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密度对水稻湿润覆膜栽培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吉宏6"为材料,研究湿润覆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生育期内的有效积温,促进水稻早生快发.5个密度处理中,株行距为30 cm× 13.33 cm(T1)、30 cm× 16.67 cm(T2)、30 cm×20.00 cm(T3)3 个处理的产量超过了500 kg/667 m2,T1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92.09 kg/667 m2.T1、T2、T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产量高;T5处理的单穴分蘖数多,但单位面积有效分蘖数少,产量低.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为前提,综合分蘖优势、群体结构、倒伏现象,水稻湿润覆膜条件下的适宜插秧密度为(30 cm× 16.67 cm)~(30 cm×20.00 cm).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片段敲除技术创制玉米多样化等位变异
《山东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等位变异已经成为众多植物中增加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提高玉米等谷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维生素A缺乏症的一种经济方法.本研究以玉米中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基因crtRB1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靶标片段缺失性基因编辑技术,在原生质体中对crtRB1的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片段敲除,获得了具有片段缺失和InDel(插入或缺失)的多样化等位变异,这为在玉米中实现稳定的crtRB1启动子元件的缺失突变奠定了基础,对启动子元件的功能研究和玉米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豆粕在蛋鸡日粮中有效能值的测定及净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套算法结合间接测热法探究不同来源豆粕在育成期海兰褐蛋鸡日粮中的有效能值并基于理化指标建立净能预测方程。选取体重为(1447.3±13.0)g的14周龄海兰褐蛋鸡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以20%待测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供能部分得到5种试验组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12 d,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4 d。每期试验中,间接测热和消化代谢试验同时进行。结果表明:5种待测豆粕(干物质基础)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1.91、12.30、12.26、11.14、12.21MJ/kg,净能(NE)分别为6.72、7.37、7.20、6.59、7.40MJ/kg,NE/AME分别为56.75%、61.53%、58.04%、59.23%和60.07%;豆粕NE预测方程为NE=0.615+0.548×AME-0.107×粗纤维(CF)+0.268×粗脂肪(EE)(R2=0.924,P<0.01)、NE=0.843+0.56×AME-0.21×CF+0.138×淀粉(ST)(R2=0.981,P<0.01)。


玉米LBD/ASL基因家族基因鉴定及抗旱表达分析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Ensembl Plants数据库中鉴定出45个玉米LBD基因,并命名为ZmLBD1~ZmLBD45,探讨LBD/ASL基因家族在玉米中的功能及其在干旱胁迫中的作用。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基因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大类,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亚组。基因结构分析揭示,ZmLBD基因家族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并鉴定出10个保守基序。共线性分析表明,ZmLBD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基因重复事件,尤其在Class I亚家族中,重复基因对其扩展起到重要作用。RNA-Seq数据的表达分析显示,ZmLBD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尤其在干旱胁迫下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 玉米 LBD基因家族 干旱胁迫 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共线性分析


食用纳豆对抗生素性腹泻小鼠肠道稳态的影响
《特产研究 》 2024
摘要:为探讨纳豆饲料对抗生素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稳态失调的保护作用,向C57BL/6小鼠连续饲喂2.5%添加量的纳豆饲料19周后,通过连续灌胃复合抗生素7 d[110 mg/mL,0.4 mL/(d·只)]建立抗生素性腹泻模型(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随后停用抗生素,恢复自由饮食7 d.测定造模后和恢复后小鼠生理指标,肠道损伤情况和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食用纳豆能够缓解AAD小鼠的体重降低,结肠缩短和结肠病理损伤,还可以通过改善血清炎症因子、血清内毒素和结肠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异常,升高结肠SOD含量,降低结肠MDA含量,减轻AAD小鼠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此外,食用纳豆增加了 AAD小鼠结肠短链脂肪酸水平,增加了 Bacillus、Enterococcus、Allobaculum等有益菌丰度.这些菌群结构的变化与纳豆改善的AAD小鼠病理指标显著相关,且显著加速了 AAD小鼠的指标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纳豆能够对AAD小鼠的氧化应激、炎症水平、肠道菌群结构和肠道稳态产生有益作用,从而保护小鼠抵御抗生素造成的肠道损伤.


膳食纤维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完全分解的部分。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可以预防便秘、促进饱腹、降低血脂血糖。膳食纤维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优化理化性质,改善功能特性。目前,膳食纤维的改性方法有物理法改性、化学法改性、生物法改性和联合法改性。改性后的膳食纤维具备更好的加工特性,可以广泛应用在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行业。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膳食纤维改性的方法、改性对膳食纤维的影响及膳食纤维应用,期望为膳食纤维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物理法改性 化学法改性 生物法改性 联合法改性 应用


鲜食玉米地放养对籽鹅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鲜食玉米地放养对籽鹅生产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56只42日龄体重相近(1.44±0.29) kg的健康母籽鹅,随机分为舍饲对照组和放养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棚下舍饲,饲喂基础日粮自由采食;试验组在基础日粮限制10%的情况下鲜食玉米地放养。试验期49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籽鹅末重、平均日增重分别极显著提高11.43%和19.99%(P<0.01),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分别极显著降低9.99%和23.06%(P<0.01)。同时试验组籽鹅屠体重、半净膛重分别极显著提高14.57%和16.67%(P<0.01),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分别显著提高14.97%、5.71%、2.85%和33.33%(P<0.05)。试验组籽鹅回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分别极显著提高22.47%和54.59%(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下降9.60%(P<0.01)。试验组籽鹅盲肠菌群中柔壁菌门丰度显著上调89.79%(P<0.05);瘤胃球菌属、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分别极显著上调123.60%和88.42%(P<0.01);互养菌门丰度显著下调50.63%(P<0.05)。综上所述,鲜食玉米地放养可以改善籽鹅肠道形态、调节盲肠菌群,并对籽鹅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双乾肉羊的培育历程与应用前景
《中国畜禽种业 》 2024
摘要:双乾肉羊是以杜泊羊为父本,东北细毛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以下简称本地羊)为母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经过连续4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形成的含杜泊羊血缘78.12%左右,本地羊21.88%左右,遗传性能稳定、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适合吉林地区气候条件的专门化肉用羊品种。该品种主要性能为:3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0.35±4.88)和(28.42±4.52) kg; 6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50.08±4.15)和(46.32±2.60) kg;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79.96±5.77)和(59.85±4.99) kg;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01.76±9.74)和(70.45±9.42) kg,经产母羊产羔率为234.82%。6月龄屠宰率为53.96%,平均眼肌面积为23.05 cm2。目前累计生产优质商品肉羊20多万只,增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