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激素变化与T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秆突变体高秆1号为试验材料,常规品种N099为对照,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突变体种子浸泡24 h后种胚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高秆1号的3种激素GA3、ZR、IA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GA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杂交F1表现为:GA3含量显著高于两亲本,但ZR、IAA含量比正常株高亲本还要低。这暗示高秆1号是一种GA3富集型突变体;而与ZR、IAA关联不大。采用陆陆杂交群体对高秆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有4个SSR分子标记与Tp基因连锁,分别是NAU2083、NAU4045、NAU2419和NAU4044,位于Tp基因两侧的分子标记为NAU4045和NAU2419,其遗传距离分别为7.4 c M和41.2 c M。由此,将陆地棉的一个高秆突变体基因Tp定位在棉花Chr.1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对桃树生理特性和流胶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盆栽‘霞晖8号’水蜜桃为材料,通过连续3年使用草甘膦和百草枯除草,研究除草剂对桃树营养生长、矿质元素吸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及流胶变化等的影响,为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及其土壤环境评价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连续3年喷施除草剂后,‘霞晖8号’枝条和叶片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草甘膦处理的枝条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其新梢长度、粗度、节间长以及主干周长未受到显著影响。(2)使用2种除草剂后桃树叶片N、P、K及Fe元素含量总体高于对照,但草甘膦处理显著降低了Mn元素的含量。(3)土施百草枯显著提高了桃树叶片电解质渗漏率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草甘膦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14:00至16:00的净光合速率(Pn)。(4)田间调查发现,连续使用2种除草剂都会造成‘霞晖8号’流胶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升高,桃园应尽量避免除草剂的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优异SSR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标记在真实性检测、纯度鉴定、以及指纹库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筛选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有N+1峰等异常峰型、非特异性峰、多态性低、不适于软件自动分析等非优异SSR引物。为了解并掌握非优异SSR引物表现以及形成原因,本研究以22份初筛材料、27套三联体材料及95份自交系对新型SSR引物进行评估筛选,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1对SSR引物,现在已对10种非优异SSR引物表现进行描述,分析形成原因,通过测序对一对引物进行重新设计,并获得较好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眼莲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滇池水质及湖体氮磷收支平衡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滇池草海水体水质改善及湖体氮、磷归趋的影响,于2011-2013年在滇池草海实施了规模化控养凤眼莲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试验性工程。生态工程实施期间,监测草海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及分析湖体TN、TP收支平衡。结果显示,草海水体TN和TP浓度均值分别由工程实施前(2006-2010年)的14.48 mg/L和0.60 mg/L降低至工程实施期间(2011-2013年)的7.09和0.36 mg/L,分别下降了51.04%和40.00%;草海入湖水体TN和TP浓度均值由入湖河口经凤眼莲控养区至出湖口的沿程方向上分别下降了9.74和0.40 mg/L。草海湖体TN、TP收支平衡表明,经出湖口排出和水体库存的TN量占入湖TN量比例较小,凤眼莲的吸收作用是入湖TN量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大部分入湖TN量(40.31%~59.04%)极可能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沉积等作用去除;各种途径支出的TP量高于入湖TP量,其中凤眼莲吸收的TP量为入湖TP量的40.44%~116.56%。因此,规模化控养凤眼莲对草海水质改善发挥了较大作用,凤眼莲的吸收作用既是湖体TN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又是TP去除的主要途径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武夷山脉地区野生毛桃资源收集与初步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武夷山脉地区野生毛桃(Prunus persica(L.) Batsch)资源分布现状,对浙江、江西、福建武夷山脉地区野生毛桃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收集和评价。此次考察共收集野生毛桃资源244份,来自于武夷山脉地区24个采集点。物候期评价发现这些资源多态性丰富。相关性分析显示,叶芽萌动期、花期与采集点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评价显示果实性状多态性丰富。通过2年抗涝性评价,初步筛选出53株较抗涝野生毛桃资源后代单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淹水时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淹水时间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磷脂酶C(AlPLC)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
《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在前期获得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磷脂酶C基因(Al PLC)的基础上,明晰Al PLC基因在绿盲蝽不同日龄若虫中的表达特征,阐明Al PLC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方法】qRTPCR法分析1-13日龄绿盲蝽若虫Al PLC的表达量;构建含有Al PLC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Czn1-Al PLC;进一步将该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具有磷脂酶活性的重组蛋白;以pNPPC(P-硝基苯基磷酸胆碱)为底物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p H下的重组Al PLC蛋白酶活性,最终确定了其酶活性的最佳p H和最适温度。【结果】Al PLC mRNA在绿盲蝽测定的若虫期持续表达,在4,8,12以及13日龄若虫中表达量相对较高。重组蛋白Al PLC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一个约79 k D的蛋白,12%SDS-PAGE显示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变性,复性获得具有磷脂酶活性的纯化蛋白。在蛋白浓度为0.25 mg/m L条件下,该酶最适温度为57℃(179.54±3.96 nmol/μg·min),最适p H为8.5(374.99±2.84 nmol/μg·min)。【结论】结果表明Al PLC在绿盲蝽若虫中表达具有特异的发育历期特性,获得的重组蛋白在较高温度和碱性环境下有较高磷脂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在蛋白水平上解析Al PLC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绿盲蝽 磷脂酶C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酶学特性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梨草莓与绿色草莓种间杂种一代的形态学观察及SSR分析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绿色草莓与凤梨草莓杂交后代进行种间杂种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宁玉’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0个F1代株系,从40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父母本有差异条带的引物进行后代杂种真实性鉴定。采用UPGAM聚类法进行亲本与子代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评价子代遗传特征。【结果】对父母本、F1代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所有植株的长势强于父本,偏母本;对数量性状中亲优势值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后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鉴别父母本,二者有差异,利用其进行后代分析,其中12对引物鉴定出3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扩增片段,结果表明,30个杂交后代均为绿色草莓与栽培草莓的真杂种。同时,从杂种扩增的谱带来看,某些后代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或某些谱带的消失。进一步对亲本与子代之间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子代分为3个大类。【结论】通过形态学与SSR标记技术鉴定出所有杂交后代均为种间真杂种,聚类分析表明了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为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资源杂交后代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筛选标记。
关键词: 绿色草莓 凤梨草莓 SSR标记 形态性状 杂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进CERES-Rice模型模拟覆膜旱作水稻生长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覆膜旱作是节水稻作生产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CERES-Rice模型模拟覆膜旱作水稻生长需另外考虑覆膜的增温效应和根系层土壤水分布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影响。该文借鉴部分旱地作物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原CERES-Rice模型中的积温和土壤温度、蒸发和土壤水分胁迫等模拟计算过程进行了改进,并进一步通过2个水稻生长季的田间试验予以验证。试验于2013、2014年在湖北房县进行,共涉及淹水(对照)、覆膜湿润栽培和覆膜旱作共3个水分处理,采用原模型和改进模型分别对2个生长季、2个覆膜处理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的变化过程及产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原CERES-Rice模型难以准确刻画覆膜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经改进后,模拟效果大大改善,可有效反映环境变化(水分、温度)对覆膜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和产量形成,维持生育期与产量模拟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覆膜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动态模拟基本满足要求,其均方根差≤1.54 m~2/m~2、相对均方根差≤27%、建模效率≥0.85;对覆膜水稻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变化过程的模拟也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均方根差和相对均方根差分别小于1 490 kg/hm~2、16%,建模效率则高于0.95。总体而言,经改进后的CERES-Rice模型基本可满足要求,较好地用于模拟覆膜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数值方法 覆膜旱作水稻 CERES-Rice模型 水稻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试验优化红花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二水平因子分析设计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工艺。以红花籽油提取率为指标,对酶的种类及添加比例、料液比、总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 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聚糖酶UTC-X50、果胶酶NCB3/ZG-040和碱性蛋白酶NCB3/ZG-002比例1∶2∶3(酶活比),总加酶量197.36 U/g,料液比1∶4(g/mL)条件下,先用细胞壁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在p H 4.2、50℃酶解131 min,再用碱性蛋白酶在p H 9.8、40℃酶解60 min,此工艺条件下红花籽油提取率最高,为84.68%;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分,发现红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18%,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为78.27%,油酸相对含量为12.61%,亚麻酸相对含量为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仔猪发酵床垫料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下,猪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发酵床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抗生素组)和基础日粮+地衣芽孢杆菌(益生菌组)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发酵床垫料蛋白酶活性(P<0.05),对垫料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第15 d时,抗生素组的垫料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35 d时,益生菌组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第49 d时,益生菌组的芽孢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抗生素组的葡萄球菌数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抗生素组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抗生素组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粮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垫料益生菌,但能有效减少垫料病原菌;各处理组间,垫料微生物DGGE的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用地衣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垫料中芽孢杆菌分布数量,提高垫料中垫料蛋白酶活,没有显著影响垫料细菌多样性指数,一定程度上提高粪便原位降解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