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新品种陇椒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羊角椒自交系95C24为母本,国外引进品种自交系96C83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陇椒3号,早熟,果实羊角形,果面有皱褶,果长25.0cm,果肩宽2.7cm,肉厚0.23cm,单果质量35~40g,果绿色,味辣,商品性好,中抗疫病。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北方保护地栽培。


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R基因及其调控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性引物 ,对白粉菌接种和未接种处理的一对抗病和感病的小麦 黑麦等位突变易位系TAM10 4R和TAM10 4S总RNA进行RT PCR扩增 ,得到一个诱导表达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全长 2 4 74bp ,其中含有一个 82 2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推测其编码一个有 2 73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 31kD的蛋白质分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 ,该蛋白质分子具有C2 HC锌结合motifCX2CX4HX4C结构和锌指domain ,可见克隆的cDNA是一个锌指蛋白基因 ,命名为TaZF。Southern杂交表明 ,TaZF在抗病易位系TAM10 4R的基因组中是多拷贝的。半定量RT PCR分析显示 ,TaZF基因属组成型表达、但受白粉菌诱导表达上调的基因 ,推测其与白粉病菌的侵染过程相关。基因组DNA专化扩增、克隆和测序揭示TaZF基因无内含子。


甘肃小麦品种(系)HMW-GS遗传变异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甘肃省小麦品种HMW-GS的遗传变异和组成,为甘肃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筛选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采用SDS-PAGE法,分析了254份甘肃省小麦材料(育成品种(系)和农家品种)Glu-1位点的HMW-GS变异,共检测到22种HMW-GS变异,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11种,Glu-D1位点8种。其中110个育成品种(系)的15种HMW-GS有27种亚基组合类型。Glu-A1位点有2种亚基,47.3%的品种该位点具有优质亚基;Glu-B1位点有7种亚基,76.4%的品种具优质亚基;Glu-D1位点有6种亚基,32.7%的品种具优质亚基。14.5%的品种(n=15)Glu-1位点具优质亚基。144份农家品种的18种HMW-GS共有29种亚基组合形式,Glu-A1位点有3种亚基,Glu-B1位点有9种亚基,Glu-D1位点有6种亚基,无优质亚基组合。
关键词: 小麦品种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品质


湖北省西北部山区小麦条锈菌越夏研究简报
《植物病理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 越夏是小麦条锈菌周年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前人研究已经证明,我国小麦条锈菌越夏地点有多处,分布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一般在海拔1 600 m以上、夏季最热一旬的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3 C的地方),其中甘肃陇南和陇东、青海东部农区、宁夏六盘山地区、四川西北部是越夏菌源的重要“基地”。前人研究认为,这些基地可以为关中平
荒山“三水”造林技术
《林业实用技术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是200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一项生态林建设工程,设计造林面积2.2万hm2。但在兰州南北两山绿化有四难:一是降雨量稀少,兰州年平均降水327.7 mm,且多集中在7、8、9月,与造林季节错位;二是立


种子处理防治小麦全蚀病试验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病害。种子包衣和拌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6种包衣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病增产效果试验表明,以17%多·克·酮种衣剂2000g/100kg种子和种衣剂17号2000g/100kg种子对小麦出苗无不良影响且对全蚀病的防病效果较好,其根部病指防效和白穗率防效分别达到55.4%、73.7%和55.7%、64.6%,敌萎丹、适乐时种衣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效果虽不理想,但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保苗效果,增产作用比较明显,分别达到12.19%和12.90%。粉锈宁拌种虽然防效较好,但影响出苗,保苗效果较差。2%立克秀的防效相对较差且增产作用不明显。


化学药剂处理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效果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种化学药剂处理芸芥柱头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对克服芸芥自交不亲和性有一定效果。不同的化学药剂其效果差异,赤霉素、尿素、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差异极显著;而蔗糖、食盐、乙醇与对照(蒸馏水)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同化学药剂浓度的处理效果亦不同,以100mg/L赤霉素、15%尿素、20%硫酸铵处理效果最好。不同芸芥品种间对药剂处理的反应亦有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