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改善水稻秸秆加工性能的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娄彻氏链霉菌发酵对水稻秸秆加工性能的影响。【方法】在30℃、含水率为65%的条件下,探究了发酵时间、接种量、碳氮比3因素对水稻秸秆质量损失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以及最大压应力和黏度(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降解条件与水稻秸秆理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条件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性与加工性能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碳氮比>接种量;通过相关性分析可得,发酵时间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以及质量损失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秸秆的最大压应力和黏度显著负相关。发酵的最优条件为:碳氮比为25,接种量为0.8%,发酵时间为20 d。此时水稻秸秆的最大压应力为5.62 MPa,较原秸秆降低了10.74%;黏度为415.8 m Pa"s,较原秸秆提高了29.7%;平衡扭矩则降低了18.2%。微观结构(SEM)显示发酵后水稻秸秆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结论】娄彻氏链霉菌发酵改变了水稻秸秆的物理化学结构,改善了水稻秸秆的加工性能。

关键词: 娄彻氏链霉菌 水稻秸秆 降解 最大压应力 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NR5A1基因SNPs筛选及其与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NR5A1基因能否作为湖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同时寻找与湖羊繁殖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以高繁殖力湖羊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池结合测序方法筛选NR5A1基因在湖羊中的SNPs位点,并利用PCR-RFLP和AS-PCR方法进行多态位点分型,利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湖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湖羊NR5A1基因中检测到6个SNPs位点,分析发现g.6052A/G位点为Taq I酶切位点,其余5个位点处没有酶切位点存在。在湖羊群体中,g.3362G/C(GG、GC、CC)、g.4342G/A(GG、GA、AA)、g.4666C/T(CC、CT、TT)、g.6052A/G(GG、AG、AA)和g.6991T/G(TT、TG、GG)位点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而g.5699C/G位点在湖羊群体中仅发现2种基因型GG和GC。6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从0.306到0.375不等,均属于中度多态(0.25

关键词: 湖羊 NR5A1基因 SNPs PCR-RFLP AS-PCR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番茄穴盘育苗基质配方筛选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经堆制腐熟发酵的畜禽粪便和草炭、蛭石、珍珠岩为原料,按照不同体积比进行混配,形成育苗基质配方9个,进行番茄穴盘育苗,并采用移载机进行田间移载试验。通过测定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和番茄幼苗的出苗率、生长指标和散坨率,结合机械化移栽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移栽的、以畜禽粪便为主的番茄穴盘育苗有机基质配方。研究结果表明:9个配方容重和气水比均在理想基质范围内,微偏碱性,能满足番茄生长需要;随着供试腐熟畜禽粪便含量的增加(体积比5∶5、6∶4和7∶3),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和N、P、K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容重、气水比、pH、电导率(EC)和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当供试腐熟畜禽粪便体积为50%时,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根体积、壮苗指数等生长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和其他配方,其中腐熟畜禽粪便∶蛭石∶珍珠岩∶草炭比例为5∶2∶1∶2时,幼苗生长状况最优,钵体苗散坨率为5.56%,机械化移栽合格率为94.30%,最适合机械化移栽。

关键词: 番茄 穴盘育苗 机械化移栽 壮苗指标 腐熟畜禽粪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氮磷减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江苏太湖地区水稻生产合理减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材,采用野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色素含量、光合作用主要参数、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影响较大。较常规施肥处理(T1)而言,减施15%氮肥处理(T2)条件下,灌浆前期水稻叶片Chla、Chla+b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未显著降低。随氮肥减施幅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色素含量及P_n显著下降。减施30%氮肥处理(T3)条件下,灌浆后期Chla、Chlb、Chla+b含量及P_n显著下降15.61%、22.28%、16.97%和18.47%(P﹤0.05)。然而,减磷处理(T4~T5)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未有显著影响,且P_n仅在减施30%磷肥处理(T5)条件下于灌浆后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14.15%(P﹤0.05)。氮肥减施(T2~T3)降低水稻产量达6.27%~12.91%,总穗数的显著降低是减产的主要原因,磷肥减施(T4~T5)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然而,氮肥减施处理(T2~T3)可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利用率及氮肥生理利用率分别达15.04%~31.88%、10.74%~13.84%和8.16%~9.57%。同时,氮磷减施(T2~T5)各处理对水稻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也未达显著水平。【结论】从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综合考虑,氮磷适度减施在江苏太湖地区水稻生产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水稻 养分减投 净光合速率 稻谷产量 氮素利用率the late-maturing mid-season varie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风联合真空微波膨化鸭胸肉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胸肉为对象,优化真空微波膨化鸭胸肉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膨化前水分含量、微波强度、微波时间和真空度对膨化鸭胸肉体积收缩率、复水比、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热风联合真空微波膨化鸭胸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膨化前水分含量、微波强度、微波时间和真空度对膨化鸭胸肉的品质均有一定影响。在固定真空度为0.08 MPa条件下,各因素对膨化鸭胸肉体积收缩率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均为微波强度>微波时间>膨化前水分含量,通过等高线叠加法确定最佳膨化鸭胸肉加工工艺参数范围:膨化前水分含量为59%~63%,微波强度为20.5~24.7 W/g,微波时间为6.1~6.6 min。在此条件下,膨化鸭胸肉的体积收缩率可低于34%,感官评分在4.7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鸭肉膨化食品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鸭胸肉 膨化 工艺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条纹突变体st13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鉴定和克隆有助于研究光合作用,补充并完善叶绿体发育机理和色素合成代谢途径,为开展水稻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粳稻品种Dongjin的组培后代中分离出一个白条纹突变体st13,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st13的主要农艺性状,苗期测定色素含量并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将st13和Dongjin进行正反交,观察F_1植株表型,并对F_2表型分离进行卡方检验,对st13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t13×南京11(籼稻品种)的F_2和F_(2:3)群体,对st13突变基因定位;采用qPCR分析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在st13与野生型相对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Dongjin相比,该突变体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显著下降。苗期的色素含量降低,分蘖期无差异。突变体的叶绿体中既有含丰富的类囊体膜结构的正常叶绿体,也存在无类囊体结构的叶绿体。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st13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基因位于第3条染色体长臂InDel(Insertion-Deletion)标记I3-21和I3-22之间。进一步在这两个标记之间设计了6对InDel标记,最终将基因定位在94kb区间内,此区间共有8个候选基因。【结论】这8个候选基因中,有5个假定的蛋白,其他三个都是有功能注释的蛋白,而这三个蛋白在水稻中均未见报道,因此,st13突变是由一个新的叶色基因突变引起的;同时st13中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光合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发生了显著改变,推测ST13可能是调控叶绿体发育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白条纹突变体 叶绿体 精细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控制效果

环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减少氨挥发损失为目的,以无机化肥分次施用为对照,选用树脂包膜尿素(RCU)、硫包衣尿素(SCU)和掺混控释肥(RBB)3种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采用一次性施肥(B)和一基一穗(BF)2种施肥方式,研究了插秧施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类型缓控释肥侧深施及施用方式对稻田田面水氮浓度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除SCU处理基肥期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均高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N,RCU和RBB处理均低于CN处理.不同缓控释肥料稻田氨挥发损失差异较大,损失量占施肥量的3.84%~28.17%.与CN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均有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的效应,处理间氨挥发损失量表现为:CN、B-SCU>BF-SCU、BF-RBB、BF-RCU、B-RBB、B-RCU.一次性基施下,B-SCU处理的氨挥发总量显著高于B-RCU和B-RBB处理,一基一穗下3种处理间氨挥发总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肥料在2种施肥方式下氨挥发损失量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不一致.BF-SCU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低于B-SCU处理,BF-RCU和BF-RBB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高于B-RCU和B-RBB处理.阶段氨挥发损失来看,施用SCU处理的基肥-蘖肥(7.54%)和蘖肥-穗肥阶段(16.04%)的损失较高,RBB处理的基肥-蘖肥阶段氨挥发损失(2.91%)明显增加,而RCU处理的穗肥后阶段(2.75%)是氨挥发损失的集中时期.追施穗肥尿素增加了穗肥后阶段的氨挥发排放损失,穗肥后阶段氨挥发量与田面水铵态氮质量浓度在不同类型肥料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关键词: 稻田 侧深施肥 缓控释肥 氨挥发 田面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AH2012株N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该ELISA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血清时为阳性,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55%;该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88.7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诊断、流行病监测以及疫苗研发时抗体水平的检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N蛋白 抗体检测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麦3号小麦穗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体系的建立及验证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体系在小麦穗部进行基因沉默的可行性,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诱导苏麦3号小麦穗部PDS基因的转录后沉默,再接种禾谷镰刀菌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接种空载BSMV∶00的对照相比,接种BSMV∶PDS的小麦穗中PDS基因表达量下调了77%(P<0.05)。接种BSMV∶00的小麦穗受到赤霉病菌侵染后,穗部平均病小穗数和DON毒素含量分别为2.75个和4.55μg/g,与接种无菌水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苏麦3号穗部VIGS系统中,通过接种病毒能使靶标基因沉默;接种赤霉病菌后,苏麦3号病小穗数和DON毒素含量不受接种病毒的影响,对赤霉病菌的抗性保持不变,建立的VIGS体系可以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酶溶杆菌OH11代谢产物HSAF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SAF(heat stable antifungal factor)是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 OH11中分离鉴定的一种小分子广谱抗真菌和卵菌物质,为进一步明确HSAF防治梨树腐烂病的潜力,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显微镜观察法和刮治涂抹法测定了HSAF对梨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对梨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HSAF对梨树腐烂病菌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EC50值为0.5μg/m L;HSAF可导致梨树腐烂病菌菌丝体出现扭曲、近顶端处分枝和顶端肿胀等畸形现象;40μg/m L HSAF凝胶剂对梨树腐烂病的涂治愈合率可达81.3%,与2.12%腐植酸铜水剂的涂治愈合率(85.3%)无显著差异;对于分枝裂口或冻伤处、向阴、主杆或中心枝上的病疤,经40μg/m L HSAF凝胶剂涂抹后的愈合率高于2.12%腐植酸铜水剂。对于剪锯口处和向阳或分枝上的梨树腐烂病病疤,经2.12%腐植酸铜水剂涂抹后的愈合率高于40μg/m L HSAF凝胶剂;两种药剂对不同位置病疤的涂治效果不同,可作互补使用。本研究结果为梨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防制剂,同时也可望为其他果树腐烂病害的防治提供生防药剂资源。

关键词: HSAF 梨树腐烂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