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实验生物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学者周光宇等在调查远缘杂交时提出的一种外源基因导入方法。本实验系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C_4植物高粱总DNA(2D)导入C_3作物小麦甘麦8号(G8)和陇春13号(L13),结果在其后代中出现了广泛变异,并从中选育到了丰产、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系89144(G8×2D)和89122(L13×2D)。连续几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其株形、抗锈性及经济产量显著优于其小麦亲本品种。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两个变异系光合性状优于其亲本
关键词: 小麦 高粱 花粉管通道 δ~(13)C值 碳素固定途径


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在豫西黄土丘陵区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1)施氮和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穗粒数和穗粒重 ;施磷还可显著提高单株成穗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 ;施氮显著降低小麦的经济系数。 (2 )施肥可改善小麦的单株性状发育 ,耗水增加 ,但氮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前 ,而磷肥肥效主要表现在拔节以后。 (3)施肥对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小 ,但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 WUE;灌浆期干旱是导致施肥小麦经济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4)试区内磷肥肥效显著高于氮肥 ,故应强调磷肥的施用 ,控制氮肥用量 ,协调土壤氮磷比例 ;冬小麦 N与 P2 O5 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 138kg/ hm2 和 90kg/ hm2 ,配比约为 1.5∶ 1。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单株性状 产量构成 土壤水分利用 豫西


猪瘟对集约化猪场猪群繁殖的影响
《中国兽医科技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1998年8~9月,甘肃省天水地区某集约化猪场发生了一起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经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用荧光抗体技术鉴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测定猪瘟抗体水平,并鉴定抗体性质,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确诊为由猪瘟强毒引起的猪瘟,随后采取用猪瘟猪巴氏杆菌病...


旱地不同年型地膜小麦、玉米集雨节灌的产量效应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995— 1 998年度 ,在镇原试区进行的主要粮食作物集雨节灌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年型地膜冬小麦、地膜玉米关键生育期集雨节灌均具有显著的产量效率 ,可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无论降水年份的异同 ,集雨补灌的最佳时期冬小麦为拔节期 ,玉米为大喇叭口期 ;干旱年低量 (1 2、2 4m m )集雨在最佳时期补灌 ,较其它时期补灌的供水效率冬小麦、玉米分别提高 1 .9— 6 .3、1— 3倍 ,且等量水分在玉米关键期供给较小麦供水效率高 3倍左右 ,体现低量集雨对不同作物及关键期补灌的高补偿效应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65份玉米自交系、26份杂交种和群体材料对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材料对病害具有一定的抗性,不同地理来源的材料对7种病害的抗性有差异;自交系中兼抗4、5、6、7种病害的材料分别有16、10、6和1份,综合抗性较好的有599、丹3130、K-22、LX9801、87-1、郑22、"698"*、HZ127、M9和双M9;杂交种和群体材料中兼抗4、5、6种病害的有7、12和1份,综合抗性好的有遗08*01-4、遗2198S510*、改良郑单14、豫单16、桂单20、桂单21、桂单22、桂单23、桂综2号C1等.


日光温室黄瓜蔓茎插接新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嫁接是日光温室黄瓜高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目前 ,生产上常用的靠接法和插接法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缺点 :靠接法的嫁接伤口处于砧木子叶之下 ,嫁接苗定植后伤口离地表很近 ,易被土传病害尤其是枯萎病病菌所侵染而给生产带来损失 ;靠接法工序复杂 ,嫁接时必须经历去砧木生长点、切口、锲合、夹嫁接夹、嫁接苗期管理、试断根、断根、去嫁接夹等程序 ,费工费时 ,嫁接速度慢。插接苗在嫁接苗期管理中 ,砧木子叶结露 ,流至插接伤口 ,易使插接伤口腐烂而影响嫁接苗的成活率。两种嫁接法的嫁接苗在正常情况下“假接苗”率很高 ,降低了嫁接成苗率。笔者从靠接法和插接法的缺点中得到启发 ,将嫁接伤口提高至砧木蔓茎 ,试图克服靠接法和插接法的缺点 ,于是发明了黄瓜嫁接的新方法———蔓茎插接法 ,并于 1 997年~ 1 998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高坝镇一农户日光温室中对该种嫁接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1 材料与方法黄瓜接穗品种为津春 3号 ,砧木为云南黑籽南瓜。 设靠接法、插接法和蔓茎插接法 3个处理 ,以靠接法(CK1)和插接法 (CK2 )为 2个对照 ,分苗期和成株期分别对 3种嫁接法的嫁接苗性状进行对比试验。 1 997年 9月 1 7日育蔓茎插接砧木 ,9月 2 2日育插接用砧木 ,9月2 5日育接穗 ,1 0月 1日育靠接用砧木 ,1 0月 7日统一嫁接。砧木在 1 0× 1 0cm的营养钵中育苗 ,接穗育在苗床营养土中。2 试验内容及结果2 .1 苗期对比试验2 .1 .1 嫁接速度 熟练工用三种嫁接法对适龄苗态的砧穗进行嫁接 ,统计其在 1h内完成的嫁接苗数。结果表明 ,靠接法完成 85株 /h ,插接法完成 1 2 0株 /h ,蔓茎插接法完成 1 31株 /h。蔓茎插接法速度比靠接法提高了54 1 % ,比插接法提高 1 3.0 %。2 .1 .2 嫁接伤口愈合速度 用三种嫁接法各嫁接 50 0株放于同一嫁接苗床内 ,扣上拱棚进行正常的嫁接苗期管理。嫁接后第 3,5,7,9,1 1d取三种嫁接苗各 2 1株 ,在同一环境下通风排湿见光 ,统计嫁接苗的成活率 (图 1 )。图 1 不同天数下三种嫁接法的成活率图 1表明 ,蔓茎插接苗和插接苗在嫁接后第 7d至1 1d嫁接苗的成活率曲线已趋于水平 ,说明蔓茎插接法和插接法的嫁接苗在第 7d已完全愈合 ,而靠接法的嫁接苗则在嫁接后第 9d才完全愈合。2 .1 .3 嫁接效果 嫁接后第 1 1d ,靠接断根。三种嫁接苗各取 2 1株统计成活率、假接苗率、成苗率 (表 1 )。结果表明 ,蔓茎插接苗的成活率比靠接苗和插接苗的成活率高 ,而“假接苗”率比靠接苗和插接苗低 ,因而成苗率也分别比 2个对照高出 2 0 .0 %和 80 .4 %。表 1 三种嫁接法的嫁接效果比较嫁接方法 成活率(% )假接苗率(% )成苗率(% )蔓茎插接比CK±靠接法 (CK1 ) 85 .7 14 .3 71.4+ 2 0 .0 %插接法 (CK2 ) 71.3 2 3 .847.5 + 80 .4%蔓茎插接法 95 .2 9.5 85 .72 .2 成株期对比试验三种嫁接苗定植于前茬为黄瓜的温室内 ,随机排列 ,重复 3次 ,小区面积 2 3.0m2 。2 .2 .1 植株生长速度 定植后 2 0d测定三种嫁接苗的株高 ,茎粗、叶片数、拉秧时测定三种嫁接苗的蔓长 (表2 )。株高指嫁接伤口至生长点的自然高度。靠接苗的高度减去 1 .5cm即为 2 0d内生长的高度 ,蔓茎插接法和插接法的嫁接苗高度减去 0 .5cm ,即为 2 0d内生长的高度。表 2 三种嫁接苗的生长速度嫁接方法 株高(cm)茎粗(cm)叶片数(片 )蔓长(cm )靠接 (CK1 ) 19.2A 0 .32A 2 .8A 5 47A插接 (CK2 ) 2 2 .1AB 0 .30A 5 .0B 5 30A蔓茎插接法 2 6 .6B 0 .36A 5 .1B 5 82A由表 2看出 ,蔓茎插接苗和插接苗的株高、叶片数显著高于靠接苗 ,说明蔓茎插接苗和插接苗比靠接苗的生长速度快。但三种嫁接苗的茎粗、蔓长却没有显著的差异。2 .2 .2 熟性及瓜条膨大速度 分别记录三种嫁接苗的初花期、盛花期、始收期、瓜条膨大速度。瓜条膨大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瓜条的增长率和增粗率。每种嫁接苗随机抽取 1 0株 ,每株标记当日开放的雌花 1 0朵 ,测量其瓜码的长度及瓜码中间的粗度 ,1 0d后再测相应瓜条长和瓜条粗 ,得到瓜条的日增长率及日增粗率。由表 3可见 ,蔓表 3 三种嫁接苗的熟性及瓜条膨大速率嫁接方法初花期盛花期始收期瓜条膨大速率 (cm /d)增长率比CK±增粗率比CK±靠接法 (CK1 ) 1 1月 1 5日 1 2月 2日 1 2月 9日 1 .40 + 2 2 .1 % 0 .2 2 + 3 8%插接法 (CK2 ) 1 1月 6日 1 1月 2 1日 1 2月 5日 1 .6 4 + 4 .2 % 0 .2 8+ 8.9%蔓茎插接法 1 1月 6日 1 1月 2 2日 1 2月 1日 1 .70 0 .3 1茎插接苗的初花期 ,盛花期比靠接苗 (CK1)有明显的提早 ,与插接苗同期。但在始收期上 ,蔓茎插接苗比靠接苗提早 8d,比插接苗提早 4d ,这表明蔓茎插接法有明显的早熟优势。在瓜条膨大速度上 ,蔓茎插接苗比靠接苗和插接苗的瓜条膨大速度高 ,尤其比靠接苗的瓜条增效明显。2 .2 .3 产量 开始采收 2 0d内的产量作为前期产量 ,拉秧时统计其总产量 (表 4 )。由表 4可知 ,蔓茎插接法的前期产量比靠接法高 2 1 .3% ,比靠接法高 6.1 % ,说明蔓茎插接法能提高前期产量。但三种嫁接法的总产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是因为嫁接的增产机理主要取决于嫁接砧木 ,砧木相同 ,增产效果也相同。表 4 三种嫁接法的产量比较 (kg) 嫁接方法前期产量小区产量折合 6 6 7m2 产比CK±总产量小区产量折合 6 6 7m2 产比CK±靠接法 (CK1 ) 2 1 .5 6 0 0 .0 + 2 1 .3 % 2 2 4.2 73 98.6 + 2 .1 %插接法 (CK2 ) 2 4.5 6 86 .0 + 6 .1 % 2 2 8.0 75 2 4.0 + 0 .0 5 %蔓茎插接法 2 6 .0 72 8.0 2 2 9.1 75 6 0 .32 .2 .4 田间枯萎病发病率 拉秧时统计田间死株数 ,根据死株的病症判别枯萎病病株数。统计结果表明 ,靠接法枯萎病发病率为 1 1 .3% ,插接法为 9.4 % ,蔓茎插接法为 6.2 %。蔓茎插接法的植株枯萎病发病率比靠接法低4 5.1 % ,比插接法低 34 .0 %。可见 ,蔓茎插接法能降低黄瓜重茬地的枯萎病发病率。3 小结综上试验结果 ,蔓茎插接法在日光温室黄瓜嫁接栽培中 ,嫁接速度、成活率、成苗率、伤口愈合速度、嫁接苗生长速度、果实膨大速度、熟性、重茬地枯萎病发病率等指标都优越于靠接法和插接法 ,且前期产量有所提高。因此 ,蔓茎插接法在日光温室黄瓜嫁接栽培中可以取代靠接法和插接法。4 蔓茎插接技术的技术要点4 .1 技术规程蔓茎插接法一般砧木比接穗早插 2~ 1 0d ,砧木用营养钵育苗 ,接穗用苗床营养土育苗。当砧木已抽蔓 ,长有三叶一心 ,接穗苗真叶半展时为嫁接适期。嫁接时去掉砧木生长点及真叶 ,留 0 .5cm的蔓茎 ,用锲形竹片在蔓茎内垂直下扎 0 .5cm深的插孔 ,然后选择与砧木蔓茎粗度相匹配的接穗苗 ,用刀片在子叶下 1cm处削成与竹片相近的锲形 ,将接穗插入砧木蔓茎孔内并插紧 ,使砧穗子叶呈“十”字交叉 (图 2 )。1.砧木 2 .去砧木生长点及真叶 ,留 0 .5cm蔓茎 3 .砧木插孔4.接穗 5 .将接穗削成锲形 6 .镶合 ,使砧穗子叶呈“十”字交叉图 2 蔓茎插接法的技术路线4 .2 蔓茎插接技术的注意事项砧木在育苗过程中不可控水 ,以免蔓茎中空 ,嫁接后形成“假接苗”。蔓茎插接苗在嫁接后第 5d即可全天通风见光 ,第 7d应将嫁接苗置于温室大环境中 ,以免在嫁接拱棚内徒长日光温室黄瓜蔓茎插接新技术研究@孙锦$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730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