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缓/控释肥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其展望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缓/控释肥研制和开发是肥料领域的热点,其对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缓/控释肥料的类型、最新研究动态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近年来国内外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方向。


外源La对种植圆叶决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圆叶决明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分析研究了稀土元素La对红壤-牧草系统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高浓度La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La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但对细菌和自生固氮菌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土壤细菌、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对La的敏感性均大于真菌。对La浓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生物学参数模拟的计算结果表明,La对土壤放线菌和真菌以及自生固氮菌的半抑制浓度值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L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具有减弱的趋势。


籼稻脂肪酶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籼稻材料PT46(高脂肪酶活性)和WP20(低脂肪酶活性)及其F2群体进行了脂肪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和遗传分析。χ2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表现型分布符合1∶2∶1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脂肪酶活性高低由1对单基因控制,低脂肪酶活性为隐性性状。结合SSR分子标记,以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脂肪酶活性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上,与SSR标记RM7和RM232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8cM和4.1cM,暂命名为la(lipase activity)。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以种子发芽率和老化指数评价两亲本及其F2群体的耐储藏特性,结合所测定的脂肪酶活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脂肪酶活性高的材料,发芽率降低迅速,老化指数增加很快,而脂肪酶活性较低的材料,老化指数变化相对较慢,即脂肪酶活性低的材料较耐储藏。经10、20d人工加速老化处理后的种子老化指数与种胚脂肪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5**和0.4703**,表明老化指数与脂肪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脂肪酶活性 定量分析 遗传分析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定位 耐储性


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及部分水稻品种(组合)抗病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2003-2006年从福建省主要稻区分离挑选的9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国际水稻所CO39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6个鉴别品种和部分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株分别属于14个毒性类型,优势类型和亚优势类型分别是I34.1和I35.1,其对8个福建主栽品种的毒力频率分别为51.96%和60.23%.2003-2006年各年度的菌株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324、0.5541、0.6000和0.7699.相邻年度间的病菌毒性类型相似率分别为57.14%、54.55%和46.15%.说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在各年份间的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CO39-NILs中C101LAC(Pi-1),育种亲本中R527、亚恢627、多系1号和谷丰A,主栽品种中D优527、D奇宝优527和T优5537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好,抗性表现均为抗(R);95个新育成的品种中表现抗(R)和中抗(MR)的分别占16.84%和22.11%,其中新品种谷优5188、特优18、天优3301、Ⅱ优907、Ⅱ优516和D奇宝优5号的抗性频率高于90%,且对田间叶瘟和穗瘟的抗性表现较好,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及其所携带的基因是福建省育种的良好材料.


芘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培方法探讨芘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芘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对幼苗株高、根长和叶面积显著抑制;芘处理的小白菜幼苗叶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则显著提高,且质膜透性随着芘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高浓度芘处理的小白菜幼苗叶内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提高。


种番鸭减蛋综合征病毒六邻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PCR技术从表现产蛋异常的种番鸭分离鉴定的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E05株中分段扩增六邻体蛋白基因,分别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对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均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结果表明,E05株六邻体蛋白基因长度为2733 bp,共编码910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株病毒与鸡源EDSV 127株和鹌鹑源EDSV QU株六邻体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6.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3%.
关键词: 种番鸭 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 六邻体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新型专用肥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配制新型白菜专用肥(N∶P2O5∶K2O=16∶7∶13),设5个肥料处理,比较了新型专用肥、普通肥料和俄罗斯复合肥对大白菜的施用效果。[结果]新型专用肥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等养分比例的肥料,新型专用肥可增产10.0%;与俄罗斯复合肥(N∶P2O5∶K2O=16∶16∶16)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的新型专用肥可增产20.0%。新型专用肥能明显改善大白菜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2.7~3.4 g/100 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还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氮、磷、钾比普通肥料分别提高3.4%、2.4%和9.8%,比俄罗斯复合肥分别提高-0.1%、10.0%和9.5%。[结论]研究开发新型专用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新型专用肥对花生结瘤·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添加剂在复混肥中的功效。[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新型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结瘤、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加入添加剂的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结瘤的抑制作用较小,促进根瘤发育,加入复合添加剂的花生专用肥的促进效果更好,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施用花生专用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产量,分别比习惯施肥和俄罗斯复合肥处理增产17.1%~21.0%、11.8%~15.7%,花生全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大大高于习惯施肥和俄罗斯复合肥处理。[结论]该研究为新型肥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