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中凤眼莲与磷素的互作机制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升除磷效能,从磷素对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贡献展开分析,指出磷素是制约浮游藻类生长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了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与磷素的互相作用机制,即磷素对凤眼莲植株生理性状具有影响,而凤眼莲对磷的吸收同化作用又促成了除磷目标。研究显示:随着水中可获取磷浓度的升高,凤眼莲吸收的磷素更多地分配在茎叶部分。水体磷浓度过高,将激发凤眼莲对磷素的超累积性;水环境中磷素缺乏,凸显出凤眼莲的根部形态可塑性。水体氮磷浓度比(N/P)为2.5~5时凤眼莲可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凤眼莲对可溶性反应磷具有极优的净化效果;在藻华爆发期间,凤眼莲能通过密集根系捕获飘移的蓝藻,并吸收利用藻细胞衰亡所释放的磷素。在工程实践中,需统筹考量磷去除效果与去除速率,在高污染负荷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去除速率;当水再生作为饮用水源时,应优先考虑去除效果。凤眼莲生态修复工程设计须遵循先后次序:(1)最终水质目标;(2)生物产量;(3)植株品质。最终水质目标及营养去除与营养负荷水平密切相关。在大型湖泊和水库实践应用中,须先控制外源磷负荷,再逐步削减内源磷负荷。利用凤眼莲深度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或在高负荷的入河、湖口处种养凤眼莲,可减轻外源磷负荷;在蓝藻积累和衰亡的背风区域种养凤眼莲,以吸收蓝藻释放的营养,从而减轻内源磷负荷。

关键词: 凤眼莲 生态修复 互相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CV2病毒生物矿化条件的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矿化效率为评价标准,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生物矿化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Ca/P比、抗原初始p H、添加剂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小鼠实验检测矿化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生物矿化最优处理条件为初始p H 6.5,Ca/P 1.67,4℃矿化12 h,Mg2+/Ca2+为1.0。在该反应条件下,病毒粒子能够形成球形结构的钙磷PCV2粒子,粒径为200~500 nm。不同批次PCV2抗原矿化率皆在90%以上,且该方法可去除大量杂蛋白。小鼠免疫矿化PCV2病毒颗粒后14~28 d,抗体水平与商品苗对照组、未矿化PCV2病毒组基本相同,28 d后对照组抗体水平下降明显,而PCV2矿化颗粒组的抗体基本维持在原水平,表明PCV2矿化颗粒具有缓释抗原的作用。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生物矿化 磷酸钙 浓缩纯化 抗体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darsat-2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2013年7月23日-10月27日期间5期分辨率为5.2 m×7.6 m的Radarsat-2影像为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法(SVM)和最大似然法(MLC)分别对各时相水稻种植面积进行提取,并以地面实测GPS水稻样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SVM和MLC方法的水稻面积提取精度均在9月9日达到最高,所以选择在9月9日的水稻面积提取结果上研究耕地地块优化和碎小图斑去除对精度的影响。通过耕地地块优化和碎小图斑去除处理,水稻面积提取精度显著提高,SVM法由原先的72.876%提高到95.482%,MLC法由74.224%提高到91.792%。

关键词: 遥感 支持向量机 最大似然法 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以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氮肥(M0)作为空白对照,单施化肥(M1),以及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6个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生育前期,化肥施用比例高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高;到水稻生育后期,有机肥替代比例高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高。(2)50%有机肥替代化肥水稻产量最高。(3)50%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氮素累积量。(4)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低,单施化肥处理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高。(5)50%有机肥替代化肥,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氮素累积量,并使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得到明显提高。说明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等氮量替代条件下,50%有机肥替代化肥是一种相对适宜的比例。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 配施比例 土壤速效氮 氮素累积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iO_2/生物炭复合材料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功能复合材料对低浓度氨氮[ρ(NH_4~+-N)≤50 mg/L]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水热法制备TiO_2/生物炭复合材料,并在自制光催化反应装置中对低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考察TiO_2负载量、温度、pH等因素对NH_4~+-N去除过程的影响以及催化的最终降解产物.结果表明,TiO_2/生物炭复合材料能有效催化去除废水中的NH_4~+-N,其优化处理条件:ρ(NH_4~+-N)为50 mg/L,TiO_2/生物炭复合材料投加量为1.5 g/L,254 nm紫外灯照射120 min,TiO_2负载量为20%,废水初始pH为11.0,曝气量为150 mL/min.在优化处理条件下,当温度为60℃时NH_4~+-N去除率可达100%,常温(30℃)下可达67%.反应最终产物中ρ(NO_2~--N)非常低,并且无NO3--N生成.研究显示,TiO_2/生物炭复合材料具有将NH_4~+-N转化为N2的良好光催化氧化选择性.

关键词: TiO2 生物炭 低浓度氨氮废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GFP标记菌株的获得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梨炭疽病菌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以梨炭疽病菌菌株II-17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液组合及酶解时间等对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CM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生孢子24 h后,再转接到新的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获得新鲜的菌丝;最适酶解液组合为9.0 mg/ml裂解酶+1.0 mg/ml崩溃酶+1.0 mg/m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2.5~3.0 h时酶解效率最高。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PCR鉴定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标记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梨炭疽病菌的基因组中,转化子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且遗传性稳定。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成功获得了梨炭疽病菌的GFP标记菌株。

关键词: 梨炭疽病菌 遗传转化 原生质体 GFP标记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darsat-2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基于Radarsat-2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设立在江苏盐城研究区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2014年3月3日-2014年6月7日期间5期Radarsat-2全极化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对各时相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提取,并以地面实测GPS样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提取冬小麦面积的精度均在4月20日达到最高,分别为66.4%和63.9%。对4月20日支持向量机法的冬小麦面积提取结果进一步进行耕地地块优化和碎小图斑去除处理后,冬小麦面积的提取精度可提高到79.6%。

关键词: Radarsat-2 遥感 冬小麦 种植面积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珠筛选抗Cry2Aa人源化单链抗体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亲和磁珠偶联Cry2Aa毒素蛋白从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Tomlinson I中液相淘选特异性单链抗体(sc Fv)。通过4轮"扩增-吸附-洗脱",从洗脱产物计数板上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初步鉴定。选取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建立间接竞争ELISA,确定其检测范围。筛选后第4轮相对产出率较第1轮提高了4.07×106倍;单克隆ELISA鉴定出8个含有完整外源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测序后获得3个不同序列的阳性克隆。D5克隆的噬菌体上清对Cry2Aa的检测灵敏度(IC10)为6.632 ng/ml,线性范围为0.016~2.881μg/ml。该克隆对Cry2A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板内板间重现性。

关键词: Cry2Aa毒素 单链抗体 磁珠 间接竞争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致病性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对O型口蹄疫病毒的佐剂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的传染性强,传播广,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疫苗接种仍是主要而有效的防控手段。以增强口蹄疫疫苗免疫效力为目的,基于国内外对鞭毛蛋白佐剂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对非致病性大肠杆菌鞭毛进行修饰,研究鞭毛蛋白(flagellin,F)以及有无LTMT佐剂不同重组鞭毛蛋白对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se,FMDV)的佐剂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表达获得pCold-F0、pCold-F0-LTMT、pCold-F0NC、pCold-F0NC-LTMT 4种不同重组鞭毛蛋白,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pCold-F0-LTMT和pCold-F0NC-LTMT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按照5μg/只小鼠蛋白量与FMDV灭活抗原混合制备疫苗,同时设置添加或者不添加ISA 206佐剂组,皮下接种Balb/c小鼠,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2周。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14、21、28、35和45 d采血并采集小鼠粪便,45 d后取小肠后段,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粪便和肠洗液中特异的分泌性IgA(secretory IgA,SIgA)抗体滴度,以评估免疫效力。【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4种不同重组鞭毛蛋白成功表达。并用GM l-ELISA方法验证了pCold-F0-LTMT和pCold-F0NC-LTMT的生物学活性,融合蛋白F0-LTMT和F0NC-LTMT保留了与GM l结合能力。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经皮下注射接种后,单独口蹄疫抗原组没有产生明显的抗体水平,而鞭毛蛋白佐剂组比单独的口蹄疫抗原组,IgG滴度高,并且产生sIgA抗体滴度更早、更高。此外,LTMT与鞭毛蛋白协同作用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高的IgG和sIgA。在试验中,当鞭毛蛋白与ISA 206佐剂联合使用时,血清中IgG滴度大幅增高,且抗体持续期延长。口蹄疫抗原与ISA 206佐剂和F0NC-LTMT混合使用效果最佳,显示对FMDV的最好保护。【结论】数据表明,黏膜佐剂F0-LTMT发挥双重佐剂活性,皮下注射可显著提高FMDV全身特异性IgG和局部sIgA水平,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非致病性大肠杆菌 鞭毛蛋白 佐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茭儿菜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环境观测及定名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测江苏南京地区野生水生蔬菜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为南京地区茭儿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定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南京地区搜集的野生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为材料,开展小区栽培试验,观测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并进行命名。【结果】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植物,适宜生长水位5.0~35.0 cm。萌芽最低温度3~5℃,自开始正常生长至可采收期间最低和最高日均气温分别为12和26℃、水温为13和19℃。7月植株地上茎开始拔节生长,9~10节抽穗开花,可结实或不结实。食用部位为嫩茎,分白色和黄色两种,长20.0~30.0 cm,粗1.0 cm,单根重7.0~10.0 g。地上直立茎和地上茎为最佳繁殖材料,4~5月以基本苗数7株、种植密度33.0 cm×33.0 cm定植的小区当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5595.0 kg/ha,以基本苗数5株、种植密度100.0 cm×100.0 cm定植的小区次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3480.0 kg/ha。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将南京地区茭儿菜定名为菰属茭儿菜种Zizania 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其中白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lautus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黄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frugi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称定名为Jiao er cai。【结论】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短日照植物,可作水生蔬菜、观赏植物及湿地植被等利用;定名为禾本科菰属茭儿菜种Z.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为Jiao er cai。

关键词: 茭儿菜 种质资源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长条件 定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