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白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与染色体关联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大白菜遗传图谱,并与国际上公认的白菜参照图谱相关联。以大白菜晚抽薹DH系Y177-12和早抽薹DH系Y195-93为亲本建立的183个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AFLP、STS、ESTP和CAPS等多种分子标记和形态标记构建大白菜遗传图谱,通过参照图上的锚定标记确定连锁群,并用最新的连锁群命名法进行命名。构建了包含10个连锁群、233个标记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其中包括145个SRAP标记、62个SSR标记、12个AFLP标记、6个STS标记、4个ESTP标记、3个形态标记和1个CAPS标记。图谱总长度1 036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4.4cM。通过其中的38个SSR,4个ESTP和2个STS标记将各个连锁群与国际上认可A1-A10的参照连锁群相关联。该图谱的构建将为不同图谱的比较与整合及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小麦黄花叶病毒河南驻马店分离物的鉴定与全序列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河南省驻马店市13个不同田块小麦样品,利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地有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存在与分布。对检测为阳性的一个分离物全序列进行cDNA克隆和测序,与已报道WYMV河南潢川、江苏扬州、四川雅安和日本分离物的全序列进行比对,RNA1核苷酸一致性为97.1%~98.4%;RNA2为95.1%~98.4%;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4.8%~97.8%和94.2%~98.2%。利用软件MEGA4.1对上述五个RNA1和RNA2的全序列分别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驻马店分离物与潢川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四川雅安亲缘关系最远。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驻马店分离物 病毒检测 基因组全序列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综述
《农药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TCs)杀菌剂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研究现状,并对当前主要的残留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对DTCs类杀菌剂残留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衍生化液相色谱法虽然操作步骤较繁琐、耗时长,但结果稳定可靠,并能区分不同结构类型,是目前重点且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而同时测定DTCs类杀菌剂母体及其代谢物的串联质谱方法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s) 杀菌剂 残留分析 检测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病毒EcoR I-O片段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ericaenucleopolyhedrovirus,OrerNPV)EcoR I-O片段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研究egt基因分子特性和杆状病毒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克隆和分析了OrerNPVEcoR I-O片段所包含的2个基因,并应用生物软件对OrerNPV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糖转移酶(egt)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OrerNPVEcoR I-O片段包含egt基因和Ol-129同源基因,在该区域中编码eg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由1 539个核苷酸组成,可以编码512个氨基酸,预计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7.9 kDa。OrerNPV和NPVs之间的同源性为46%~89%,与白斑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leucostigmaNPV,OlNPV)egt基因同源性最高,达89%,与棉褐带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doxophyes oranaNPV,AoNPV)同源性最低为46%;而OrerNPV和GVs之间的同源性为44%~55%,小于与NPVs之间的同源性;与昆虫UGT间同源性最低,与家蚕UGT间同源性为41%。EcoR I-O片段+M13端含有编码OlNPV ORF129(Ol-129)Ol-129同源基因ORF,由597 bp个核苷酸组成,在其起始密码子ATG上游-64,-24 nt处各有1个TATA box,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Ol-129同源性最高达81%,与LdNPV ORF127同源性最低,为40%。明确了OrerNPVEcoR I-O片段的序列特征,以及OrerNPVegt基因特性。
关键词: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EcoRI-O片段 egt基因 Ol-129同源基因


大花蕙兰的品种分类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二元分类法,对从日本引进的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28个品种建立形态学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引进的大花蕙兰可分为两系(直立花葶系、下垂花葶系),五组(红色组、橙色组、黄色组、绿色组、白色组),三类(大花类、中花类、小花类),两型(圆唇型、尖唇型)。对17个大花蕙兰品种的41个性状指标进行数量聚类分析,表明花径和花色可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分类选择。二元分类和数量分类为大花蕙兰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和依据。


氮素形态对专用小麦旗叶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专用小麦栽培的氮素合理利用问题,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能提高强筋小麦豫麦34、中筋小麦豫麦49旗叶的GS和GOGAT活性,硝态氮(NO3--N)则能提高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的GS和GOGAT活性。施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NH2-N)有利于提高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而NO3--N则不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旗叶GS活性呈正相关。NO3--N可提高强筋和弱筋小麦产量,NH2-N能提高中筋小麦产量。
关键词: 氮素形态 专用小麦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成酶 蛋白质含量 产量


RAPD多态位点数变化对小豆遗传变异信息估计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63份来自于中国、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和越南6国的各种类型小豆种质资源的大样本群体为材料,利用27条RAPD引物检测该群体得到的261个等位基因数据构建成"总群体",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研究不同样本容量(样本位点数)与系统遗传相似系数(Jaccard系数)变化的关系,并进一步配置出不同引物数量、多态位点与Jaccard系数的变异系数曲线方程,通过分析回归曲线的相应切点,确定在一定精度下适合的引物数量及多态位点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引物数量之间的Jaccard系数的标准差、平均数、变异系数差异极显著。不同引物数量、不同多态位点与Jaccard系数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回归方程为Y=a+b/X形式,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RAPD遗传信息分析精度控制在5%~10%时的最适样本容量为15~32条随机引物或120~230个多态性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