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链球菌4型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猪链球菌4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4,SS4)分离株的病原生物学特性,试验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10株猪链球菌4型进行了多位点序列分型,通过PCR方法对猪链球菌7个保守管家基因aroA、gki、dpr、mutS、recA、thrA、cpn60进行扩增,测序后将结果上传至MLST数据库查找序列型,然后制作聚类分析图来阐明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PCR方法对7种主要的毒力基因gdh、mrp、epf、sly、fbps、gapdh与orf2进行鉴定,通过毒力因子谱来分析猪链球菌4型毒力因子的分布;以纯化的10株细菌对BALB/c小鼠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根据小鼠致死数量筛选出最强毒株,并进行新西兰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0株猪链球菌4型经多位点序列分型,6株为ST850型,3株为ST1006型,1株为ST94型;结合菌株分离地区分析发现,广东和江苏地区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江沪地区菌株出现分化现象,表现为遗传多样性;10株菌株均检测到了gdh、gapdh和orf2毒力基因,7株检测到sly基因,4株检测到fbps基因,根据毒力因子谱发现共有3个毒力基因型,gdh+sly+gapdh+orf2+型有6株,gdh+fbps+gapdh+orf2+型有3株,gdh+sly+fbps+gapdh+orf2+型仅有1株。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10株细菌均能使BALB/c小鼠死亡,其中SH1510的半数致死量低至1×108 CFU,对小鼠的致病性最强,将纯化的SH1510菌液接种新西兰兔,可使新西兰兔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并死亡。以上结果为猪链球菌的遗传进化、毒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丰富了猪链球菌病的研究。
关键词: 猪链球菌4型(SS4) 多位点序列分型 毒力因子 致病性


水杨酸调控内源H_2S缓解黑大豆铝胁迫的作用机理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铝(Al)敏感型黑大豆(SB)根为实验材料,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和组织化学实验手段,探讨了水杨酸(SA)通过调控内源H_2S信号缓解铝胁迫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1)AlCl_3处理黑大豆SB根系Al积累增加,AlCl_3与SA共处理能明显抑制Al在SB根系的累积,加入H_2S清除剂(HT)或H_2S合成抑制剂(PAG)后SB根系Al累积量增加。(2)SA使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内源H_2S水平增加1.5倍,并显著缓解Al胁迫导致的根生长抑制、活性氧(ROS)累积、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共处理HT或PAG均能够显著降低内源H_2S水平,并可逆转上述所有SA对Al胁迫的缓解效应。(3)SA降低了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尖抗氧化酶CAT、SOD和APX活性,抑制SB根系细胞ROS的产生,用HT或PAG抑制H_2S信号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4)在Al胁迫条件下,SA可进一步上调一系列耐Al基因的表达,包括外部解毒机制中的耐铝转录因子GmART1、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mCS、柠檬酸转运蛋白基因GmMATE,内部解毒机制中的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GmAlCT以及Al3+相关转运蛋白基因GmAlS1和GmNIP1;2,通过HT或PAG降低内源H_2S水平可逆转SA对上述基因表达的调控。(5)SA可提高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柠檬酸的分泌量,此效应亦可被HT或PAG抑制。研究发现,H_2S可作为SA的下游信号参与调控黑大豆(SB)响应Al胁迫的过程,为揭示植物Al耐受信号调控网络途径提供部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黑大豆(SB) 铝胁迫 水杨酸 硫化氢 活性氧 耐铝基因


发酵剂种类对羊肉香肠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植物乳杆菌、蛋白酶和脂肪酶中部分或全部组成的发酵剂添加到羊肉香肠中,相同工艺下制作出4种发酵羊肉香肠和未添加发酵剂的羊肉香肠,测定发酵剂种类对羊肉香肠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发酵剂的羊肉香肠pH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添加植物乳杆菌、脂肪酶和蛋白酶的羊肉香肠在香肠生产和储藏阶段都处于较低水平;是否添加发酵剂或添加不同发酵剂对发酵羊肉香肠的水分含量影响不大;发酵剂种类对羊肉香肠的色泽综合值无显著影响;添加植物乳杆菌、风味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羊肉香肠的TBA值要优于其他羊肉香肠,发酵剂种类对羊肉香肠的氧化程度影响显著。


单链抗体对Cry1A类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及识别差异初步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针对Cry1类毒素的经济高效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杂交瘤细胞株2D10 cDNA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 SOE-PCR)技术构建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基因,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表达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DAS-ELISA)检测方法,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分析影响scFv与Cry1A类毒素结合的关键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scFv基因,表达纯化出具有较高识别活性的scFv抗体(约28 kD),所建立的DAS-ELISA方法对Cry1Ab/Cry1Ac毒素的最低检测限(limits of determination, LOD)为20 ng/m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毒素的三维结构决定了其结合活性,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在scFv与毒素结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构建并表达获得了scFv抗体,建立了针对Cry1Ab/Cry1Ac毒素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初步分析研究了scFv与Cry1Ac/Cry1Ab和Cry1Aa的识别差异机制,为进一步改造、研究开发新型广谱scFv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Cry1Ab Cry1Ac scFv DAS-ELISA 分子对接


菘蓝开花调控基因IiAGL24的克隆和表达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开花促进因子AGL24基因在菘蓝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分析,初步探索AGL24在菘蓝花发育进程中的分子调控作用.方法:以安徽亳州菘蓝居群营养生长后期的叶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菘蓝AGL24(IiAGL2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AGL24在菘蓝不同时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iAGL24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区)长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IiAGL24基因与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AGL24序列进化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3.21%.IiAGL24在菘蓝各时期的茎、叶以及初花期的根中表达显著,且随植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其表达量增加迅速.但IiAGL24在菘蓝的花、花蕾和果实中表达不显著.结论:AGL24基因在菘蓝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达存在差异性或特异性,其广泛表达于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序中,编码典型的MADS域蛋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的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植物油的使用量逐年增加[1]。食用植物油在日常环境条件下由于氧化会发生变质。为了阻止或延缓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食品生产企业会人为添加抗氧化剂,延长食用植物油的保质期。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羟


政府补贴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改革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培育家庭农场,需要关注政府补贴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利用全国1501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监测数据,使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并结合WLS回归,分析政府补贴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农场净收益和家庭农场人均净收益,但也会促使家庭农场主过度扩大土地面积并推动土地租金上涨,造成家庭农场亩均净收益下降。具体而言,获得政府补贴可以让家庭农场净收益、家庭农场人均净收益分别提高8.12%和9.59%,但是会让家庭农场亩均净收益减少468.87元,每亩土地租金增加291.07元。为了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政府应扩大家庭农场补贴覆盖面,调整补贴思路,完善补贴政策。


敲除TMS5基因获得温敏不育粳稻新材料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温敏不育系的选育是两系杂交稻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TMS5是控制温敏不育的重要基因,在生产上也应用较广。为了加快水稻温敏不育系的选育进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武运粳7号背景下对TMS5基因进行编辑。【结果】通过测序从22株T_0代中筛选获得6株纯合的突变体,分析发现6个纯合的突变体产生了相同的遗传变异,都在TMS5基因第2外显子44 bp和45 bp之间插入碱基"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通过细胞学观察和人工辅助授粉证实获得的株系花粉败育而雌配子正常发育。【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对温敏不育基因TMS5基因进行编辑可以快速获得粳型温敏雄性不育系。
关键词: 粳稻 CRISPR/Cas9 温敏雄性不育系


超声辅助皂化提取禾谷镰孢菌中麦角甾醇及其HPLC分析
《分析试验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辅助皂化法提取禾谷镰孢菌中的麦角甾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对影响麦角甾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皂化碱含量、提取温度、液固比及超声时间进行优化,并建立其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中麦角甾醇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碱含量0. 034 g/mL、温度36℃、液固比200 mL/g、超声时间8 min,禾谷镰孢菌中麦角甾醇提取量为0. 88 mg/g,与模型预测基本一致。麦角甾醇的线性范围为3. 125~200μg/mL,相关系数0. 9997,平均回收率在82%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