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现状及其繁殖特征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7-201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的CPUE均值分别为(0.81±0.23)、(0.49±0.57)、(0.32±0.29)、(1.02±0.37) kg·(网·d)-1.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中游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上各调查站位变化规律各有不同.中华绒螯蟹总体雌雄性比为0.36∶1,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雌蟹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九段沙雌蟹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且显著小于其他3个调查站位.调查期间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抱卵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升高.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102、(13.10±6.25)*102、(7.82±4.47)*102粒·g -1.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种群结构 繁殖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幼鱼对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的生理功能响应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理功能变化,实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03 mmol/L、0.06 mmol/L、0.12 mmol/L、0.23 mmol/L),研究亚硝酸盐氮21 d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和肝脏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的提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中白细胞数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幼鱼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K+随着亚硝酸盐氮的增加浓度显著提高(P<0.05),与此同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蛋白、Na+和Cl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以及亚硝酸盐氮浓度表现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P<0.05);肝脏组织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HSP70、IL-1β、IL6和TNF-α随着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增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而LYS因子表达量则与之相反.研究表明,0.06~0.23mmol/L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下可导致罗非鱼幼鱼血液生理、代谢和免疫产生功能障碍,并影响肝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亚硝酸根离子在罗非鱼体内的毒性机制,为建立罗非鱼养殖水质亚硝酸盐氮因子的安全阈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亚硝酸盐氮 生理生化 代谢功能 非特异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池塘单罐真空式吸鱼泵的设计和试验

渔业现代化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池塘养殖鱼类的提升、输送和转运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罐真空式吸鱼泵,其依靠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将鱼吸入罐体内,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真空吸捕启停程序,连续不间断重复真空与释放动作,利用鱼和水自身的重力作用排出罐体.性能测试显示:单尾活鱼的质量≤3 kg,长度10~70 cm,鱼水比1:2.3,单罐真空式吸鱼泵抽吸能力为11 t/h,吸鱼速率约为270 kg/min,放鱼速率约为540 kg/min,吸鱼泵罐体上真空表读数为0~-0.04 MPa,活鱼无损伤.研究表明,单罐真空式吸鱼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动灵活,适合小型池塘养殖鱼类的吸捕作业,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捕捞效率.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吸鱼泵 真空 单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凤鲚生物学特征及其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江口凤鲚(Coilia mystus)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通过对已有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综述了长江口凤鲚的形态特征、分布、洄游、年龄与生长、摄食习性和繁殖发育等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近50余年来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与管理现状。凤鲚的自然分布较广,不同凤鲚群体的分化明显,洄游履历类型多样。长江口凤鲚的年龄组成以1~2龄占优,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繁殖群体的组成呈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长江口凤鲚在1~+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成熟个体一年可繁殖一次,产卵属于单峰一次性产卵类型。长江口凤鲚的生殖力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除个别年份外均呈现下降趋势。长江口凤鲚产量自1974年达到历史顶峰后,除1995年出现大幅反弹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几年长江口凤鲚汛期资源量为40 t左右,已基本不能形成渔汛,其资源岌岌可危。据此,建议加强长江口凤鲚种群动态、生境需求和人工繁育等方面的研究,为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基础资料。

关键词: 凤鲚 生物学特征 资源利用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鳕鱼鱼鳔抗氧化肽制备工艺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鳕鱼(Gadus morhua)鱼鳔为原料,选用6种不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通过比较酶解液的水解度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筛选出最佳蛋白酶为复合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酶解时间为6h、pH为7.21、温度为58.56℃、酶添加量为200 U/ml。研究结果显示,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1.1%,与理论值62.0%接近。鳕鱼鱼鳔肽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实验发现,酶解产物对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体外模拟消化产物水解度有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有一定的下降,其可能原因为,经模拟胃肠消化后多肽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关键词: 响应面 鳕鱼鱼鳔 抗氧化肽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Wnt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海洋渔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RACE技术成功获得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Wnt4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以及Wnt激动剂(Wnt agonist 1)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鳖Wnt4基因cDNA全长2432 bp,开放阅读框为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中华鳖Wnt4基因与海龟(Chelonia mydas)和三趾箱龟(Terrapene carolina triunguis)具有高度同源性.Wnt4基因在雌雄个体性腺中表达量最高,且雌性卵巢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精巢(P<0.05).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14~21期)雌雄性之间有明显的表达差异(P<0.05),推测其参与了中华鳖性别分化的过程.Wnt激动剂能上调Wnt4基因的表达水平,此结果为中华鳖性别分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华鳖 Wnt4 基因克隆 Wnt激动剂 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弹状病毒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鳜弹状病毒(SCR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针对SCRV N基因和ISKNV MC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μL)比,建立SCRV和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应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单一和双重PCR检测,比较单一和双重PCR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SCRV和ISKNV双重PCR方法,该法特异性较强,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罗非鱼湖病毒(TiLV)等鱼类常见病毒无扩增;敏感性较好,对2种病毒DNA的检测下限均为0.01 ng/μL.20份临床样品的双重PCR样品检测结果显示,3份为SCRV阳性,11份为ISKNV阳性,2份为SCRV和ISKNV混合感染,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SCRV和ISKNV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好,可用于鳜鱼SCRV与ISKNV的快速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鳜弹状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双重PCR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分别选择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塘、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检测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研究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和单纯水稻田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代谢多样性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和微生物代谢活性均显著低于水稻田,"虾-稻"连作田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14,P=0.001).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肥料使用量的降低、使用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其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是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 微生物代谢活性 Biolog-ECO 代谢多样性 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近海蟹笼网目尺寸对三疣梭子蟹的选择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断壮大的东海近海笼壶渔业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甲壳类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实施养护幼蟹的管理措施已成为渔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呼声.本研究通过海上对比试验,分析了放大网目尺寸对蟹笼渔获效率的影响,运用SELECT模型估算了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尺寸选择性,结合混合影响模型探讨了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对选择性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蟹笼(网目尺寸32.0mm)与试验蟹笼(网目尺寸分别为52.3 mm和59.7 mm)的三疣梭子蟹渔获甲宽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SELEC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试验蟹笼与对照蟹笼的相对作业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网目尺寸分别为52.3mm和59.7mm的试验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50%选择甲宽(CW50)分别为86.9 mm和90.9 mm,选择范围分别为15.9 mm和9.2 mm.试验蟹笼的CW50远未达到浙江省等当前的最小可捕尺寸规定,表明蟹笼渔业中仅依靠放大网目尺寸可能难以实现幼蟹的有效释放.结果分析显示,在此次试验中作业时间和可捕群体的数量对蟹笼的选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蟹笼 网目尺寸 选择性 三疣梭子蟹 作业时间 可捕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个罗氏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对微卫星标记对来自泰国(CP)、缅甸(MN)、孟加拉(BD)和中国(MP和DP)的共5个罗氏沼虾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 16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平均等位基因数( N a)、期望杂合度( H e)、Shannon信息指数( I )和多态信息含量(PIC )分别为17.563、0.8316、2.1662和0.7328.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H e)介于0.7025—0.8594,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6538—0.8048,表明所有群体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水平CP>MP>BD>MN>DP.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介于0.03430—0.17333, 表明所有群体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16个微卫星位点的Fst值均大于0.05, 均值为0.0977, 与群体间有遗传分化相符.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6.22%, 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40.72%, 个体内部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3.07%.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 MN群体首先与MP群体聚为一类, 再与DP群体聚为一类, 之后再与BD群体聚为一类, 最后与CP群体聚为一类, 表明中国群体与泰国群体亲缘关系较远.遗传结构分析显示, 参试样本被划分为5个理论群体, 除MP群体中个体遗传结构混杂外,其余群体中个体遗传结构相对独立.研究为罗氏沼虾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