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种类鉴定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正>0 引言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又名甘薯茎线虫,属于侧尾腺纲垫刃目粒线虫科茎线虫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病是国际公认的一种检疫性疾病,是马铃薯重要病害之一[1]。该线虫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在没有高等寄生植物的情况下,依靠取食土壤中的真菌维持生存[2],寄主范围广[3]。近几年,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危害逐渐上升,可导致马铃薯减产20%~83%,严重时甚至绝收。


四种主要草莓病毒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草莓在长时间的无性繁殖过程中极容易受到病毒侵染,进而导致生产中的病毒积累和传播,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目前草莓病毒病的研究相对于其它植物病毒滞后,因此,对于草莓病毒病的防控研究迫在眉睫.综合国内外文献从生物学、进化、致病机制、检测方法、病毒防治等方面综述了4种主要草莓病毒的研究进展,对促进草莓病毒的研究与防控工作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资源抗疮痂病鉴定及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马铃薯资源的疮痂病抗性水平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利用孢悬液灌根法鉴定了 70份马铃薯资源的疮痂病抗性,选用9对SSR标记引物,对70份马铃薯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0份马铃薯资源中,疮痂病高抗资源5份,中抗资源18份,低感资源24份,中感资源10份,高感资源5份,重感资源8份;9对SSR引物对70份资源可扩增得到9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83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7.4%;UPGMA聚类表明,70份资源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3~0.97之间,以阈值0.53分为2大类群,Aquila、LBr-33、Z2843份高抗资源分布在第一类群;redsen和fita 2份高抗资源分布在第二类群.5份高抗和18份中抗马铃薯资源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273~0.879之间,其中中抗品种'悄悄黄'和中抗资源D26-27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273,中抗品种'Desince'和中抗品种'fink'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79.该研究筛选出了疮痂病抗性资源,明确了抗性资源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马铃薯疮痂病抗病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种质资源;疮痂病;遗传多样性


紫外线调控动物皮肤生理状态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紫外线(ultraviolet, UV)是位于光谱中紫色光之外的射线,为不可见光,照射动物体后会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影响动物的生物节律。畜牧业生产中,家畜的生产性能大多数具有年节律或季节性节律,且UV的节律性变化对动物皮肤的生理状态有影响。皮肤是动物内外环境交互的屏障,皮肤细胞的周期、增殖和凋亡与生物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文章综述了UV对皮肤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对DNA结构、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Wnt信号通路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UV影响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的分子调控网络来维持动物皮肤生理状态的机制,探讨利用紫外线调控家畜生产性能的可行性,同时为研究UV如何调控动物皮肤生理状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阔叶林中大型真菌多样性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调查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Ⅱ)、白桦-蒙椴Tilia mongolica混交林(Ⅲ)、白桦-蒙古栎-山杨Populus davidiana-黑桦B.platyphylla混交林(Ⅳ)、山杨?-蒙古栎-黑桦混交林(Ⅴ)5种阔叶林中大型真菌资源分布状况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为日后保护区大型真菌保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踏查和样地法采集大型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学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大型真菌种群分布、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及大型真菌与植物的关系.[结果]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213种,隶属于2门4纲19目54科119属;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蘑菇属Agaricus、香蘑属Lepista等共8属;植被类型Ⅳ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5种植被类型中为最高;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乔木层、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大型真菌各项指数影响较大;植被总盖度、草本盖度、郁闭度及海拔对大型真菌优势属显著相关;类型Ⅱ与类型Ⅳ之间大型真菌相似性最高,为0.27,类型Ⅲ与类型Ⅳ之间和类型Ⅰ与类型Ⅱ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均为0.14;从种聚类上来看,在距离系数25处,分为两大类,在距离系数为14处,可分为3个小聚群.[结论]植物在多样性、相似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内大型真菌分布,且植物类型越相似,大型真菌组成越相似.


芫荽NPR1-like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芫荽NPR1-like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芫荽全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NPR1-like基因,将其命名为CsNPR1~7,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生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芫荽7个NPR1-like基因家族成员在进化上分为CladeⅠ、CladeⅡ和CladeⅢ共3个分支,序列中有典型的BTB/POZ和锚蛋白重复结构域,含有1~3个内含子。芫荽NPRs不仅在蛋白序列中涉及构象变化、核定位及水杨酸(SA)结合等核心功能位点与拟南芥高度保守,而且在基因结构上也与拟南芥NPRs相似,暗示着二者可能具有类似的功能。CsNPRs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与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和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sNPRs的表达部位和时期各不相同,暗示着芫荽NPR1-like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调控芫荽不同组织和不同时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


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在乳熟后期-蜡熟初期刈割大麦并进行青贮.设齐地刈割及留茬10cm两个处理,真空袋青贮40d后比较不同留茬高度大麦青贮前后的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及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大麦留茬10cm处理原料及青贮较齐地刈割处理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灰分含量低;与齐地刈割处理相比,留茬10cm大麦青贮处理乳酸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好氧细菌数量、pH值、丁酸含量以及氨态氮/总氮比例显著下降(P<0.05),Kaiser评分增加,大麦发酵品质提高;综上,大麦采用留茬10cm刈割可以改善大麦原料及青贮的营养品质.


不同改良材料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化学特性及甜菜生长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区苏打盐碱化耕地的土壤改良材料,为该区域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有机硅肥、腐植酸肥和微生物菌肥3种土壤改良材料,分析其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及甜菜生长和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①3种土壤改良材料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化学性状,具体表现为能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碱化度和全盐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不同处理和对照的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10-20 cm 土层大于0-10 cm 土层;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改良材料对土壤pH值、碱化度的降低幅度和对有机质的提高幅度10-20 cm 土层大于0-10 cm 土层,而对土壤全盐含量的降低幅度则0-10 cm 土层大于10-20 cm 土层;3种土壤改良材料中,以有机硅肥对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果最佳.②与对照相比,3种土壤改良材料均可显著提高甜菜出苗率和存活率,促进甜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全株鲜重等生长指标的提高,进而提高甜菜产量和质量,其中以有机硅肥处理效果最佳;3种土壤改良材料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甜菜的产值,但仅有机硅肥经济效益高于对照.③影响苏打盐碱化耕地甜菜出苗、存活、生长、产量和质量指标的主要因子是土壤pH值、碱化度、全盐含量和有机质等化学特性指标.通过施用土壤改良材料,能够对土壤化学特性起到直接调控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甜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结论]综合考虑土壤特性、甜菜生长、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施用有机硅肥较其他2种材料对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改良和甜菜栽培具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 苏打盐碱化耕地 土壤化学特性 土壤改良材料 甜菜 西辽河平原


不同生态区域向日葵油酸含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育的3个向日葵品种‘NKZ4’、‘NK244’和‘NK175’为试验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陕西武功、山西介休、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沈阳、吉林长春、新疆乌鲁木齐和黑龙江齐齐哈尔7个不同生态条件的向日葵主产省区种植,测定各种植区主要环境气候因子以及各品种籽粒中油酸等脂肪酸组分含量,分析向日葵籽实油酸含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并确定关键影响因子,探究气候因子对向日葵油酸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区间向日葵品种籽实的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其油酸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2)气候因子中日照时数、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日均气温4个因子与向日葵油酸含量密切相关。(3)在向日葵各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籽实油酸含量与日照时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现蕾-开花阶段,油酸含量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开花-成熟阶段和全生育期,油酸含量与日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向日葵籽实油酸含量受种植区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气温影响最大,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气温升高5℃,籽实油酸含量由20%可上升至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