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多亲本导入系聚合派生群体对干旱和低氮选择响应的初步定位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以广亲和强优势恢复系"中413"为轮回亲本、以10份优良品种作为供体亲本,经过1次杂交,2次回交和3次自交,育成一套多亲本导入系群体,在常规水田、干旱和低氮条件下种植并目测筛选,将入选导入系相互杂交,F2代及其派生家系分别在干旱与低氮条件下种植,目测筛选获得112份导入系聚合后代株系。在上海和海南两地鉴定这112份导入系在干旱(DT)、低氮(LN)、干旱和低氮耦合(DTLN)、正常水肥管理(CK)下的表型,导入系的平均单株产量在两地DTLN和CK处理中均大于轮回亲本。利用117个SSR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对单株产量与标记数据进行单向方差分析,定位到41个与抗旱和耐低氮相关的QTL,其中6个位点在不同的处理中被重复检测到,另有17个位点与导入频率的卡方检验结果重叠。通过连锁不平衡(LD)分析,11个产量相关位点表现出对干旱、低氮选择的同时响应,反映出针对抗旱性和耐低氮特性的聚合育种效应。
关键词: 水稻 多亲本导入系 聚合派生株系 旱性 耐低氮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寄生选择性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2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寄生选择性,并建立了2种寄主共存时的被寄生模型。主效分析表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被寄生虫数均随寄主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淡足侧沟茧蜂对2种寄主无明显的选择性,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幼虫共存时的选择寄生比率分别为0.5211、0.4788。在人工繁殖淡足侧沟茧蜂时,可以利用易于人工繁殖的斜纹夜蛾做为繁蜂寄主,提高淡足侧沟茧蜂的繁殖速度,降低繁蜂成本。在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期,可保护利用淡足侧沟茧蜂来控制蔬菜夜蛾。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国内部分城市农家乐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五种农家乐模式,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具有的各项功能。不同的模式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


水稻苗期生长对缺磷响应的QTL定位(英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缺磷是抑制全球水稻产量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Asomonori(粳型)/IR24(籼型)杂交重组自交株系,对5个水稻苗期性状(相对苗高、相对根长、相对根重、相对苗重以及相对总重)在缺磷条件下的响应QTL进行定位。共检测到20个水稻苗期生长对缺磷响应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4QTLs)、第4(4QTLs)、第5(2QTLs)、第7、第8(4QTLs)、第9(2QTLs)、第11(2QTLs)和第12号染色体上,其中13个QTLs位于与C3029C、XNpb302、C621B、C621C、R2976和C1263分子标记紧密连锁的6个基因组区域上。另外,每个性状均能从双亲中检测到正负效应QTL位点,这些能解释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出现超亲和连续分布的现象。本文主要报道了水稻第5、第7和第11染色体上存在水稻苗期生长对缺磷响应的QTL位点。研究表明,该结果及其中检测到的QTLs两侧的连锁分子标记可用于水稻苗期耐低磷性分子育种。


长江河口九段沙下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
《生态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4—12月逐月对长江河口九段沙下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与样品采集,通过对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植物样品中N、P、K元素含量分析与生物量测定,揭示了下沙主要类型湿地的植物N、P、K元素的含量、分布、贮量与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N、P、K元素含量、分布、贮量与动态特征均各具特点。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构件营养元素含量与分布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在不同植物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含量排序的差异明显。N、P、K贮量分布特征因湿地植物种类、构件以及生物量不同而异。植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与营养元素含量相比,生物量是制约植物营养元素贮量的主要因子。下沙湿地3种湿地植物及其构件的营养元素含量与贮量一般都低于上沙湿地。3种湿地植物营养元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一般生长初期营养元素含量高,生长停滞期含量低。3种湿地植物N、P、K含量的动态特征存在差异,总趋势为N、P、K含量随生长过程的进行而下降,相对下降速度排序为:K>N>P。受局地环境条件影响,上沙与下沙湿地的植物N、P、K元素的含量、分布、贮量与动态变化特征存在差异。


水稻导入系聚合派生耐旱株系的培育和导入遗传成份的分子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 2010 CSCD
摘要:以中413为轮回亲本,C418和粤香占为供体材料,分别培育导入系并进行抗旱筛选,入选株系互相杂交,培育导入系聚合派生株系(introgression-linepyramiding-derived-lines,ILPDLs),经过大田和根管栽培条件下的抗旱性重复鉴定,获得1对营养生长期对干旱胁迫具有强耐受力的姊妹系(KH168,KH172)。以典型旱稻品种IRAT109和轮回亲本中413为对照,KH168和KH172在大田干旱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在对照品种严重卷叶和大量叶片枯死情况下,KH168和KH172维持较好的叶片生长状态,卷叶和叶片枯死显著减低。利用351个多态SSR标记检测2个株系材料的基因型,发现KH168和KH172分别有81个和77个导入片段,在12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大部分染色体上的导入遗传成份由2个供体亲本共同提供。


水稻OsGRAS1启动子的克隆及多样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克隆水稻抗旱QTL区段内抗旱相关基因OsGRAS1上游1 332 bp的调控元件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典型的真核生物核心启动子结构,并且包含多个与干旱胁迫相关和激素应答的调控元件;根据该序列在93-11和日本晴的同源序列间存在的插入缺失位点设计引物,在120份稻种资源中对OsGRAS1启动子片段进行序列多样性分析发现,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启动子序列,其中Ⅳ型OsGRAS1启动子比其他3种类型多了3个顺式作用元件:MYB1LEPR,GT1CORE,NTBBF1ARROLB。每种序列类型选取1份材料,进行冷、盐、外源ABA和PEG胁迫处理,分析其下游基因OsGRAS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Ⅳ型材料的启动子对ABA和PEG处理较其他3种类型更敏感。
关键词: 水稻 OsGRAS1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胁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