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区农村生活垃圾成分特征及农用风险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代表,对山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理化性状及其周年变化作了系统分析,并进行大豆-大豆-蚕豆3季作物定位试验,以评估可降解类有机垃圾肥料化利用的潜能和风险。结果表明:可降解类有机垃圾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占总量的43.64%,其N+P2O5+K2O(干基)养分含量约为3%,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4.9%,且周年变化稳定,但有机垃圾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且变异较大;与常规化肥相比,施用垃圾有机肥对前2茬大豆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显著提高第3茬蚕豆的产量;垃圾有机肥对大豆和蚕豆的品质和重金属含量影响不明显,是安全的;施用垃圾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同时也提高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并有逐渐累积的趋势。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合适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将可降解的有机垃圾肥料化利用可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垃圾有机肥长期施用具有提高产量,培肥改土的效果,但也会带来重金属污染风险,对垃圾有机肥的施用量和时间需进行监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主要畜禽产区养殖废水中抗生素残留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建立了适合畜禽养殖废水中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共29种抗生素残留的测定方法,废水样品经盐酸调节pH 6.0、离心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正离子模式测定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负离子模式测定氯霉素类。空白地表水中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添加浓度为0.02~1.0μg.L-1,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添加浓度为0.04~1.0μg.L-1,回收率范围为68.6%~95.0%(n=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8%~12.3%,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2~0.04μg.L-1。利用该方法对养殖废水、养殖场附近河域20个水样进行测定,检出5种磺胺类化合物和氟苯尼考。
关键词: 畜禽养殖废水 抗生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有机磷农药对韭菜生理指标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种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乐果分别喷施韭菜,在不同作用时间测得韭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酶活力,得出酶活力变化动态曲线。结果表明:毒死蜱处理2h韭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而乐果处理降低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d与7d后两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毒死蜱、乐果两组分别于14、11d恢复至正常水平;毒死蜱处理组韭菜GST活力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其中处理2h后最明显,乐果处理韭菜3d后GST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1d略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他时间段也均受不同程度抑制;两组处理1d后GSH-Px活力均受到极显著抑制,3d时毒死蜱处理基本恢复正常,乐果处理则高于空白对照组,5d后两组均不同程度低于空白对照组,且低活性状态持续较长时间;两种有机磷农药对韭菜中的ACP、AKP酶活力影响不明显,而且毒死蜱与乐果两处理之间的差别也不大。结果说明:毒死蜱在韭菜中的作用时间略长于乐果,乐果处理组韭菜中GST、GSH-Px酶活性高于毒死蜱处理组,两种有机磷农药对韭菜ACP、AKP酶活性影响不大。
关键词: 毒死蜱 乐果 韭菜 可溶性蛋白 GST GSH-Px ACP AK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发酵偶联柑橘脱囊衣工艺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酶解脱囊衣用于柑橘片罐头生产是替代酸碱脱囊衣节水降耗的研究重点,但是采用酶解工艺生产成本高、脱囊衣后废水中有机质的排放量并没有降低。脱囊衣后废水中含有果胶、纤维素等,以此为基质筛选得到一株高产果胶酶的菌株黑曲霉,通过试验得到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脱囊衣废水中加入0.5%明胶为氮源,接种量6%,pH 7.0,28℃,48 h果胶酶酶活可达到9.32×103U.mL-1。发酵产生的果胶酶可提供相当于原料2倍以上的柑橘脱囊衣,该研究提供了一条成本低,污染小的酶解脱囊衣清洁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肥对B型烟粉虱发育、存活及取食为害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施用钙肥后一品红植株对B型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取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6±1)℃、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钙肥处理的一品红植株上的B型烟粉虱在发育历期上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卵期明显缩短,各龄若虫期延长,从卵到成虫的发育时间为20.18 d,而对照为18.72d;但钙肥处理对B型烟粉虱各虫态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B型烟粉虱的取食为害诱导了一品红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其中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光合速率(rETRmax)以及对光的耐受能力(Ik)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增加.钙肥处理一品红受害叶片的光抑制参数(β)、rETRmax和Ik水平与对照相当.通过指甲油印迹法观察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现,钙肥能有效增强叶片对B型烟粉虱为害损失的补偿.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施肥 发育历期 存活率 补偿光合生理 一品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笼草、口红花、鸟巢蕨等垂吊花卉栽培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笼草、口红花、鸟巢蕨等主要垂吊花卉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子对其生长与繁殖的影响为垂吊花卉的快速繁殖和在浙江地区大面积栽培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kg/hm2、330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cDNA表达文库构建及镰刀菌致病因子FonSIX6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尖孢镰刀菌在与寄主的相互作用中分泌几个特定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量蛋白(15.8~29.9kD)进入木质部中启动致病力,被称为SIX(Secreted in xylem)蛋白。其中,SIX6蛋白是一个致病因子。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on(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rn)是引起西瓜枯萎病的病原真菌。为了解与FonSIX6存在相互作用的西瓜蛋白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克隆了FonSIX6基因,将FonSIX6的编码区与酵母GAL4的DNA结合功能区融合,构建成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pGBKT7-SIX6,进而转化到酵母菌株Y2H Gold中,经检测证实不具有毒性和自激活功能,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研究。同时,以国际上公认的抗枯萎病材料PI296341-FR构建酵母表达文库。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到14个相互作用靶蛋白。分析筛选到的蛋白主要参与寄主的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和基因表达调控,推测FonSIX6作用的靶位点主要是破坏寄主能量系统并影响光合作用,而寄主对其响应的方式是调控抗病基因的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挥发物对鞍形花蟹蛛觅食行为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茶叶挥发物在鞍形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tus Simon)搜寻猎物——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茶尺蠖取食对茶树叶片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并通过蜘蛛行为观测平台研究了蟹蛛在不同味源侧(觅食斑块)的活动行为。结果表明:对照叶片没有释放出挥发物,经茶尺蠖幼虫取食后的叶片能释放31种挥发物,其中有12种绿叶挥发物、9种萜类及其衍生物、4种芳香族挥发物和6种未知化合物。行为观测表明,雌、雄蟹蛛进入处理味源侧(茶尺蠖取食后的茶树叶片)和对照味源侧(未损伤茶树叶片)的初次选择均不存在差别(P>0.05),雌蛛进入处理味源侧和对照味源侧的频次分别为3.37±0.18和3.43±0.15,二者无明显区别(P>0.05);雄蛛进入两侧的频次分别为3.86±0.21和3.66±0.20,也无明显区别(P>0.05);雌蛛在处理味源侧和对照味源侧的停留时间分别为(922.57±19.59)s和(818.89±29.63)s,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蛛在两侧的停留时间分别为(937.97±18.05)s和(814.83±18.97)s,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雌蛛、雄蛛在处理侧的停留时间明显延长。这说明,猎物取食诱导改变了茶树叶片挥发物的释放,而鞍形花蟹蛛能感知挥发物的变化并由此调整在不同觅食斑块中的停留时间。另外,本文还讨论了挥发物在蟹蛛搜寻猎物过程中的生态学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