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春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高梁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了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条锈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生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 、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表现免疫,通过侵染型基因测定,表明所获得的新品系89144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在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条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和SOD活性升高以及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的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些机制在起作用,同时抗条锈新品系89144具有SA信号传导途径。

关键词: 春小麦 抗条锈新品系 生理生化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引起的性状变异及其遗传规律,应用花粉管通道外源DNA导入技术将长穗偃麦草总DNA导入冬小麦陇鉴127中,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并进行连续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从D1、D2代开始各性状均产生明显的变异,D3代基本趋于稳定。对陇鉴127的4个变异系的方差齐性检验显示主要性状有明显的变化:株高、旗叶面积、单穗粒数变异程度较大;穗长、千粒重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异;分蘖数具有不一致性和不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异。抗病性鉴定表明,变异后代有个别表现对条锈病免疫或高抗,部分材料兼抗白粉病。说明个别变异材料中已引入了供体抗锈基因,外源基因已进入冬小麦中并得到表达。研究还表明外源DNA导入冬小麦后引起变异的种类多、范围广、幅度大,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具有重复性和一定的趋向性。

关键词: 冬小麦 长穗偃麦草 花粉管通道 外源DNA导入 性状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水果型黄瓜绿秀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绿秀1号是由雌性自交系81212与CW109配制而成的水果型黄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中,早熟。瓜条短圆筒形,皮绿色有光泽,果面光滑,无花纹;瓜长13.5cm,平均单瓜质量82.7g,畸形瓜率小于5%。口感脆甜,肉质细。每667m2产量7500kg左右,中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日光温室和春大棚栽培。

关键词: 黄瓜 绿秀1号 一代杂种 水果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新品种佳红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早熟亲本95121与95123(F1)组配的番茄三交种佳红1号,果实扁圆形,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64.4g,果皮较厚,果肉硬,耐贮运。早熟,前期产量2270.27kg·(667m2)-1,总产量6423.86kg·(667m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5%,可溶性糖2.74%,VC119.6mg·kg-1,有机酸0.43%。抗叶霉病、病毒病,耐早疫病,适宜北方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番茄 佳红1号 三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杏下胚轴再生植株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影响山杏下胚轴再生的有关因素,首次获得了山杏下胚轴再生植株。结果表明,经15d的暗培养,山杏下胚轴切段在附加TDZ2mg/L+NAA0.5mg/L的改良MS培养基(1/2NH4NO3)上,愈伤组织诱导率(100%)和再生频率(37.5%)均最高,细胞分裂素用TDZ效果优于6-BA,再生获得的不定芽在改良MS+IBA0.2mg/L培养基上生根率为75.8%。

关键词: 山杏 下胚轴 再生植株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微区试验以及地下部种间根系分隔技术研究了玉米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情况下大麦/玉米间作优势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均为1.06,无明显间作优势;玉米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籽粒和生物产量的LER分别为1.32和1.30,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玉米不覆膜时,大麦/玉米间作系统养分吸收优势不显著;玉米覆膜时,间作系统具有显著的养分吸收优势。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大麦/玉米间作中籽粒和生物产量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当玉米不覆膜时为间作劣势而无贡献;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分别为80%和20%。当玉米覆膜时,地上部和地下部交互作用对间作氮素养分吸收的贡献具有同等重要性(各占50%);对磷吸收的贡献分别占60%与40%,钾则分别为45%与55%。

关键词: 大麦/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地上部因素 地下部因素 相对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提取物在当归上的应用效果

海洋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海藻提取物在中草药当归(angelica)上进行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归生长期对其施用不同浓度的海藻提取物均可明显增加当归产量,提高等级,降低病级,并对当归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00倍稀释液的海藻提取物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其隶属函数值和最大,对当归的综合效应最为明显。该试验为海藻提取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藻提取物 中草药 当归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武威地区灌漠土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土壤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甘肃省武威灌漠土耕层土样中B、Cu、Fe、Mn及Zn等5种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99.17%土样缺乏有效Zn,93.33%的土样缺乏有效Fe。描述性统计所得变异系数在13.32%(有效Mn)~42.54%(有效B)之间。②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为土壤微量元素的最佳拟合模型,各元素的块金值、最大相关距及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分别在0.001~0.429、192m~477m及0.126%~26.459%(有效B)之间。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形维数在1.804~1.947之间,土壤B的分形维数最低。③表征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的参数如变异系数、C0/(C0+C)及分形维数D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④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人为因素等表生作用对土壤有效B含量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土壤Cu、Mn、Zn及Fe含量的空间分布则主要由成土母质与地形所决定。

关键词: 灌漠土 微量元素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O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氧化氮NO是具有生物活性和信号转导作用的易扩散分子,它不仅对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如种子萌发、叶片扩展、根系生长、逆境生理以及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等具有直接的生理调节功能,而且作为防御反应中的关键信使,参与了植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应答.近期研究表明,NO与激素在调节植物的生理活动与信号转导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通过激素起作用可能是植物内源NO作用的机理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NO的产生及其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和在代谢中的信号转导作用等方面来阐述NO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植物激素 生理调控 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陇单3号的选育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单3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9852为母本,外引系沈1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甘肃省玉米区域试验表明,陇单3号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10%以上,并具有高抗矮花叶病和红叶病、抗倒伏、活秆成熟等特点,现已在甘肃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米杂交种 陇单3号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