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Pb对不同水稻品种籽粒中Pb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在外施PbCl2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稻米对重金属元素Pb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b处理下,水稻糙米中Pb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水稻品种的籽粒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敏感性不同,以此可找出适合污染地区种植的品种。


~(60)Co γ射线辐照对3种国兰生长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铁骨素’建兰、‘十八学士’建兰、‘长汀’墨兰3种国兰成熟植株进行辐照,对各处理植株的新长幼芽、假鳞茎、花期、植株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显示:在10~50Gy剂量范围内,受照植株成活率随剂量的加大下降,而辐照效应却增强。不同品种的国兰耐辐照能力有所差异,‘长汀’墨兰>‘铁骨素’建兰>‘十八学士’建兰;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耐辐照能力也有所不同,成熟假鳞茎>幼芽>花芽;植株形态变异一般只在VM1代的幼芽上有所发生。3种国兰成熟植株辐射诱变适宜的处理剂量为16~18Gy。
关键词: 国兰 ~(60)Coγ射线 辐照剂量 生长效应


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亲本材料CBB23进行回交转育和农艺性状改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检测目的基因,快速获得了12份具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稳定材料。采用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对该12份材料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筛选出1份高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新恢复系材料。应用3个不同的不育系对该恢复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该恢复系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及产量潜力。
美洲大蠊对肉鸡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对照组、抗生素组和美洲大蠊虫粉组(分别添加2%、1%和0.5%美洲大蠊虫粉)5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将495羽1日龄快长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为15组,每组33羽,测定肉鸡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1)6和10周龄鸡均以2%虫粉组的免疫器官指数最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以2%虫粉组最高,与其他4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球蛋白含量均以2%虫粉组最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随虫粉剂量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流感抗体和新城疫抗体效价以2%虫粉组最高,攻毒后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2%虫粉组最低,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2)4、6、8和10周龄鸡的血清总SOD活力均以2%、1%虫粉组最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MDA含量均以2%虫粉组最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GSH-PX活力均以2%、1%虫粉组最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显著(P<0.05).可见,日粮中添加美洲大蠊虫粉能提高肉鸡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


山地丘陵坡地逆温效应对果树避冻的影响
《山地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3个县8个山坡地的考察,探索山地丘陵坡地逆温效应对果树避冻的影响。试验对三年来冬季观测到日最低温度(td)进行拟合处理,运用趋势线分析探究温差(△td)与相对坡位(G)之间的总体趋势,采用相关回归方差分析方法对△td与G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td与G相关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对于高差(△H)<50m的山坡,晴夜最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越近坡顶,最低气温越高;对于76m≤△H<150m的山坡,在该山坡相对坡位0.63以上,晴夜最低气温常出现最高,逆温效应明显。总高差不足150m山坡最大逆温效应出现的坡位G与山坡总高差成反比,即随着△H的增加,最大逆温效应出现的坡位G值逐渐变小。利用这些结果进行果树科学合理建园,发展山区特色果业,对不耐寒果树安全避冻意义重大。


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505个样点表层(0~20 cm)土壤磷素的化验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土壤磷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属中等水平,全磷含量达(0.73±0.18)g.kg-1,速效磷含量达(21.31±16.08)mg.L-1。土壤全磷空间分布总体上呈团状或块状,其中高值区(>0.80 g.kg-1)主要分布于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以及山东、安徽、江苏三省交汇处,并由黄淮海中部地区向南北方向逐渐减少;低值区(<0.50 g.kg-1)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南北两地。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小团块状分布,其空间分布较全磷复杂。高值区(>24.0 mg.L-1)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的中部地区,并向东北和正南方向减少。低值区(<12.0 mg.L-1)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南、北部边缘。全磷和速效磷高值区主要分布区地理位置大体一致,均是在黄淮海平原中部区域一带,并以此区域向北降低。不同土壤类型由于成土母质本身含磷量空间分布差异,产生了土壤磷素空间变异。土壤质地、磷肥使用量及部分理化性状影响土壤磷素含量。
龙眼14-3-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Lour.)为试材,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花芽中获得了调控蛋白14-3-3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479618(GI:218202931)。该cDNA全长1121bp,包括一个78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1个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显示14-3-3cDNA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14-3-3mRNA在龙眼叶芽、叶片、花芽和成熟的花中都有表达,但在花芽中表达量最大。构建了pET14-3-3原核表达系统,将14-3-3全长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4kD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该蛋白为14-3-3蛋白。


家蝇乙酰胆碱酯酶的纯化、生化性质及其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EA亲和层析法对家蝇AChE进行纯化,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ATChI浓度、DTNB浓度对AChE活性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杀虫剂对纯酶和粗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EA纯化倍数为672.36,产率为34.68%;当温度为35℃时,粗酶和纯酶的AChE活性最高;当pH=7.2时,纯化后AChE的活性最高,随后随着pH的升高AChE的活性反呈下降趋势;当pH=7.8时,粗酶AChE活性最高;当底物浓度的2500μmol·L-1时,纯化AChE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底物浓度为1500μmol·L-1时,粗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粗酶和纯化的AChE活性的两个波峰出现在DTNB浓度为0.2mol·L-1和0.4mol·L-1时;仲丁威、乙酰甲胺磷、速灭威、甲胺磷、毒死蜱、克百威、抗蚜威、灭多威和辛硫磷等9种杀虫剂对粗酶和纯酶AChE的IC50比值都大于6,甲萘威对纯酶和粗酶AChE的IC50比值为4.826,二嗪磷的为1.184,三唑磷的为0.099。


不同品种水稻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提取土壤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了不同品种水稻对稻田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土壤具有丰富的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且氨氧化古菌种类更多;不同品种水稻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天A/Km71"、"闽优1027"和"Km62/1027"3个品种相似性较高,且明显不同于其余3个品种;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在不同土层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以"天A/Km71"和"Km62/1027"的表土与根际土氨氧化古菌群落组成差异最大。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及土壤层次对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一定影响,证明氨氧化微生物尤其是氨氧化古菌在稻田土壤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水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根际土 群落结构 PCR-DG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