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土壤磷素解吸模型及其特征值的作物效应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效磷数量和强度及其缓冲系数是评价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解吸实验、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磷解吸特性及其与供试蔬菜的效应。38个磷素解吸实验表明,土壤镉解吸模型的修正式能很好地模拟土壤磷素解吸动态特征,有32个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磷解吸模型可同时求得表征土壤磷有效性的磷可解吸数量Q和土壤溶液初始磷浓度Cli及其缓冲系数b。盆栽试验表明,土壤磷解吸特征值Q和Cli与空心菜(Iponoea aqatica)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吸P量有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且与土壤类型无关。田间试验表明,Q值与供试蔬菜鲜重产量亦有显著水平的抛物线型关系,可求得试验条件下空心菜和莴苣(Lactuca sativa)磷肥施用的Q值临界指标分别为11mg/kg和13mg/kg。解吸模型研究为评价土壤磷素有效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土壤 解吸 模型 作物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微卫星DNA分析

台湾海峡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Ucdcg153、157、202微卫星引物对福建两个太平洋牡蛎(学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养殖种群进行扩增分析和序列测定.与采自漳浦旧镇的近江牡蛎(C. ariakensis)比较,前者对以上三种引物全部呈阳性反应,后者只对Ucdcg157显阳性.与Genebank提供的相关序列比较,福建太平洋牡蛎与Genebank样品应属同源,其中漳浦霞美和厦门白礁的样品则可能代表同一种群的两个衍生品系.本项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近亲繁殖的育苗方式已经导致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裂化;任其发展不利于维护良种优势.本次采集的样品中未发现显示葡萄牙牡蛎、熊本牡蛎和美洲牡蛎微卫星特征的个体.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近江牡蛎 微卫星DNA 种群裂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引圆叶决明辐射变异后代新品系(86134-32-3)的若干特性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60Coγ射线辐射闽引圆叶决明86134牧草种子种植后代中筛选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变异后代新品系86134-32-3。M4代田间小区品比试验表明,与原品种86134相比,新品系植株叶子生长数、干物质含量、粗脂肪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单位产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植株茎叶比大幅度下降。新品系植株的其余营养成分、包括生殖生长期在内的农艺性状均保持原品种特性。

关键词: 辐射 新品系 闽引圆叶决明 诱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成分分析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7 CSCD

摘要:采用日立L8800全自动高速氨基酸分析仪,从福建柘荣产太子参中检出18种氨基酸,全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77.7g.kg-1,其中精氨酸(Arg)高达20.8 g.kg-1;此外,还发现太子参中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质量分数高达16.5 g.kg-1。采用RT-HPLC(柱前衍生-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检测质量分数为20.5 mg.kg-1,验证了HPCEC(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柱后衍生法)氨基酸自动分析结果。

关键词: 太子参 氨基酸分析仪 精氨酸 γ-氨基丁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抑菌作用及其小区防效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分离自土壤的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的防治效果和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K-2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为83.82%、74.70%。该菌株能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当其无菌滤液终浓度为15%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1.69%。JK-2菌株对病菌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JK-2菌株可造成菌丝消解、产生泡状物、破坏生长点、引起细胞内含物外溢。

关键词: 拮抗细菌 番茄枯萎菌 抑制作用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闽江中上游流域福建省内的25个县(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5年全年排放入水环境的CODC r、TN和TP分别为102050.5、66578.56和20712.41 t,各占53.90%、35.16%和10.94%;总等标排放量为280 506.1×106m3,其中CODC r、TN和TP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6803.368×106、66578.55702×106和207124.1×106m3,污染率指数分别为1.64%、21.30%和77.07%,故磷和氮是该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排在前3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养分)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其污染率指数分别为45.78%、30.60%和11.29%,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7.67%,是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2)各县(市)间相比较,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闽清县居第一位,达24 520.6×106m3,污染率指数为8.74%;浦城县和建瓯市次之,等标排放量分别达21968.64×106和20790.39×106m3,污染率指数为分别为7.83%和7.41%。不同县(市)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闽清县、屏南县、政和县等是以农田水土(养分)流失为主要污染源,泰宁县、邵武市等是以水产养殖为主要污染源,因此,不同县(市)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有所侧重。最后提出了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关键词: 闽江中上游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 调查评估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青黛无机元素组成SEM/EDS、ICP-AES及IR分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 CSCD

摘要:建青黛为一种道地药材,其原植物为马蓝Baphicacanthus cusla(Nces)Bremek。本研究电子探针显微观察表明建青黛呈矿质状微粉未,颗粒的粒径约为10~100μm;X-射线能谱扫描分析(X-ray EDS)结果表明:青黛的元素构成(Mg,Al,Si,P,S,Ca,Mn,Fe)是相对稳定和有特征性的,主体元素为Ca(相对含量达76.9%~82.6%)。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结果表明:其钙(Ca)、镁(Mg)、铁(Fe)、钾(K)、锂(Li)和锰(Mn)等元素含量含量分别为33.25%、3.97%、0.77%、0.54%、0.19%和0.14%。建青黛呈现特定的红外光谱图谱,并具有相对稳定的碳酸根特征性强吸收峰(1460.80~1461.28 cm-1),在873.75~873.97 cm-1处均有一较强的吸收峰,3422.92~3434.38 cm-1处也均有一较宽的吸收峰。

关键词: (建)青黛 显微形态 元素组成 X-射线能谱扫描分析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IS支持下的福建省秋花生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福建省耕地为评价对象,借助GIS与数学模型对福建省秋花生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宜秋花生用地面积75.6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5.18%。全省宜秋花生用地质量总体一般,其中最适宜秋花生用地面积12.60万hm2,适宜面积55.56万hm2,分别占宜秋花生用地总面积的16.66%和73.43%。秋花生最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漳州、泉州、福州、龙岩、莆田和厦门市,合计面积12.24万hm2,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97.14%;荚果发育期的低温、灌溉条件总体较差,以及耕层浅薄是福建秋花生用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GIS 烤烟 适宜性评价 限制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耕地土壤硫肥效应及其临界指标研究

土壤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硫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根据多年多点田间试验和土壤有效硫测定,研究福建主要粮经作物的硫肥效应、土壤有效硫临界指标和耕地土壤硫肥力状况。64个田间试验表明,福建主要农作物施用硫肥平均增产10.5%,增产幅度是旱作物>水稻>香蕉;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有效硫临界指标分别为23mgkg-1和25mgkg-1。根据全省372个耕层土样有效硫测定结果,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为27.6mgkg-1,低于土壤有效硫临界值的样品数占57.0%,其中,闽东南地区耕地土壤有效硫缺乏程度比闽西北地区高;在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中,旱地土壤有效硫总体比水田匮乏,旱地土壤有效硫平均含量是茶果园>菜园>农地,其中,农地土壤有效硫低于临界指标的样品占75.3%;水田中不同土种的土壤有效硫含量以埭田最高,灰沙泥田为最低,旱地则以灰赤土最高而风沙土最低。

关键词: 土壤 有效硫 临界指标 硫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芝超细粉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菌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紫芝Ganoderma sinense(“闽紫96”,HMAS 77207,阔叶树枝桠材或边材栽培)超微粉碎加工成500目的子实体超细粉。激光粒度分析表明:紫芝超细粉的表面积到834.18m~2/kg,中位径(D50)为12.68μm。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紫芝超细粉挥发油中分离到35种成分,出峰时间为7.872~30.239min,确定了其中32个成分,占相对含量的88.642%;绝大多数成分为脂肪族化合物(67.216%),主要成分(20.67%)为2,6-二叔丁基一苯酚为芳香族化合物,还检出2种杂环族化合物。

关键词: 紫芝 超细粉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