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上的探索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和确定芝麻ND-FISH最优试验条件,并对其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中的可行性进行探索。【方法】以寡聚核苷酸(AC)8为探针,研究不同洗脱强度、酶解时间和杂交时间对ND-FISH的影响,确定芝麻ND-FISH最优试验方案。【结果】芝麻ND-FISH最优方案:制片在浓度100μg·mL-1RNase A酶解1h,探针浓度6μL(20 ng·μL-1),杂交4 h,4×SSC/0.2%Tween 20溶液洗脱10 min;18条染色体存在(AC)8杂交信号,其中,14条染色体上存在较强杂交信号,4条染色体上有较弱杂交信号,结合染色体长度及臂比,18条染色体可有效识别。【结论】利用ND-FISH技术、以(AC)8为探针成功识别栽培芝麻的18条染色体。

关键词: 芝麻 寡聚核苷酸 染色体 核型 ND-FIS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活性的A型FMDV VP1蛋白,以A型vp1重组质粒pMD19T-A-vp1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得到A型FMDV vp1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Avp1。经IPTG诱导表达含重组质粒pET-A-vp1的E.coli BL21(DE3)菌后,SDS-PAGE显示VP1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获得高效表达,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9ku。通过对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7℃条件下,IPTG终浓度为0.3mmol/L,诱导表达6h后,VP1蛋白的表达量最大。Western-Blot分析表明,VP1重组蛋白能够被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ELISA检测结果显示,VP1包涵体蛋白经洗涤纯化,尿素浓度梯度透析复性后具有较高的活性。

关键词: A型口蹄疫病毒 VP1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活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狂犬病病毒N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提取的狂犬病病毒总RNA为模板,以N1和N2为引物,反转录为cDNA,然后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至质粒pMD18-T中,获得重组质粒pMD18-T-N,采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法及PCR确认正确后,利用pMD18-T-N重组质粒为模板,以N3和N4为引物,成功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N。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N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原经济区农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中原经济区农区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对中原经济区农区范围进行了界定,并明确阐述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色,深刻分析了河南省农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河南省农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链条、育集群、高定位、强支撑、创品牌、拓功能"的总体思路、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业现代化 思路与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流感流行病学与跨宿主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大研究机构都密切关注着流感的动向和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的机制。为此,简要综述了H3N8、H3N2、H5N1、H1N1亚型犬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及其跨宿主传播机制。

关键词: 犬流感病毒 跨宿主传播 H3N8亚型 H3N2亚型 H5N1亚型 H1N1亚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要求。在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和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实时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因子、作物长势、作物营养和病虫害等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为此,主要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物联网 粮食生产 无线传感器网络 远程智能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性的测定结果,初步确定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采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所有菌株均获得大约870bp的条带,进一步确定所采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温室测定74个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株以中强致病力为主,不同地区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全蚀病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鉴定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红花育种研究进展与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红花是重要的药用、油用、工业用作物,红花种子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利用价值。综述了我国红花育种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红花品种的特性及种子品质分析情况,以期为红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花 育种 品质分析 进展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和大豆蚜虫中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了解其在我国蚜虫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扩增wsp基因片段对采集自我国多个地区的3种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1种大豆蚜虫(大豆蚜Aphis glycines)样品进行了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结果显示:3种小麦蚜虫中均未检测出Wolabchia。大豆蚜也仅在采集自北京和杭州的种群中发现了Wolbachia的感染,感染率分别为95.8%和22.9%,并且所检测的个体均为单株系感染。wsp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显示,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与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昆虫物种中所感染的Wolbachia株系间具有高度一致的基因序列。ws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序列一致性均表明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CauB组。本研究为今后探讨Wolbachia在我国蚜虫中的寄主范围和株系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 大豆蚜 Wolbachia 线粒体基因 wsp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质量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快速获得用于染色体分带或者荧光原位杂交的高质量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通过选择适当粗细的花生侧根,经过对二氯苯浸泡预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直接用45%醋酸烘烤压片,得到了细胞平整、染色体分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与HCl解离压片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中试剂对染色体影响微小.与酶解去壁低渗法相比,该方法没有酶解去壁低渗的过程,不需要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较贵重试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制片效率.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花生,也适用于芝麻、水稻、玉米、大豆、青豆、番茄等多种植物.

关键词: 花生 根尖细胞 染色体 醋酸烘烤 制片方法 DAPI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