L-1和 717μL·L-1;光合作用适宜空气湿度分别为≤ 0 .89kPa、≤ 1.31kPa (相当于 2 0℃下相对湿度 38%和 5 6 %)。 ( 3)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显示 :扁桃叶片的Fv’/Fm’、qP和ΦPSⅡ均大于桃 ;而扁桃叶片的qN小于桃。说明在当地条件下 ,扁桃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通过光化学猝灭转换光能的作用均显著高于桃 ;而以非光化学猝灭方式耗散光能的作用小于桃。

关键词: 扁桃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廊坊杨在甘肃省引种推广调查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分析了廊坊杨在河西走廊和陇中黄土高原引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廊坊杨的育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 ,均高于乡土树种二白杨。并且 ,在各地都可安全越冬 ,其速生性和抗盐碱、耐瘠薄特性明显 ,在甘肃半湿润地区和川塬灌区可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廊坊杨 引种 造林 适应性 推广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品种改良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种业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棉与白色棉之间的DNA分子标记研究

中国棉花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标记和定位彩色棉中控制色彩的基因 ,本研究通过应用 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 (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以及 SSR(Simple SequenceRepeats)等方法对彩色棉与白色棉之间的 DNA分子片断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标记研究。经选用相关探针 (probe)标记出了白色棉与彩色棉纤维之间DNA分子上的多态性片断 ,这些多态性片断不仅与纤维品质有关 ,而且应与纤维色彩有关。但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以及最后对控制彩色棉色彩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及转移

关键词: DNA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茬苹果园氮磷钾配方施肥试验

中国果树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 DSSAT3中的 CERES-谷子模型、CROPGRO-大豆模型和 SU BSTOR-马铃薯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 2 8个地点谷子、大豆和马铃薯的光温生产潜力 (TPP)和气候生产潜力 (CPP) ,获得了各点 6~ 15年各作物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各作物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差、最高值、最低值和水分满足率 (WCR)。

关键词: 黄土高原 DSSAT3 秋粮作物 作物生产潜力 作物产量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