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江苏省畜禽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转基因植物研究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来源主要是进口,主要是玉米、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行业.为了调查转基因玉米、大豆在江苏省畜禽饲料市场的分布情况,在江苏省市场抽取40份鸡、鹅和猪饲料以及饲料原料,通过定性PCR检测玉米内标zSSIIb、大豆内标Lectin、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EPSPS基因,同时检测玉米、大豆转化体事件MON810、MON89788、GTS40-3-2和MON87701.结果表明,90% 的饲料都含有转基因成分;转基因玉米转化体事件MON810占50%,转基因大豆转化体MON89788、GTS40-3-2、MON87701的检出率都为80%.由研究结果可知,江苏省市场的鸡、鹅和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转基因成分的占有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饲料原料的转基因监管.

关键词: 畜禽饲料 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成分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胍盐聚合物添加量对抗菌食品包装膜抗菌性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出一种安全高效的抗菌食品包装材料,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7%)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ine hydrochloride,PHMB)抗菌母粒到聚乙烯基材中,制成PHMB抗菌膜,比较PHMB母粒添加量对抗菌食品包装薄膜的抗菌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MB母粒添加量的增大,薄膜抗菌性增强.PHMB母粒添加量为4%时,薄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杂菌样品的抗菌率分别为99.1%、99.2%和83.4%,且存放6个月后薄膜仍保持较强的抗菌作用;添加PHMB母粒后,薄膜的透光率、水蒸气透过率影响较小;薄膜的力学性能在PHMB母粒添加量为4%时最优;PHMB(4%)抗菌膜对实际试样(鳕鱼干)表现出良好的微生物抑制作用.因此,确定抗菌薄膜中PHMB母粒最佳添加量为4%,薄膜具备强抗菌作用和良好的性能.该研究为抗菌材料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聚乙烯 薄膜材料 PHMB 抗菌 使用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PKM2基因的序列分析与组织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RT–PCR技术克隆猪PKM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PKM2基因的组织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猪PKM2基因CDS全长1 596 bp,编码53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79×104,等电点为7.96,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为稳定蛋白;PKM2蛋白含有丙酮酸激酶家族的barreldomain和alpha/beta domain 2个结构域,其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主要类型;猪PKM2蛋白序列在物种间非常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兔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显示,猪PKM2基因在肾、小肠中相对高表达,而在肝脏与肌肉中相对低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PKM2蛋白在猪3D4/21和PK15细胞中表达于细胞质,而不表达于细胞核。

关键词: PKM2基因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稻秸超高温预处理促进后续堆肥腐殖化条件优化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粪稻秸为原料,设计超高温预处理温度(75,85,95℃)、时间(2,4,8h)和通风量(0.3,0.6,0.9L/kgTS·h)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超高温预处理条件对猪粪稻秸理化特性及后续模拟堆肥腐殖质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时间和通气量对猪粪稻秸后续高温堆肥腐殖化系数影响各不相同,各因素对后续好氧发酵累腐殖化系数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大小顺序为预处理时间>温度>通气量;最佳超高温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为95℃,停留时间为4h,通气量为0.6L/(kgTS·h),与CK相比,最佳预处理参数下猪粪稻秸后续高温发酵60d腐殖化系数提高119%,腐殖质、胡敏酸含量分别增加105%、116%,而富里酸含量降低17.2%,结合预处理前后物料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超高温预处理促进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碳,促进了木质纤维素组分降解溶出,促使其更多转化为多酚,同时增加了腐殖质前体还原糖、氨基酸的含量,从而有利于腐殖质的生成.

关键词: 堆肥 腐殖质 前体物质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坦布苏病毒受体蛋白的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拓展对坦布苏病毒受体的认知,为研究其在鸭体内的感染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取9日龄SPF鸭胚制备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待细胞长成单层后提取DEF膜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筛选出DEF膜蛋白中可与坦布苏病毒结合的蛋白,经病毒辅覆蛋白结合分析(VOPBA)验证后通过LC-MSMS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同时人工合成鸭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序列的开放阅读框(1905 bp),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SP70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以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鸭HSP70血清,与DEF细胞共孵育后接种坦布苏病毒,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血清对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DEF膜蛋白中分子量约70 kD的蛋白可与坦布苏病毒结合,经LC-MSMS质谱分析和序列比对可确定该蛋白即为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重组质粒pET32aHSP70的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4 h后,SDS-PAGE检测发现在分子量约85 kD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获得的重组鸭HSP70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进行表达,且能与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以重组鸭HSP70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的抗鸭HSP70血清可封闭DEF细胞上的HSP70,而竞争性抑制坦布苏病毒感染。【结论】HSP70是坦布苏病毒感染DEF细胞的受体,可作为新的靶点用于抗坦布苏病毒药物设计。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鸭胚成纤维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受体 免疫共沉淀 病毒辅覆蛋白结合分析(VOPB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梨中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的分离、表达特点及酶活性分析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变化,结合其催化产物含量、编码基因表达特点分析,明确该酶是否参与豆梨应对镉胁迫的调控过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谷胱甘肽池组成及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RT-PCR和PCR克隆PcGRchl和PcGRcyt的cDNA和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它们在镉胁迫下转录水平变化。【结果】镉胁迫情况下,豆梨叶片GR活性上升,谷胱甘肽池中总谷胱甘肽(total glutathione,T-GS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减少、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上升,H_2O_2积累增加。豆梨叶绿体PcGRchl和胞质PcGRcyt的序列长度、基因结构及所编码蛋白特征各不相同,它们在豆梨叶片中的表达量上调以响应镉胁迫信号,以PcGRchl的转录占主导。外源GSH预处理有助于豆梨预先储存GSH,减缓镉胁迫下H_2O_2的积累,与Cd(2 mmol·L~(-1)CdCl2·2.5H_2O+Hoagland营养液)组相比较,GC(2 mmol·L~(-1),GSH预处理12 h转入2 mmol·L~(-1)CdCl2·2.5H_2O+Hoagland营养液)组PcGRchl和PcGRcyt的表达水平没有太大变化,但GR活性部分受抑制;外源BSO预处理抑制植株叶片GSH合成,镉胁迫下BC(2 mmol·L~(-1)丁硫氨酸-亚砜亚胺预处理12 h转入2 mmol·L~(-1)CdCl2·2.5H_2O+Hoagland营养液)组H_2O_2产生加剧,GR活性上升幅度变大,但PcGRchl和PcGRcyt的转录不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GSH预处理或BSO预处理,可改变豆梨叶片GSH池的组成,从而在蛋白质水平上反馈调节镉胁迫情况下GR活性。【结论】豆梨GR参与应对镉胁迫的调控过程。镉处理后,豆梨叶片中GSH减少,促使GR酶活性上升,以补充植株应对逆境所需GSH,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叶绿体PcGRchl的转录上调来实现;GSH或BSO预处理,改变植株GSH含量,从而影响GR活性,减缓或加剧镉胁迫下H_2O_2的产生,这一过程主要是在GR基因翻译后的蛋白水平上进行反馈调节。

关键词: 豆梨 镉胁迫 谷胱甘肽还原酶 活性调节 表达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肉色桃杂交后代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红肉桃不同杂交后代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野鸡红’ב银河’、‘夏乙女’ב半斤桃’、‘野鸡红’ב00-20-42’(‘霞光’בNF’)、‘瑞光18号’ב北京一线红’、‘霞脆’ב北京一线红’5个杂交组合F1代为材料,分析不同组合后代果实成熟期、果肉颜色分离情况,并对‘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后代果实形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花色苷含量、糖与酸组分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后代群体红肉桃单株与白肉桃单株比例接近1:1,符合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规律;早期成熟的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居多,白肉桃单株成熟期相对较晚,并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夏乙女’ב半斤桃’后代果形更多遗传了父本的卵圆性状;白肉桃单株花色苷平均值为0.008 1 mg·g~(-1),远低于红肉桃单株的0.068 7 mg·g~(-1);后代单株果实以甜风味为主,其中红肉桃单株甜风味占54.55%,白肉桃单株达84.3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10.93%,高于红肉桃单株的9.68%,糖组分中以蔗糖含量最高,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3.069 g·L~(-1),红肉桃单株平均值为40.087 g·L~(-1);山梨醇含量最低,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5.322 g·L~(-1),高于红肉桃的3.515 g·L~(-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不大;可滴定酸含量白肉桃单株平均值为0.207%,低于红肉桃的0.356%;酸组分中,白肉桃和红肉桃单株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89 g·L~(-1)和3.009 g·L~(-1),柠檬酸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可滴定酸最大,蔗糖组合传递力、中亲优势、超亲优势最高;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最低,仅为23.519%,中亲优势、超亲优势为负值。【结论】红肉性状在所有试验组合中均呈显性,成熟期存在明显的超亲现象。早期成熟单株果肉颜色以红色为主,后期成熟单株果肉为白色。‘夏乙女’ב半斤桃’组合F1代群体花色苷在后代单株中组合传递力低,后代果实风味以甜为主,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后代组合传递力和超亲优势明显,有助于后代果实甜风味的改进。

关键词: 红肉桃 杂交群体F1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草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土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对健康草莓土壤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地区草莓根际土壤为研究样本,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4+V5区域和真菌ITS1+ITS2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15个草莓根际土壤样本中获得4554个细菌分类操作单元OTU和1298个真菌OTU,草莓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主要的优势细菌属有16种;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主要的优势真菌属有8种。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和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共解释了61%的群落变化,各因子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土壤全氮>pH>有效磷>全钾>全磷>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理化指标均与不同优势菌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草莓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为深入研究草莓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草莓 根际土壤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保鲜对草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气调贮藏对草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颜"草莓为材料,分别在0℃、4℃、0℃空气、0℃气调等条件下进行贮藏,定期取样检测贮藏期内果实失重率、硬度、色度、抗坏血酸含量和表型等各项品质指标后,对比各指标间的差异变化。[结果]在0℃,4%CO_2+10%O_2条件下贮藏的草莓的品质最佳,贮藏至第15天时失重率仅为0.24%,硬度为518.65 N,抗坏血酸含量为0.46μg·g~(-1),显著优于其他贮藏条件(P<0.05),且能维持鲜亮的色泽、无病害发生,与对照相比货架期延长了7~9 d。[结论]0℃,4%CO_2+10%O_2处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草莓保鲜方法,可为草莓的贮运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草莓 气调 品质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产气法评价菊花粕、葡萄籽粕、杏鲍菇菌渣、豆腐渣的饲用价值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菊花粕、葡萄籽粕、杏鲍菇菌渣、豆腐渣4种非常规饲料对反刍动物的饲用价值。对菊花粕、葡萄籽粕、杏鲍菇菌渣、豆腐渣进行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并计算分级指数(GI),开展体外产气试验,记录累积产气量,测定体外干物质和纤维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推算饲料代谢能。结果显示:1)豆腐渣、菊花粕、杏鲍菇菌渣和葡萄籽粕的GI分别为39.39、30.12、29.71和14.38 MJ。2) 4种饲料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豆腐渣(83.36%)、菊花粕(59.17%)、杏鲍菇菌渣(37.50%)和葡萄籽粕(29.94%)。3)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体外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以豆腐渣最高,均大于89%;菊花粕其次,均在44%以上;葡萄籽粕和杏鲍菇菌渣较低,均小于25%。4) 4种饲料的代谢能由大到小依次为豆腐渣(8.28 MJ/kg)、菊花粕(6.49 MJ/kg)、杏鲍菇菌渣(4.25 MJ/kg)、葡萄籽粕(2.81 MJ/kg)。5)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值以菊花粕最高(3.61),豆腐渣最低(1.91)。由此可见,豆腐渣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营养价值也高;菊花粕在提供能量方面更有优势;杏鲍菇菌渣适宜进一步发酵以提高饲用价值;葡萄籽粕纤维含量高但利用率低,在饲粮中添加比例不宜过大。

关键词: 体外产气 饲用价值 分级指数 代谢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