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HKT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4个物种的HKT基因家族构建系统进化树,深入分析模式作物拟南芥及玉米、高粱、水稻3个亲缘关系较近的禾本科物种HKT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等,对玉米HK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100 mmol/L Na2CO3对郑58(抗)和昌7-2(感)的玉米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在胁迫0、1和3 d时取叶部及根部样品进行转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4个物种的HKT家族成员在系统进化树划分为两个支系,推测可能至少来自两个共同的祖先基因。HKT家族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特殊的基因特征,玉米HKT基因家族中共有包括1个I型和两个II型在内的3个成员,推测拥有更多的HKT基因家族成员有助于植物在盐碱环境下获得更广泛的适应性。此外,盐碱处理下基因表达分析显示,郑58和昌7-2的耐盐碱性差异与ZmHKT1;1直接相关,与ZmHKT2;1间接相关,与ZmHKT1;2无关。
关键词: 玉米 HKT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盐碱胁迫 基因表达


吉林黑土区基于玉米高产和环境友好的增效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2-2023年在吉林省黑土区(公主岭)开展田间定位试验.以稳定性尿素(SF)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氮肥用量(0、60、120、180、240、300kg/hm2),以农民习惯施肥模式(FP)为对照,研究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差异.结果表明,施用SF条件下,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氮肥用量增至180 kg/hm2达到最高,较FP处理两年平均增加3.7%.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当施氮量达到180 kg/hm2后增幅不再显著.氮素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除N300处理外,均高于FP处理,增幅分别为4.7~34.0百分点、3.8-12.2 kg/kg和6.4~115.8 kg/kg.与FP处理相比,施用SF条件下,180kg/hm2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吐丝期至成熟期无机氮含量,显著降低了氮素损失量.


不同药剂对吉林省工业大麻害虫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吉林省工业大麻的主要害虫跳甲、铜绿丽金龟为防治对象开展田间施药试验,评价不同药剂的防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以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跳甲的防效较优,其中,施用高效氯氰菊酯14 d后,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及防效仍能达到70%以上,在8种供试药剂中防效最好、持效期最长。各药剂处理对工业大麻植株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由此筛选出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均可用于大麻跳甲、铜绿丽金龟的防治,建议优先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可考虑将其与另外4种药剂轮换使用。


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定量标识制度的不断完善,大批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迫在眉睫,为了在实验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在检测方法建立初期及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本研究以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定量检测方法为例,在检测实验室积累到足够检测数据之前,在8家实验室对5种转基因含量样品进行联合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再现性标准偏差,形成"自上而下"的不确定度预评定方法.结果显示:经格拉布斯法和科克伦法检验8家实验室数据,实验室5的数据存在离群值和岐离值,故剔除,7家实验室5个含量样品的再现性相对标准差RSDjR为6.025%~11.532%,均小于规定的35%,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根据上述分析数据绘制回归曲线方程为sjR=0.078 3 ×(c)j-0.010 4,计算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0.078 3,u0=0.012,进而将试样检测结果的平均值((c))带入公式,计算定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u20+(ur×(c))2=√0.0122+(0.078 3 ×(c))2.结果表明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为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初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验室自行评定方法,为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预评定 联合验证 转基因 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 安全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