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煌芒果花穗处理技术研究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金煌芒果开花植株为试验对象,研究花穗不同短截时期、主花穗保留长度和侧穗保留数量等不同处理对芒果坐果效应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盛花初期短截花穗,主花穗保留3~5 cm,同时保留3~5条侧穗处理效果最佳,空枝率降至24.26%~29.11%,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7.02%~30.84%;单果重447.87~470.93 g,单株产量86.07~89.07 k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0.09%~57.82%和40.32%~45.21%。研究表明,开展短截花穗处理能有效促进挂果,减少植株空枝率,提高单果重和单株产量。


槟榔叶表微生物前处理方式对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获取高质量的槟榔叶表微生物基因组DNA,本研究分别使用悬摇振荡和超声波洗脱微生物,使用真空抽滤和冷冻高速离心进行富集,利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对获取的叶表微生物DNA浓度和纯度进行测定,最后进行DNA电泳检测和PCR扩增检验对比提取效果。使用超声波法作为前处理时,所提基因组DNA浓度较低、纯度不在合格范围内;悬摇法提取的DNA浓度更高,且在悬摇20 min时所提基因组DNA浓度达最大值(25.67±0.96)μg/mL、(38.67±0.85)μg/mL;真空抽滤法较离心法而言,所提样本DNA浓度、纯度均更高。以悬摇振荡与真空抽滤相结合的方式为槟榔叶表微生物最佳收集方法,可以提高槟榔叶表微生物分离和收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高了叶表微生物DNA提取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槟榔植物叶表微生物的收集提供参考依据。


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啶氧菌酯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试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经气相色谱仪-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在0.02~0.10 mg/kg和0.01~0.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香蕉和土壤中啶氧菌酯的回收率分别为101.4%~109.2%和93.7%~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4.0%和2.8%~8.4%,最小检出量均为0.01 n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2 mg/kg和0.01 mg/kg。该分析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广泛用于啶氧菌酯残留检测。


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 27 个苦瓜自交系 4 叶 1 心的幼苗为材料,预培养 1 d后,置于 39℃高温培养,观察其高温胁迫 72 h后的热害情况,通过计算热害指数(TDG)筛选评价出高、中、低耐热性的苦瓜种质;从中选取 6 个不同耐热性的自交系,测定 39℃胁迫 0 h和 48 h的株高(PH)、茎粗(SD)、鲜物质量(SFW)和干物质量(SDW)等形态学指标以及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电导率(REL)、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糖含量(SS)等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上述 12 个指标的耐热系数(α),综合评价 6 个自交系材料的耐热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获得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以TDG为依据,27 个苦瓜自交系中有耐热型 3 个,中等耐热型 18 个,热敏型 6 个;6 个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与热害指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耐热性的评价数学模型为:Y=-0.426+0.049X1-0.011X2-0.009X3-0.018X4,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与Y值基本一致.说明SFW(X1)、POD活性(X2)、CAT活性(X3)和SS含量(X4)这 4 个指标的耐热系数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苦瓜耐热性差异,可用作苦瓜耐热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筛选出苦瓜耐热种质并构建苦瓜耐热性评价体系,为海南夏季耐热苦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大宝鸽、石岐鸽和杂交王鸽生产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大宝鸽、石岐鸽和杂交王鸽的生产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本实验分别测定分析大宝鸽、石岐鸽、杂交王鸽 3 种鸽子 0~30 日龄及成年鸽(3 年龄鸽)生长性能、30 日龄鸽屠宰性能、成年鸽(3 年龄鸽)胸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宝鸽的宰前活重和胸肌重高于石岐鸽和杂交王鸽(P<0.05),但是屠宰率低于石岐鸽和杂交王鸽(P<0.05);大宝鸽的生长速度、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骨盆宽及胫长高于石岐鸽和杂交王鸽(P<0.05);杂交王鸽和大宝鸽的肌肉蛋白质含量高于石岐鸽(P<0.05),杂交王鸽的肌肉脂肪含量低于大宝鸽和石岐鸽(P<0.05),杂交王鸽的肉质与大宝鸽和石岐鸽相比更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型可食用肉质消费理念,并且杂交王鸽的风味氨基酸含量与大宝鸽相似且高于石岐鸽(P<0.05),但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大宝鸽和石岐鸽(P<0.05).研究表明大宝鸽的宰前活重和生长速度、杂交王鸽高蛋白低脂肪的肉质和屠宰率以及石岐鸽的屠宰率都是表现突出的遗传特性,可以作为后期专门化品系培育选择的遗传特性.


番茄病毒病种类及主要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病毒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明确近几年国内外番茄病毒病发生动态,本研究对2012—2022年以来,世界各地首次报道的番茄病毒病新种类、地区新记录进行了统计,对统计到的22种病毒从发现的时间地点、分布范围、传播方式及症状进行了阐述。明确了侵染中国番茄的病毒数量和种类,将中国报道的番茄病毒病种类由35种更新至44种。本研究从番茄病毒病的多种鉴定方法,针对一些常见病毒和新型病毒,提供了全面、快速的RT-PCR(PCR)检测方法。预测了可能会对中国番茄产业造成入侵危害的新病毒。为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发展和检测提供了最新数据,为做好番茄病毒病的全面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研究文昌鸡进化过程的特征,深入理解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为文昌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本研究采集35只健康文昌鸡(35周龄,15公,20母)和30只健康江汉鸡(35周龄,10公,20母)的血液组织各3 mL提取DNA,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建库测序。首先,对于原始测序数据用trimmomatic软件过滤,获得高质量序列比对到鸡的参考基因组,GATK软件提取变异位点SNPs,设置参数质控去除低质量、假阳性变异位点,进一步采用snpEff对过滤的SNPs进行基因结构和功能注释。然后,比较文昌鸡和江汉鸡的群体结构差异,分别设置评估群体差异参数Fst、ROD、Tajima′s D的阈值,筛选受到选择的区域,并对这些区域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表明:1)文昌鸡测序获得1.05 Tb clean data,平均每个样本大约29.97 Gb,测序深度大约28×;江汉鸡测序获得1.10 Tb clean data,每个样本大约36.72 Gb,测序深度大约35×;平均比对率>98%。2)两个群体基因结构注释总数均是内含子>基因间区>上下游调控区>编码区;系统进化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文昌鸡和江汉鸡亲缘关系较远;文昌鸡的连锁不平衡程度低于江汉鸡。3)与产蛋性能相关基因的功能富集结果主要包括3种必须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途径、钙离子沉积、金属肽酶抗氧化、肾上腺素和催乳素受体活性等功能,而且这些通路的基因都位于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综上所述,影响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必须氨基酸代谢、矿物质沉积和抗氧化、性腺激素分泌,这3个因素在进化过程中都受到强烈选择,对产蛋性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从进化分子遗传学角度研究鸡的产蛋机理,不但能够促进理解文昌鸡产蛋性能的进化特征,而且有助于加速高产蛋鸡品种或品系的培育。
关键词: 文昌鸡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选择 产蛋性能 影响因素


茶树基因组SSR位点挖掘及荧光标记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NCBI数据库公开的茶树‘舒茶早’(Camellia sinensis var.'Shuchazao')全基因组序列,通过MISA在线分析工具挖掘SSR位点,并使用Primer 3.0软件批量开发设计引物,随机挑选引物检测有效性,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验证筛选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结果表明,茶树全基因组中共挖掘659 053个SSR位点,相对丰度212个/Mbp。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最多(469 096个,占比71.18%)、长度最长(8 725 988 bp,占比61.34%)、出现频率最高(151.06个/Mbp)、密度最大(2 809.97 bp/Mbp),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99 716个,占比15.13%)、长度(2 801 472 bp,占比19.69%)、出现频率(32.11个/Mbp)、密度(902.14 bp/Mbp)均次之。6个串联重复的SSR基序类型最多(146 844个,占比22.28%),7个串联重复的SSR基序类型数量次之(87 136个,占比13.22%)。从200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7对引物可以扩增成功,其中82对可能存在多态性,使用8个茶树栽培品种进行筛选验证,其中2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量(Ne)、香农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固定指数(F)、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5.091、3.387、1.347、0.591、0.675、0.122、0.634,筛选出的引物中有20对高度多态性信息引物(PIC>0.5)、2对中度多态性信息引物(0.4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全基因组
SSR标记
引物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溃疡病菌胁迫对海南绿橙植株生理指标与抗氧化酶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溃疡病菌对海南绿橙植株生长代谢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将有助于研究其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调控机制,推进抗性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海南绿橙在溃疡病菌胁迫下的生理代谢变化及关键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表明,溃疡病菌胁迫下,绿橙植株的株高增长量、叶面积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但植株鲜重显著下降,且引起绿橙叶片的黄化,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下降幅度分别为74.09%、81.75%。在溃疡病菌胁迫的0~72 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叶片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在胁迫24 h时达到高峰,分别是胁迫前的6.15、5.08、5.60倍,以上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冗余分析(RDA)显示,酶活的变化量与各生理指标保持着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溃疡病菌胁迫主要引起绿橙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影响叶片的光合代谢,而SOD和PAL是绿橙植株应对溃疡病菌侵染时的关键抗氧化酶,研究结果将为海南柑橘抗性育种的定向选择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海南樱桃番茄品质与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的关系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海南樱桃番茄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肥料投入量及其关系,为海南樱桃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采样测定分析结合的方法,选取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 40个代表性田块进行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和肥料投入量研究分析.[结果]海南樱桃番茄果实品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单果重、横径、纵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分别为 5.22~20.10 g、19.72~30.21 mm、20.47~35.84 mm、1.20~3.90 kg/cm2、6.20%~10.00%、26.97~56.33 mg/100g、4.03%~7.60%、0.35%~0.68%和 7.79~19.19.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土壤属于弱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偏低,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过高,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化肥投入过多,氮磷钾投入比例失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肥施用量与樱桃番茄单果重、横径、纵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化肥总用量和化肥N用量均与樱桃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化肥P2O5 用量与樱桃番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海南樱桃番茄主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有利于提升樱桃番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