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丙酸杆菌代谢物摇瓶补料分批发酵条件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代谢物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中的最适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旨在为丙酸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摇瓶分批发酵条件下,以丙酸杆菌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dia)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以未补加碳氮源处理为对照,从发酵第4~7天,每隔24 h补加1次不同质量浓度的复合碳源(m(乳酸钠)∶m(葡萄糖)=3∶1)、不同氮源(胰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每天取样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后对获得最佳补料条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补料时间。【结果】从发酵第4天开始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和2 g/L酵母粉时,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菌活性在第8 d最高,为33.47 A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8 AU/mL(P<0.05);每隔24 h补料1次与每隔12 h补料1次,对提高抑菌活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在分批发酵过程中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2、g/L酵母粉,可以明显提高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


一种真姬菇菌种质量整合定量评价方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真姬菇菌种质量的预判性指标,通过液体培养、可见光谱分析与结实性试验,开发了一种真姬菇菌种质量评价方法,并确立评价用培养基质组成(ρ/g L-1):马铃薯200.0,乳糖20.0,NH4NO3 2.0,MgSO4.7 H2O 0.5,KH2PO4 1.5,溴百里酚兰0.06,pH 7.0.结果显示,脱色率分别与单瓶产量、有效子实体数量及单个子实体重量呈极显著相关性.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提出脱色率与菌种质量加权关联系数间拟合方程及显色反应与菌种质量加权关联系数间拟合方程:YDR=-221.26X2+490.75X-210.75;YCR=7.7379X-1.7118.拟合方程可用于真姬菇菌种质量的整合定量评价.表3参9


不同水平Cl~-对西瓜幼苗膜脂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瓜多代自交系17C04与JX-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Cl~-对西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l~-胁迫条件下,2个品系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Cl~-浓度升高,2个品系的SOD、POD活性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CAT活性则逐渐降低;2个品系的GSH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均显著高于对照;JX-2的AsA含量逐渐增加,而17C04的As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Cl~-条件下,JX-2幼苗叶片的SOD活性、AsA含量均显著高于17C04;相对电导率则显著低于17C04。


我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公共设施选址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目前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公共设施选址的原则和技术路线,并以上海市新桥镇公共设施为例,用Visual Basic 6.0+Mapobjects 2.0开发出的韦伯型设施区位分析系统进行了选址实践。


两种灵芝多糖组分单糖组成分析及其对5-氟尿嘧啶抑制小鼠肿瘤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两种灵芝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并考察其对5-氟尿嘧啶(5-FU)抑制小鼠肿瘤的影响。方法:采用DEAE离子柱层析和离子交换型大孔树脂结合超滤,制备得到两种灵芝多糖组分BW和GLB。对两个样品的糖含量、单糖组成及比例进行比较分析;并将两种多糖组分与5-FU联合使用治疗小鼠肿瘤,比较抑瘤率和脾脏指数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BW和GLB两个组分糖含量接近,分别为54.28%和51.64%;单糖组成相同,主要都由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单糖比例有差异,GLB所含的葡萄糖和甘露糖的比例高于BW。动物实验结果表明,BW与5-FU合用可明显增强5-FU对小鼠肿瘤的抑制率,GLB对5-FU引起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两种灵芝多糖组分对5-FU抑制小鼠肿瘤的影响不同,BW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GLB具有减轻5-FU骨髓抑制副作用的效果。


四种忍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地中海荚蒾(Viburnum tinus L.)、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mum Ker Gawl)、锦带花[Weigela florida(Bunge)A.DC]和欧洲雪球(Viburnum opulus L.)。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茎段。


纳他霉素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草莓保鲜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的壳聚糖为涂膜基质,分别与质量分数为0.005%、0.010%、0.020%、0.040%的纳他霉素复合,对草莓果实进行涂膜,比较与不涂膜处理和仅用1%壳聚糖涂膜液处理在常温贮藏下对草莓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他霉素壳聚糖复合涂膜液均能降低草莓果实水分散失,延缓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果实相对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其中,0.020%纳他霉素壳聚糖复合保鲜液对草莓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采后7d失水率仅为7.59%,并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延缓草莓果实采后衰老,延长了草莓果实贮藏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