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植物根际芽胞杆菌促生防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环境友好型、高效安全的有益芽胞杆菌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本文总结并系统阐述了芽胞杆菌在寄主植物上的定殖以及对寄主植物增效防病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综述了植物根际芽胞杆菌在促进农林作物生长以及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植物根际芽胞杆菌需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及其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根际芽胞杆菌 促生 防病 定殖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梨园主要病虫害"4+1次"用药防控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梨园病虫害管理,本文根据多年的田间实践,总结出黑龙江省梨园主要病虫害“4+1次”用药防控技术,1次石硫合剂清园和4次常规药剂防治就可达到防治效果,比常规用药减少约3~4次,节约农药成本500~600元·hm-2,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安全梨果。

关键词: 梨园 主要病虫害 “4+1”次药剂防治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量与栽培密度对'龙大麻3号'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研究

园艺与种苗 2021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与栽培密度对‘龙大麻3号’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方法]以‘龙大麻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3次重复,记录分析其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种植密度在300万株/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80、70、14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结论]为工业大麻栽培肥料使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良种良法一体化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施肥量 栽培密度 工业大麻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苗减氮对稻田氮素流失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增苗减氮的栽培方式对水稻的氮素流失及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氮磷流失防控奠定基础。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增苗减氮处理对地表径流氮素流失、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减少和秧苗数的增加总氮流失量显著降低,插秧前流失量占全生育期60%以上,总氮流失量最高为常规处理(T2)达到11.80 kg/hm2,T3~T6处理比T2降低13.42%~53.52%。与T2处理相比,T3~T6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86%~28.99%,偏生产力提高3.40%~24.98%。随着施氮量的降低和秧苗数的增加氮素盈余量降低,T2~T6处理氮素盈余量分别为20.55 kg/hm2、15.23 kg/hm2、16.10 kg/hm2、6.33 kg/hm2和-10.62 kg/hm2。该试验表明适度的增加秧苗密度、减少氮肥投入能够减少氮素流失,提升氮素利用效率,保障土壤氮素平衡。

关键词: 增苗减氮 水稻 氮素流失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粮食安全,进一步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建设、主粮化发展及产品研发的优势。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即良好的鲜薯种植、科技研发和产业延伸基础,并总结了存在问题,包括脱毒种薯普及率不足、优良新品系缺乏、马铃薯精深加工发展缓慢等,并提出了提升产区种植管理水平、提高脱毒种薯普及率、加快种薯资源的研发及建设马铃薯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马铃薯 黑龙江 产业优势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软枣猕猴桃研究进展

辽宁林业科技 2021

摘要:软枣猕猴桃作为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生物活性成分多样的药食同源性植物,是水果市场的畅销产品,同时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良好功效,现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推动软枣猕猴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系统总结了北方软枣猕猴桃在药用价值、果实贮藏加工、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开发利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冷环境对民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寒冷环境下民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试验按照饲养温度和时间将18头体重约为95 kg的230日龄的健康民猪随机均分为3组,即常温组(舍内,15~25℃)、低温36 h组(试验结束前36 h置于舍外半敞式大棚内,-15~-25℃;之前置于舍内,15~25℃)和低温21 d组(舍外半敞式大棚内,-15~-25℃),每组6头。试验结束后,试验猪全部屠宰,取1 g左右背最长肌样品,采用qPCR技术分析寒冷环境下民猪骨骼肌四种肌纤维类型(MyHCⅠ、MyHCⅡa、MyHCⅡx和MyHCⅡb)、肌红蛋白(M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以及FoxO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寒冷环境下36 h,试验民猪的MyHCⅠ、MyHCⅡa和Mb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MyHCⅡx、MyHCⅡb和FoxO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常温组差异不显著(P>0.05),PGC-1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常温组(P<0.01);寒冷环境下21 d,MyHCⅠ和PGC-1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MyHCⅡb和FoxO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Mb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常温组(P<0.01),MyHCⅡa和MyHCⅡx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常温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寒冷环境下民猪背最长肌中酵解型纤维含量减少,氧化型纤维含量增多,增强了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同时诱导Mb和PGC-1α基因表达,抑制FoxO1基因表达,促进了肌纤维由酵解型向氧化型的转化。

关键词: 寒冷环境 民猪 肌纤维类型 相关基因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浅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摘要:随着农业耕地土壤流失的加快,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成为提高农业科技化程度、应对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以玉米秸秆五化利用方式中占比重较大的、可行性与适应性较强的秸秆肥料化为研究对象,从技术模式、阶段成果、存在问题、政策建议4个方面进行分析,为高效利用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资源提供可行性方案与建议。实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对保护耕地、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工作岗位、发展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肥料化 技术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黑科6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满足第四积温带区域在生产上对早熟优质高产抗倒伏大豆品种的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大豆一室选育出了大豆新品种黑科60,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80003)并推广种植,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90024)并推广种植。黑科60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使用“垄三”密栽培模式表现最佳。本文简要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种植区域及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黑科60 大豆 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东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商品率位居全国首位。本文从生产布局、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并对黑龙江省玉米单产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的策略。

关键词: 玉米 单产 限制因素 策略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