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耐热选育对新城疫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相关的潜在氨基酸位点,将其在SPF鸡胚中自然传代、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至20代,监测血凝活性和细胞感染力的热稳定性;对不同代次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传代过程中的突变位点,并利用蛋白结构生物学方法分析突变位点在病毒蛋白结构热稳定性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经过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的病毒血凝活性和细胞感染力热稳定性均有所提升。测序结果分析表明,与自然传代毒株相比,间隔耐热选育和连续耐热选育病毒分别共计有11和12个碱基突变,其中5个为错义突变(间隔耐热选育病毒为4个),NP蛋白Q169K(仅发生在连续耐热选育病毒)、HN蛋白G171S和V191I、M蛋白E170D以及L蛋白E1612K。蛋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L蛋白E1612K的突变导蛋白二级结构改变;HN蛋白G171S的突变导致蛋白三级结构改变。通过耐热选育筛选出了5个可能与NDV LaSota疫苗株热稳定性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NDV的耐热机理研究及ND耐热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LaSota疫苗株 耐热选育 鸡胚传代 热稳定性


高压静电场对鮰鱼中不动杆菌与希瓦氏菌互作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斑点叉尾鮰中不动杆菌对希瓦氏菌群体感应调控的影响,对不动杆菌(AR)中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种类进行检测,以HVEF处理前、后的抗辐射不动杆菌(AR)分别与哈夫尼希瓦氏菌(SH)、腐败希瓦氏菌(SP)混合培养体系为研究对象,分析HVEF处理对希瓦氏菌膜电位、蛋白酶活性、生物被膜、胞外聚合物、聚集性及运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菌共培养体系中菌株SP和菌株SH虽不能产生AHLs信号分子,但在菌株AR的影响下其致腐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提高。菌株AR分别与菌株SH和菌株SP共培养后,其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29倍和4.43倍,生物膜形成分别提高了5.00倍和4.60倍,聚集性提高了1.53倍和2.22倍,泳动迁移能力分别提高了5.47倍和5.76倍,群集迁移能力分别提高了4.89倍和2.21倍。菌株AR经HVEF处理后与菌株SH和菌株SP共培养体系相较于未经HVEF处理组,作用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菌群间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鸡EGFR基因的功能分析及其对颗粒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鸡卵泡颗粒细胞EGFR基因的功能并对其过表达后进行转录组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EGFR基因在鸡卵泡颗粒细胞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qRT-PCR技术探索EGFR基因过表达后细胞凋亡关键基因(BCL2、c-myc、casp3)以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2、CYP19、GPX2)的表达量,进而确定其在颗粒细胞中的功能;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对EGFR基因过表达后的卵泡颗粒细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和KEGG注释及qRT-PCR验证。在对照组(空载体)和试验组(EGFR基因过表达)颗粒细胞样本中分别获得2.361×107和2.399×107条Clean Reads,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共有90.61%的Clean Reads比对到鸡参考基因组上。DESeq分析发现共有1 356个基因在2组间差异表达,其中790个基因上调,566个基因下调,包括与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如SLC2A12、HSPB9、ANO1、CCL4、HMOX1、Nurr1等。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转录正调控、DNA模板化、含有核酸酶的化合物代谢的阳性调节以及RNA代谢的正调控等过程。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类固醇生物合成、溶酶体和局部粘连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等过程。GO和KEGG富集结果表明,EGFR基因过表达后,SLC2A12、HSPB9、ANO1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CCL4、HMOX1、NR4A2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调,推测EGFR基因可以通过调控颗粒细胞中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的表达,进而调控卵泡的发育。本研究为分析EGFR基因对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EGFR基因 转录组测序 蛋鸡 颗粒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SCD5通过TRIM15调控脂滴数量的机制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脂肪沉积对猪肉的风味、嫩度和色泽有着重要影响,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 A desaturase, SCD)在调控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家族成员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5(stearoyl-Co A desaturase 5, SCD5)作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限速酶,调控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与三酰基甘油(TAG)含量。然而SCD5在脂滴(Lipid droplet, LD)生物发生过程中具体影响尚不明确。三元基序蛋白家族成员15(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15, TRIM15)通过调节TAG代谢影响脂滴生物发生,并且在SCD5缺失后其表达量显著下降,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及其在脂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探讨。【目的】探究SCD5对脂滴生物发生的调控作用以及SCD5是否通过TRIM15介导脂滴的形成与积累,进一步揭示SCD5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为猪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猪肾细胞(porcine kidney-15, PK-15)系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PK-15 SCD5敲除细胞系,通过转染SCD5过表达载体构建PK-15 SCD5过表达细胞系,以及在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过表达SCD5。利用Bodipy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脂滴含量;利用Bodipy染色、共聚焦成像和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数量,探究SCD5对脂滴生物发生过程的作用。随后对PK-15 SCD5缺失细胞进行RNA-seq测序发现TRIM15显著下调,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验证TRIM15的表达量,并构建TRIM15过表达载体在PK-15 SCD5缺失细胞中过表达TRIM15,探讨SCD5和TRIM15在LD生物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Bodipy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在PK-15 SCD5缺失细胞中脂滴含量显著降低,过表达SCD5显著增加脂滴含量;在C2C12中过表达SCD5结果相同。Bodipy染色共聚焦成像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SCD5缺失显著降低了PK-15细胞LD的数量而过表达SCD5后LD的数量显著增加;在C2C12细胞中异位表达SCD5则结果与之相同;对PK-15 SCD5缺失细胞进行RNA-seq测序后分析,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SCD5与多细胞生物发育和脂质代谢途径相关,表明SCD5调控脂质代谢。通过对调控脂质代谢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TRIM15下调最为显著,这表明SCD5可能通过TRIM15调控脂质代谢。在PK-15 SCD5缺失细胞中过表达TRIM15,Bodipy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Bodipy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TRIM15增加了PK-15 SCD5缺失细胞的脂滴含量同时PK-15 SCD5缺失细胞中的LD数量显著增加。【结论】SCD5通过调控TRIM15的表达来介导LD生物发生进而调控LD的数量,调控脂肪沉积,这为猪肉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支持。


整合素结合序列N端Gly错义突变对重组胶原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生物工程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胶原蛋白作为动物体内多种组织和功能的重要基质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广泛。而在Ⅰ型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中,Gly-Xaa-Yaa三联体中Gly的错义突变是引发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涵盖从轻度骨骼脆弱(Ⅰ型)到严重肢体畸形(Ⅲ型),乃至致死性围产期型(Ⅱ型)的广泛疾病谱。本研究以重组胶原蛋白作为研究模型,旨在进一步明确发生在整合素结合序列GFPGERN端的Gly→Ala/Val突变是否会影响胶原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探讨错义突变对胶原蛋白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机制。通过在GFPGER序列N端的7个Gly位点分别引入Ala和Val突变,系统评估了氨基酸替换对重组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热稳定性、整合素结合能力和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所有Gly错义突变体均能形成稳定的三螺旋结构,但热稳定性略有下降。通过胰蛋白酶酶解实验,发现Gly→Val替换导致重组胶原蛋白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增加,表明突变位点周围可能存在局部的构象扰动。此外,Gly→Val突变体的整合素结合能力和HT1080细胞黏附能力均显著降低,且这种效应比Gly→Ala突变体更为显著。这表明当Gly被更大体积的Val替代时,对胶原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影响更为负面。本研究为理解成骨不全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同时为胶原蛋白的序列设计和生物材料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 重组胶原蛋白 成骨不全症 错义突变 三螺旋结构 整合素结合能力


茶园根际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茶叶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茶园根际筛选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解磷菌,从湖北省英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园采集根际土壤,通过平板透明圈法筛选解磷菌,以解磷活性及产IAA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及16 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促生特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菌株对茶叶产量、品质及土壤性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解磷菌DFP-24具有较好的产IAA能力,经鉴定为森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arboris),同时菌株具有产铁载体、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固氮等促生特性。大田试验表明,施加DFP-24菌株可提高茶芽密度,显著提高茶叶全磷含量,增加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影响茶叶品质,同时还能改善土壤性质。综上所述,菌株DFP-24具有开发微生物菌肥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茶树专用根际促生菌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重齿毛当归开花与授粉特性初探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定点观察、人工授粉、套袋试验等方法,探索重齿毛当归开花与授粉特性。结果发现,重齿毛当归花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花期在6月中旬,持续时间约20 d;单株花期约12 d,盛花期通常在初花后3~4 d到来,盛花期持续时间为5~6 d;复伞形花序花期5~6 d;小花序花期3~4 d;单花开放时间约2 d;重齿毛当归开花后授粉,为常异花授粉;开花初期柱头活性最高,后期较低;传粉以风媒为主、虫媒为辅,不存在孤雌生殖;微风情况下,花粉传播距离可达130m。该研究可为重齿毛当归种质资源保持、种子生产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魔芋葡甘聚糖对鱼糜抗冻机理和品质特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鱼糜是肌原纤维蛋白的湿浓缩物,以其营养丰富、口感爽滑、方便和经济等优点,逐渐成为水产加工领域的主要产品之一.为了保持鱼糜的质量和延长保质期,常用冷冻的方法保存鱼糜.冷冻鱼糜提高了原料的保藏性能,但冷冻也会劣化鱼糜的质地和凝胶性能,进而影响在食品加工和保鲜上的应用.该文综述了冷冻鱼糜的变性机理及影响因素和抗冻剂的类型及其抗冻机理.讨论了魔芋葡甘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多糖的分子特性、用途和功能以及对鱼糜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为鱼糜抗冻剂提供参考.


不同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肌肉熟制前后滋味差异
《现代食品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选取了2个养殖地区(以湖北仙桃和潜江为例)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研究生虾和熟虾肉在滋味上的差异,对虾肉中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无机离子等含量测定,并采用味道强度值和味精当量值来评价滋味物质的呈味强度,同时用电子舌对滋味和气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呈味核苷酸中腺苷酸含量最高,仙桃地区(AX-1)和潜江地区(AX-2)虾肉中的腺苷酸含量分别为2.914、2.751 mg/g,对虾肉的鲜味形成有显著贡献;甘氨酸和丙氨酸对其甜味形成有显著贡献,缬氨酸和组氨酸能产生苦味;而热处理后AX-1中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分别增长约50.79%和3.79%,AX-2则分别增长约67.03%和28.82%,有趣的是AX-1中的苦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大,从而影响其整体滋味;味精当量值呈上升趋势,无机离子含量、电子舌滋味分析和感官评价与核苷酸、氨基酸等指标结果对应。研究表明:不同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虾肉的滋味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热处理后AX-2的虾肉整体滋味更佳。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热处理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滋味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