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苦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新鲜苦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菌株名称;并通过测定该菌株对常见植物致病菌的作用,确定其抑菌特性。结果表明:1株内生真菌从新鲜苦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出来,其菌落呈浅黄色,短绒毛状,有少量放射状沟纹;营养菌丝为树根状,有隔,分生孢子梗较长;分生孢子梗顶端短棒状,孢子椭圆;16S rDNA分子鉴定后,确认其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 Thom),命名该菌株为BS0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致病真菌和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肠细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油19'是通过品种(系)间复交的方法选育的高含油量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其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8.87μmol/g,种子含油量49.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9.75 kg/hm~2,产油量1 273.12 kg/hm~2,较‘沪油15'增加14.7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20.85 kg/hm~2,产油量1 485.05 kg/hm~2,较‘沪油1 5'增加21.92%。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育种 高产栽培技术 高含油量 ‘沪油19'


不结球白菜抽薹前后的生理生化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抽薹性显著不同的不结球白菜亲本及其F_1为试材,对其营养生长期、现蕾期、抽薹初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和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OD、POD、CAT和MDA呈先下降再上升随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酶活性 丙二醛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脯氨酸


锌肥对崇明水稻的增产效果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崇明地区稻田土壤缺锌的实地调查结果,开展了水稻直播追施锌肥试验和秧盘育秧适宜锌肥液浓度试验。4个不同点位3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充足的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的锌肥施用方式均能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促进有效分蘖,提高结实率,显著增加稻谷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水稻直播追施锌肥的方式,最适宜的锌肥用量为30kg/hm~2;采用秧盘育秧,最适锌肥液浓度为2%。水稻直播追施锌肥的增产幅度(最高达19.17%)高于秧盘育秧添加锌肥液的增产幅度,但后者施锌肥方便。


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和阶段施氮效应函数的建立及在配方施肥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越冬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效应函数模型,用于计算推荐施肥量,为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的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越冬中熟花椰菜品种‘120天’为材料,通过"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单形格子设计,分别开展氮磷钾平衡施肥效应和阶段施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建立花椰菜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产量、外观成品率和与营养品质有关的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以及阶段施氮肥的产量效应函数模型。在不同地块土壤养分分析基础上,将施肥效应函数模型运用于花椰菜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花椰菜产量、外观成品率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码值之间回归关系极显著并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寻优得到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372.83、P2O5 89.65、K2O 201.41 kg.hm-2,其最高产量为19 089.25 kg.hm-2,进一步通过频率分析寻优,获得最高产量下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的较优施氮比例为0.4313﹕0.2427﹕0.3260。寻优得到最高出口成品率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434.20、P2O5 90.11、K2O 213.92 kg.hm-2,其最高成品率为84.95%。通过对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效应函数模型模拟及主效分析,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主要受氮肥含量的影响,施氮量为394.62 kg.hm-2时,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含量达到极大值。结合施肥模型,在分析土样养分含量基础上,运用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完成30份地块不同生产目标的氮、磷、钾施肥量推荐。结果表明,生产目标和土壤基础肥力不同,施肥模型推荐的最优施肥量均有差异。以追求最高产量下不同地块的施肥推荐为例,氮、磷、钾最大推荐施肥量比最小推荐量分别高7.92%、10.21%和68.39%。【结论】建立施肥效应函数模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荐施肥量计算函数,可以对花椰菜不同生产目标下的地块进行施肥推荐。
关键词: 花椰菜 氮磷钾平衡施肥 阶段施氮 效应函数模型 测土配方施肥


北虫草体外抗氧化和PC12氧化损伤修复作用的有效部位的筛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1 CSCD
摘要: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北虫草子实体进行依次提取,制备得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三部位,利用化学发光法和H2O2诱导PC12氧化损伤修复模型,对三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PC12氧化损伤修复作用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清除H2O2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活性最强的部位,IC50值分别为88.5μg/mL和190μg/mL;乙酸乙酯相对由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强,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无论从抗氧化活性,还是从对H2O2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乙酸乙酯相均表现出了较强的作用,乙酸乙酯相是抗氧化活性和保护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有效部位。
关键词: 北虫草 抗氧化 PC12细胞 氧化损伤 系统溶剂法


北虫草体外抗病毒、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北虫草子实体提取分离,并对各提取部位进行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CPE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抗流感甲型病毒和抗疱疹病毒)实验,按Reed-Muench法计算各提取部位的药物半数有毒质量浓度(TC50)、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观察各提取部位的抗病毒活性;用Alamar Blue法,采用体外肿瘤细胞株K562和MCF-7的增殖抑制实验模型,研究北虫草子实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氯仿相(CMCl)具有抗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的活性,CMCl对HSV-Ⅰ和HSV-Ⅱ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94.01μg/mL和173.34μg/mL,选择指数(SI)分别为:>1.29和>1.44;3个部位均没有抗流感甲型病毒活性。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北虫草3个部位提取物,在中、高质量浓度(50、200μg/mL)时,对抑制K562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活性,活性高低为:乙醇相(CMEtOH)>氯仿相(CMCl)>乙酸乙酯相(CMEtOAc);3个部位相比较,仅CMCl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具有抑制活性,在10、50、200μg/mL的抑制率分别为(9.6±3.0)%、(46.1±8.9)%和(68.5±9.2)%,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结论:在北虫草3个部位中,CMCl是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较高的活性部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