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界定算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周边地区舟蛾科为例
《应用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3种常用物种界定方法(jMOTU、ABGD、GMYC)的界定效果。[方法]本研究以中国北京周边地区10个采样点483个舟蛾科样品为例,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gene,COⅠ或COX1,约650 bp)的部分序列,进行3种物种界定算法(jMOTU、ABGD、GMYC)的实例比较研究。[结果]3种物种界定方法的鉴定效力存在差异,与形态学结果相比较,ABGD方法划分物种的准确率为100%,基于BEAST的GMYC模型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一致,产生的置信区间(64~68)覆盖了形态学的结果(67)。然而,基于d8tree/MPLtree的GMYC方法倾向于高估MOTUs,jMOTU方法倾向于低估物种数目。[结论]结果显示,ABGD方法和基于BEAST的GMYC模型方法对于本文研究对象舟蛾科能够较好地划分,可以对基于形态学的物种界定进行有效补充。
关键词: 舟蛾科 DNA条形码 物种界定 GMYC ABGD jMOTU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离水后15℃贮藏温度下品质的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研究青虾离水15℃贮藏温度下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TBA)值、菌落总数、游离氨基酸值、质构及感官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虾品质开始下降出现在离水4 h左右,虾肉部位TVB-N含量增加到16.21 mg/100 g,硬度值下降41%,感官值下降到7.1分;离水6 h后青虾品质开始恶化,虾头TVB-N含量为20.13 mg/100 g,菌落总数显著性增加,硬度与弹性显著下降且感观评定得分已小于6.3分,接近腐败级。同时,青虾体内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药效氨基酸随贮藏时间延长呈显著性下降趋势。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得出青虾离水后15℃环境下6 h内加工比较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部渗灌下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水分利用及生理响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明确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水分利用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底部渗灌和上方喷灌处理下苗木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及养分含量。【结果】与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能节约灌溉水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苗木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1.7%和41.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显著提高;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养分积累,与上方喷灌苗木相比,根系中N增加53.8%、K增加100%,茎干中N增加35.3%、P增加48.3%,叶片中N、P、K分别增加48.7%、117.2%、28.7%。【结论】生产中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培育建议采用底部渗灌的方式,节水同时也提高苗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结速率对河蟹肌肉生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5种不同的低温冻结处理方式,即-20℃自然慢冻组、速冻处理组(包括-20、-40、-60℃速冻及液氮速冻),进行鲜活整河蟹的冻结,以-20℃条件下贮藏期内河蟹肌肉p H值、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a~(2+)-ATPase活力、总巯基(-SH)含量、表面疏水性为指标,研究不同冻结速率对冷冻贮藏河蟹肌肉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河蟹样品的p H值下降、脂肪氧化产物MDA含量先增大后减小、Ca~(2+)-ATPase活力降低、总巯基含量降低、表面疏水性增大,速冻处理组的样品各指标变化趋势明显低于或迟缓于慢冻组,且-60℃和液氮组效果要显著优于-20、-40℃处理组,-60℃和液氮组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茬种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理化性状是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数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为解决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的有效利用,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技术,研究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8.50%,全氮含量增加了8.22%,全磷含量增加了7.58%,全钾含量增加了14.96%;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中细菌菌群数量增加了13.03%,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了3.22%,真菌菌群数量增加了4.16%。可见在南方冬闲田种植多花黑麦草不仅能为农区养殖业提供大量饲草,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为后作水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水稻 土壤肥力 闲田 轮作 微生物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及污染风险评价
《水土保持通报 》 2017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各区域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风险进行评价,以期实现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密度与区域布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方法]利用2006—2014年中国7大农区24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结果]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负荷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靠近,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和宁夏6个地区的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污染风险严重的地区应强制实行农业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基本不存在污染风险,可适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河套灌区和汾渭平原污染风险较低,应结合地区产业发展特色,重点加强污染物消减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响应盐胁迫的梨凝集素受体蛋白激酶PcLRLK066的功能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梨凝集素受体蛋白激酶(LecRLK)对非生物胁迫(盐、渗透胁迫)的响应情况,以梨PcLRLK066基因为研究对象,研究LRK066在梨和其他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及其在豆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了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此外还研究了转PcLRLK066拟南芥在不同盐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处理下的发芽情况。结果显示,豆梨中PcLRLK066与苹果进化距离最近,与野生番茄最远;PcLRLK066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差异显著;通过亚细胞定位发现PcLRLK066可能定位在细胞膜上;转入PcLRLK066基因后的拟南芥在盐和渗透胁迫处理下发芽率均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表明转基因拟南芥对盐和干旱更加敏感,PcLRLK066可能参与了盐胁迫和渗透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秸秆养分垂直分布特征与不同留茬高度下还田养分估算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植株不同层次的秸秆养分特征,科学估算不同留茬高度下稻秸养分还田量,通过在成熟期采集江苏省生产上主推的水稻品种植株,用分层切断法,将秸秆从基部向上依次截取5段长度为5 cm的秸秆,剩余部分为第6段(分别用0~5、5~10、10~15、15~20、20~25和>25 cm表示6段秸秆),对穗部单独进行脱粒处理获取穗轴与枝梗,对植株各部分秸秆分别进行烘干称重,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植株基部0~25cm范围内5个层次秸秆干重占植株秸秆干重的比例都表现为随基部向上依次减少的趋势。水稻秸秆N与P含量呈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增的趋势,而秸秆K含量则表现出从冠层向下递减的趋势。江苏省水稻秸秆N、P和K养分总量分别为16.16×10~4、2.81×10~4和30.21×10~4t,不同留茬高度秸秆养分还田量不同,留茬高度为15 cm时,水稻秸秆N、P和K养分还田量分别为6.02×10~4、1.43×10~4和6.78×10~4t。不同稻区秸秆还田时应根据留茬高度及稻谷产量水平进行估算秸秆养分还田量,同时结合其它条件科学制定肥料运筹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棉花LTR-反转座子的转录激活及在耐盐相关基因发掘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TR-反转座子是棉花基因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基因组中通常呈现"静止"状态。但受到胁迫刺激时,部分反转座子的转录活性可被"激活",可能影响邻近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在盐胁迫下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在旱地棉转录组数据库中检测到3 885个转录激活的候选LTR-反转座子;这些候选LTR-反转座子上下游5 kb内共有1 787个邻近基因,其中377个邻近基因在盐胁迫下差异表达,通过对377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326个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中,并且部分基因与棉花已报道过的耐盐抗旱基因同源。本研究结果将为棉花的耐盐分子机理解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LTR-反转座子 转录活性 邻近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甘薯品种与病菌互作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甘薯抗性的关系,选用抗病甘薯品种郑红22、胜利百号和感病品种烟薯25、龙薯9号、徐薯33,利用愈创木酚方法,研究了甘薯与镰刀菌互作过程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分别高于对照,但不同甘薯品种的不同酶上升到高峰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大部分酶活性增加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接种后24 h达到最高。郑红2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胜利百号的CAT活性在接种后6 h达到最高,并且比其他品种增加率都高,随时间延长酶活性增加率逐渐下降。所有甘薯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后MDA含量均分别高于对照,但增加率不同,徐薯33和烟薯25接种后6 h增加率最高,而后逐渐下降,郑红22和胜利百号增加率最低。说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率高低与甘薯品种的抗性呈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