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蛋白淀粉品质指标与面包品质关系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近年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和新育成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近红外(NIR)、面筋仪、粉质仪、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等对蛋白品质指标及淀粉糊化参数进行分析,分析各品质参数间的关系及其与面包烘焙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谷蛋白大聚体(GMP)、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沉降值、湿面筋指数、弱化度与多数蛋白品质指标间存在正向0.01或0.05水平相关,GMP、SDS-沉降值、湿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面粉蛋白含量、麦谷蛋白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均与面包烘焙品质间达0.01水平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包体积和评分间分别达0.01和0.05水平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及弱化度与面包体积和评分间分别达0.05和0.01水平负相关。吸水率与糊化温度、最终粘度、回生值间达0.01水平负相关,形成时间与峰值粘度和稀澥值间达0.05水平正相关,GMP与糊化温度间达0.05水平负相关。各品质参数对面包体积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湿面筋指数>弱化度>形成时间>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等,对面包评分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麦谷蛋白>稳定时间>醇溶蛋白>面粉蛋白含量>吸水率等。小麦品质测试指标间有着广泛的相关性,湿面筋指数、弱化度和麦谷蛋白、稳定时间是反映面包烘焙品质的重要指标;早代可进行GMP或SDS-沉降值测定,中高代可进行面筋仪、粉质仪测定;在品质测试过程中应重视湿面筋指数、弱化度的重要性,小麦粉淀粉品质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也应引起关注。


潮土区麦田土壤有效磷施肥指标及小麦施磷推荐基于ASI法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ASI法测定的潮土区小麦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与不施磷小麦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小麦相对产量<50%,50%~65%,65%~75%,75%~95%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可以得出潮土区土壤有效磷"极低"指标为<7 mg/L,"低"指标为7~12 mg/L,"中"指标为12~18 mg/L,"较高"指标为18~38mg/L,"高"指标为>38 mg/L。据此建立的麦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磷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7 mg/L,推荐磷肥用量为135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在7~12 mg/L之间时,磷肥用量推荐为105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2~18 mg/L之间时,磷肥用量推荐为9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8~38 mg/L之间时,磷肥用量推荐为60 kg/hm2;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38 mg/L,建议不施或者少施磷肥。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玉米芯色素工艺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找出紫玉米芯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紫玉米芯色素提取液吸光度为提取得率评价指标,对超声波提取法、纤维素酶法、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的色素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效果最好的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的提取条件即超声波功率、温度、时间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玉米芯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g/L纤维素酶溶液,在pH值5.0、温度50℃条件下酶解30min,然后在超声波功率250W、温度40℃下处理15min,紫玉米芯色素提取得率达到16.7%。


猪乙脑病毒分离株BSF.ZZ-1和BSF.ZZ-3在BHK-21细胞上的传代培养及E基因序列稳定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乙脑病毒(JEV)分离株遗传基因的稳定性,将JEV分离株BSF.ZZ-1和BSF.ZZ-3在BHK-21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并对其E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连续传代60次后病毒E基因趋于稳定,BSF.ZZ-1毒株E蛋白氨基酸位点E21(A→V)、E200(T→A)、E244(G→E)、E279(M→K)和E426(G→D),以及BSF.ZZ-3毒株的E244(G→E)、E255(F→L)、E285(M→L)、E368(L→S)和E497(N→S)传代后发生稳定点突变。与JEV毒力相关的部分位点如E107、E138、E176、E177和E315遗传稳定性较高,经连续传代后均未发生突变,与疫苗株SA14-14-2相应位点完全一致。但是,另外一些位点的遗传稳定性较差,如BSF.ZZ-3的E279(M→K→M)出现反复突变。这些突变是否与JEV的宿主细胞适应性及毒力变化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乙脑病毒 BSF.ZZ-1 BSF.ZZ-3 BHK-21细胞系 传代培养 E基因 序列分析


花生种间杂种胚胎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
《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生栽培品种豫花15为母本分别与野生种A.correntina和A.macedoi杂交,以栽培品种间杂交组合豫花15×白沙1016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花生杂种胚胎发育进程,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花生杂种胚胎内源激素含量,分析胚胎发育进程与胚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的下针率无明显差异,表明栽培种与2个野生种杂交不存在受精前障碍;与对照相比,豫花15×A.correntina表现杂交可亲和,其胚胎发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合基本一致;而豫花15×A.macedoi杂交授粉后12d内胚胎发育基本正常,17~27d发育缓慢,之后珠被迅速向内增生抑制了胚的进一步发育并最终败育,在同一时期的杂种胚胎中,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二氢玉米素核苷(ZR+DHZR)等促进生长的激素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脱落酸与某一促进生长激素或3类促进生长激素之和的比值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推测可能是激素代谢的失衡导致种间杂种胚胎的败育。用IAA、激动素(KT)单独或混合处理不亲和组合豫花15×A.macedoi杂交授粉后的果针基部表明,外施促进生长的激素能够明显增加胚珠的长度,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述推测。


广西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广西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57-2001年Eф20小型蒸发皿的实测水面蒸发资料,采用变差系数和年际极值比分析蒸发的年际变化特征,应用累积滤波器法定性分析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Kendall秩次相关法定量分析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分析蒸发量的突变点。结果表明,桂北蒸发皿蒸发量年际变化最剧烈(Cv=11.2,Km=1.77),桂南和桂东次之,桂中和桂西年际变化最小。非岩溶发育地区和岩溶发育地区蒸发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没有差别。20个站点中,10%的蒸发量呈上升趋势,90%的蒸发量呈下降趋势。18个蒸发量下降趋势的站点中,95%信度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的占72.2%。蒸发量下降主要是由风速降低、云量增加、日较差减小等因素引起。存在突变点且突变趋势显著的站点有10个,占研究总站点数的50.0%。桂中、桂东、桂南3个地区的12个站点都呈下降趋势,这3个地区的蒸发量变化趋势依次是桂南>桂东>桂中。岩溶发育地区蒸发量呈下降趋势站点的比例和Z值平均值小于非岩溶发育地区,但其差异不明显。


诺氟沙星ELISA试剂盒研制与性能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免疫检测试剂盒。【方法】基于所制备的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通过矩阵法筛选最佳抗体工作浓度和二抗工作浓度,建立诺氟沙星间接竞争ELISA试剂盒(Nor-kit),并对其性能进行了鉴定和确证。【结果】Nor-kit的平均IC50为5.18μg.L-1,灵敏度为0.31μg.L-1,检测限为1.00μg.L-1。试剂盒除了和诺氟沙星反应外,还和同系物中的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及恶喹酸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奶样中回收率平均为103.23%,变异系数(CV)为9.33%。3个不同批次试剂盒的测定结果中,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0%,且批间变异系数也小于10%;在4℃保存条件下,试剂盒可以保存6个月而质量不变。奶样添加回收试验,试剂盒与LC-MS/MS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检测实际生产中鲜奶样时,试剂盒与LC-MS/MS测定结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出灵敏、特异、简便的诺氟沙星残留检测ELISA试剂盒。


土壤质地对强筋型小麦郑麦366氮代谢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土壤质地对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强筋小麦郑麦366为材料,分析了同一生态区三种土壤质地(砂土、壤土和黏土)间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植株地上部分氮素积累、分配、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三种土壤质地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小麦叶片GS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壤土高峰期在5月12日左右,而砂土和黏土则提前至5月2日,且砂土的GS活性持续时间短。在相同测定时期,砂土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较高,但叶片氮素分配比例、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则以壤土最高。砂土条件下籽粒氮素的积累主要依赖于花前氮吸收和转运,花前氮的贡献率高达82.46%,而壤土和黏土条件下花后吸收的氮素对籽粒氮素的积累有较大贡献,贡献率分别为41.58%和45.77%。因此,在砂土上应着重提高其保肥性能,保证营养物质的有效供给,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从而促进小麦产量与品质形成,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新霉素快速半定量ELISA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已经筛选的抗新霉素单克隆抗体,直接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相偶联,确定其相应的工作浓度,建立了快速半定量ELISA试剂盒。结果表明,本研究研制的新霉素(NEO)阻断ELISA试剂盒可在30min内进行半定量检测,其特异性较强,与其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交叉反应均比较低;试剂盒的在奶样、饲料和肌肉样品的检测限均为1μg.L-1;NEO-Kit在4℃至少可以保存6个月以上;试剂盒与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方法检测新鲜奶样中NEO含量的结果比较之间无显著差异;对相同浓度的NEO样品回收率无显著差异。NEO快速半定量ELISA试剂盒的成功研制有助于进行现场样品检测,为检测NEO药物的滥用提供了新的快捷检测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