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生物炭对人粪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影响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人粪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效果,本研究以人粪为厌氧发酵原料,以猪粪发酵沼液为接种物,对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在5%、10%、20%的添加比例时对厌氧发酵产甲烷含量、累积产气量等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5℃恒温条件下厌氧发酵40 d,各处理组累积产气量最高依次为添加10%水稻秸秆生物炭(C2)组,添加10%小麦秸秆生物炭(B2)组以及添加20%玉米秸秆生物炭(A3)组,分别为6 346 m L、5 044 m L、4 621 m L;对照组以及处理组的粪大肠杆菌灭活率和蛔虫卵死亡率的结果均大于99%,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在处理组的厌氧发酵体系中检测到对产气效果具有明显积极影响的优势菌群Proteobacteria和Synergistetes,表明生物炭对人粪厌氧发酵产沼气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人粪 生物炭 厌氧发酵 沼气 累积产气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如何讲好科研故事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讲好科研故事,做好科研宣传,有助于农业科研单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升民众科学素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讲好科研故事的意义,提出了农业科研单位要从科学知识、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等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宣传管理机制、组建专业的宣传队伍、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渠道和运营方式等,讲好科研故事,弘扬科学精神。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故事 科研宣传 科学精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熟期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及其对叶际细菌的影响

植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作为植物的光合器官,其衰老进程对于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叶片衰老与叶际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为探讨玉米(Zeamays)叶片衰老过程对叶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以东北春玉米区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早熟品种黑科玉17 (H17)、中熟品种中单111 (Z111)和晚熟品种沈玉21 (S21))为试验材料,从早熟品种开花期开始对3个玉米品种穗位叶进行5次取样,测定衰老生理指标,同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叶际内源和外源细菌的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生育后期,中熟和晚熟品种的叶片含水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早熟品种。在门水平,蓝菌门(Cyanobacteria)是中熟和晚熟的特有菌门;在属水平,玉米叶片内外源共有细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相对丰度在IV和V时期显著降低,而内源细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外源细菌P3OB-42属则在衰老后期显著富集,且3个品种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内外源细菌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前5位的外源细菌占60%以上,而对内源细菌而言,前5位仅占30%以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和SOD活性与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显著相关。综上,中熟和晚熟品种能有效延长叶片持绿期,维持生育后期叶片生理活性,延缓衰老。衰老对内源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外源细菌,不同熟期品种间存在显著分异的菌属,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和SOD活性是影响叶际细菌群落以及优势物种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玉米 熟期 叶片衰老 叶际细菌 群落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脂黑水虻幼虫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蛋鸡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定全脂黑水虻幼虫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在蛋鸡饲粮中的应用效果。试验1:选用体重相近、健康的42周龄海兰褐蛋鸡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粮中10%能量原料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0 d。采用全收粪法测定全脂黑水虻幼虫粉在蛋鸡饲粮中的代谢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2:选用24只体重相近、健康的42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对照组饲喂无氮饲粮,试验组饲喂含60%全脂黑水虻幼虫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0 d。测定全脂黑水虻幼虫粉的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试验3:选用体重相近、健康的36周龄罗曼粉蛋鸡1 08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5.0%、7.5%和10.0%的全脂黑水虻幼虫粉。试验期35 d。测定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全脂黑水虻幼虫粉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3.34和13.20 MJ/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干物质消化率、表观代谢能、氮校正表观代谢能、表观代谢能/总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总能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全脂黑水虻幼虫粉的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为41.87%~82.22%,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为50.83%~92.47%;必需氨基酸中,组氨酸的消化率最高,其次是精氨酸和蛋氨酸,苏氨酸最低。3)随着饲粮中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添加水平的增加,产蛋率呈线性升高(P<0.05),料蛋比呈线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5.0%、7.5%和10.0%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添加水平组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4)随着饲粮中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颜色呈二次变化(P<0.05),而蛋壳颜色的红度(a*)和黄度(b*)值呈线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添加水平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降低(P<0.05),2.5%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添加水平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5)随着饲粮中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尿酸含量呈二次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全脂黑水虻幼虫粉可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增加蛋黄颜色,对蛋鸡血清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以产蛋率和料蛋比为参考指标,全脂黑水虻幼虫粉在蛋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关键词: 全脂黑水虻幼虫粉 蛋鸡 代谢能 氨基酸消化率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条件下玉米钾素吸收特征及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长期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后玉米钾素累积特征及产量变化,探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春玉米高产群体钾肥适宜用量.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和朝阳坡镇进行,主因素为施钾水平,副因素为品种.结果表明,施钾(K20)45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最高,较不施钾肥处理分别增加10.4%、8.3%、9.0%和14.4%.通过数据拟合(y=-0.1375x2+23.594x+11 817,R2=0.873 2),得出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在多年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条件下最佳经济钾肥施用量为55.3 kg/hm2,对应玉米产量为12 700.9 kg/hm2.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全量还田 子粒产量 钾肥用量 钾素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玉米、大豆间作在吉林省的区域适应性,在半干旱区的乾安和半湿润区的敦化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试验采用大区方式进行,以轮作玉米和轮作大豆为对照,设置玉米、大豆行数配比为2∶2、2∶4、4∶2、4∶4、6∶2、6∶4和6∶6配置7个间作处理,对不同间作模式进行寻优与比较.结果显示,间作对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大豆有抑制作用.不同地区玉米、大豆的产量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的影响基本一致.与对照相比,各间作处理中玉米、大豆的产量均有一定减产,玉米大豆2∶4间作配置的土地当量比和产量表现最好,4:4间作其次,其中前者土地当量比可达1.282~1.306,后者土地当量比可达1.147~1.222.结果说明,与传统单作相比,合理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在东北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和价值.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作物生长 土地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iteSpace分析覆盖作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4年间覆盖作物-玉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美国(331篇)、巴西(67篇)和中国(32篇)发文量居前3位,在国内形成了以曹卫东、赵秋和于爱忠为代表的紧密学术社群,对覆盖作物-玉米研究贡献突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及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等机构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关键词分析表明,玉米田中土壤养分、土壤肥力和产量是覆盖作物研究的持续热点,研究内容从宏观的产量、表型等特征转向微观的生物动态和机理,焦点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保护性耕作.综上所述,覆盖作物研究在玉米生产中展现出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潜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覆盖作物的生态效益和农业可持续性,探索其与土壤、微生物间的协同机制,以促进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玉米 覆盖作物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影响表现及防御措施

北方水稻 2024

摘要:吉林省属于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是影响吉林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介绍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特征,总结水稻生育期间发生低温冷害时的表现,从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搭配、播种与插秧、灌溉与施肥、其他综合技术等方面提出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措施,以期降低冷害影响,保证水稻生产安全。

关键词: 吉林省 水稻 低温冷害 影响表现 防御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筛选小尾寒羊高繁基因的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相关基因,为小尾寒羊的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21只具有稳定系谱的经产纯种小尾寒羊,其中,11只来自吉林地区(高产羔率组6只,低产羔率组5只)、10只来自山东地区(高产羔率组、低产羔率组各5只),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进行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及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差异等位基因频率共筛选到两个地区共有的候选基因3 074个;基于群体分化指数筛选到两个地区共有的候选基因16个;基于核苷酸多样性比值筛选到两个地区共有的候选基因511个。以上三种方法取交集,获得共享基因6个,分别是CPNE4、CTNNA2、LOC114114249、LOC132659407、MBD5和SLC6A15,预期可作为影响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小尾寒羊 基因组重测序 高繁殖力 基因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便快捷测定人参中9种皂苷含量的方法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中9种人参皂苷的方法。以甲醇为提取剂超声提取,采用C18色谱柱,0.01%磷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5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03 nm,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参中9种皂苷含量。结果表明,9种人参皂苷在3.940~245.6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在0.40~2.35μg/g,定量限1.33~7.75μg/g;高、中、低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在93.03%~109.30%,RSD在2.34%~7.47%,均满足检测要求。该方法操作简捷,节约成本,可应用于人参的质量控制及检测分析。

关键词: 超声提取 高效液相 人参皂苷 简便快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