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8%乐斯本乳油防治小麦吸浆虫试验
《植物保护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48%乐斯本乳油于小麦吸浆虫蛹期土壤处理对小麦吸浆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5 0ml/ 6 6 6 7m2 用量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粒被害率比对照降低 85 2 4% ,防效达 88 45 % ,适宜在春麦区推广应用


南美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昆虫知识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恒温条件下 ,观察了不同温度对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7 2℃ ,7 4℃ ,7 7℃和 7 5℃ ,有效积温分别为 4 0 8,98 6 ,1 4 0 5和 2 79 9日·度


覆膜栽培下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与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加有效分蘖数被认为是提高小麦 (Triticumaestivum)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小麦种群在生长进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无效分蘖 ,存在“生长冗余”。研究了覆膜栽培对两个春小麦种群中无效分蘖比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并从植物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和生活史策略的种群生态学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与露地对照相比 ,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 (+38.5 %) ;产量的提高源于地上部分生物量 (+4 4.7%)的显著增加。但是 ,覆膜种群的繁殖分配 (穗重 /地上部分生物量 ,- 5 .2 %)和收获指数 (- 4.5 %)显著降低 ;在几个主要生育期里 (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覆膜种群中无效分蘖数及无效分蘖生物量比率均显著大于露地对照。说明覆膜种植加剧了春小麦种群的生长冗余。地膜覆盖与其对照的Gini系数动态有显著差异 ;其中在拔节期与开花期覆膜处理高于对照 ;在成熟期覆膜处理低于对照 ;并且 ,种群的繁殖分配和收获指数都与种群的平均Gini系数 (4个生育期的均值 )呈显著的负相关。我们认为覆膜种群中生长冗余的显著增加 (繁殖分配的下降及无效分蘖生物量的增加 ) ,是由于覆膜处理促进分蘖的过度发生和生长、造成群体密度过高、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增加从而使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结果。由此表明 ,伴随着产量的显著提高 ,覆膜种
关键词: 个体大小不整齐性 生长冗余 春小麦种群 地膜覆盖 收获指数


扁桃与桃光合作用特征的比较研究
《园艺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对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 1)扁桃和桃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 ,峰值在 11时 ,次峰值在 15时 ,11~ 14时有“午休”现象 ;在 10~ 15时扁桃叶片的Pn显著高于桃 ,14时差值最大。 ( 2 )扁桃和桃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有显著差异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 7℃、 2 3℃ ,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 2 0~ 35℃、 15~ 30℃ ;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 5 4μmol·m-2 ·s-1和 1714μmol·m-2 ·s-1、 2 3μmol·m-2 ·s-1和 1479μmol·m-2 ·s-1;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 6 8μL·L-1和 838μL·L-1、 5 5 μL·L-1和 717μL·L-1;光合作用适宜空气湿度分别为≤ 0 .89kPa、≤ 1.31kPa (相当于 2 0℃下相对湿度 38%和 5 6 %)。 ( 3)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显示 :扁桃叶片的Fv’/Fm’、qP和ΦPSⅡ均大于桃 ;而扁桃叶片的qN小于桃。说明在当地条件下 ,扁桃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通过光化学猝灭转换光能的作用均显著高于桃 ;而以非光化学猝灭方式耗散光能的作用小于桃。


彩色棉与白色棉之间的DNA分子标记研究
《中国棉花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标记和定位彩色棉中控制色彩的基因 ,本研究通过应用 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 )、 (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以及 SSR(Simple SequenceRepeats)等方法对彩色棉与白色棉之间的 DNA分子片断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标记研究。经选用相关探针 (probe)标记出了白色棉与彩色棉纤维之间DNA分子上的多态性片断 ,这些多态性片断不仅与纤维品质有关 ,而且应与纤维色彩有关。但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以及最后对控制彩色棉色彩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及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