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抛栽水稻产量、品质及钾吸收转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以常规稻美香占、杂交稻天优9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水稻钾吸收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美香占、天优998均以3∶5的配施比例效果最好,产量分别达9.79、10.80 t/hm2,分别比纯化肥处理增产27.97%、21.21%。此外,适当比例的有机肥、化肥配施有利于改善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水稻生育期钾素的吸收与成熟期钾的转运;水稻收获后,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当有机肥比例超过一定值后,可能会导致水稻前期养分不足,后期贪青晚熟,降低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EsxA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动物医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Ⅶ型分泌系统(T7SS)是近年来发现的分泌系统,分泌两种胞外蛋白,EsxA基因编码的ESAT6蛋白和EsxB基因编码的CFP-10蛋白。分泌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促进细菌从巨噬细胞吞噬体逃逸、影响巨噬细胞凋亡及裂解细胞等生物学功能,与致病性密切相关。以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模板,克隆到294bp的EsxA基因,将目的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经测序,目的序列与无乳链球菌EsxA基因同源率在99%以上。EsxA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重组载体在28℃、0.5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表达量最大,可溶性表达。将纯化的ESAT6蛋白免疫Balb/c鼠,成功制备ESAT6蛋白鼠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ESAT6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无乳链球菌ESAT6蛋白的免疫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Ⅶ型分泌系统 无乳链球菌 EsxA基因 克隆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对两种果树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联合毒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35∶35的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286 3;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8∶66、6∶77和4∶88的混剂对香蕉尾孢叶斑病菌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相加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299 9、1.378 0和1.390 7;综合考虑混配经济效益和降低病原菌对吡唑醚菌酯产生抗性风险等因素,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以质量比1.35∶35~8∶66进行混配较为合理。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代森锰锌 荔枝霜疫霉病菌 香蕉尾孢叶斑病菌 联合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冬瓜的病毒病原种类鉴定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在我国主要冬瓜产区采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病叶材料105份,根据葫芦科作物上常见的5种病毒病原的C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105份待检冬瓜材料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表明:5对特异引物可分别在105份待检材料的95份中检测到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4种病毒,未检测到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并且发现不同的冬瓜主产区致病的病毒种类有较大差异;同时还发现,在这些待检样品中4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较普遍,其中以PRSV与WMV组合最常见,占复合侵染现象的31.25%;未发现有4种病毒复合侵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羟基腈水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基因家族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体内羟基腈水解酶(HNL)催化羟基腈类化合物水解,释放氢氰酸,抵御害虫和病原菌的侵害。橡胶树是产氰植物,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橡胶树有6个HNL基因,在分子进化分析中与大戟科其他植物的HNL基因聚为一类,与十字花科等植物的HNL亲缘关系较远,说明大戟科HNL基因的重复发生在与十字花科等植物分化之后,大戟科植物通过HNL基因的重复强化对病虫害的防御作用。通过RT-PCR从橡胶树热研7-33-97品系中克隆了其中最重要的1个HNL蛋白编码基因Hb HNL-1。该基因c DNA序列全长1 003 bp,阅读框771 bp,编码257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29.2 ku,理论等电点为5.7。定量PCR分析表明,Hb HNL-1在初生胶乳中的表达量是次生胶乳中的100多倍,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为成熟叶片的8倍。说明橡胶树的幼嫩组织器官是Hb HNL-1的重点防御部位。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HbHNL-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火蚁与黑头酸臭蚁上颚形态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环境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Fabricius和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的上颚类型及形态特征。头宽和上颚长度测量结果表明:两种火蚁的头宽和上颚大小具有连续性特征,黑头酸臭蚁工蚁仅1个类型,3种蚂蚁中黑头酸臭蚁的上颚最小,其前端具4个锋利切齿叶,后部有一排小而钝的臼齿叶,上颚内缘较光滑。在形态上,红火蚁的大、中、小型工蚁与热带火蚁工蚁的上颚区别不大,表面纹理光滑,都具4个锋利小齿,上颚内缘也比较光滑;热带火蚁兵蚁上颚仅3个小齿且较钝,其上颚内缘凹面比两种火蚁工蚁的深且纹理粗糙,推测红火蚁工蚁不仅用于筑巢,还用于防御,而热带火蚁兵蚁的强壮上颚可能主要用于磨碎食物,而非保卫蚁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Mi-eft2基因RNAi沉默效应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方根结线虫延长因子2基因(Mi-eft2)T克隆质粒为模板,克隆该基因的3个部分片段(各200 bp),作为体外合成ds RNA的模版,利用该ds RNA(F1ds,F2ds,F3ds)干扰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的Mi-eft2表达。结果显示,利用real-time PCR作为检测方法,干扰处理后的J2线虫Mi-eft2的表达量(F1、F2、F3),与对照处理的J2线虫Mi-eft2的表达量(F0)相比,分别降低了21%、69%、0.02%。将经过干扰处理的J2线虫和作为对照处理的J2线虫(500头/株)分别接种5株番茄,培养45 d后观察表型。发现干扰处理后J2线虫与对照处理的J2线虫接种番茄后产生的根结数相比较,分别减少了57.09%、68.94%、7.01%。说明Mi-eft2表达的沉默效应会使南方根结线虫对番茄造成的危害程度相应降低,也说明了利用RNAi干扰该基因表达的方法有利于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Mi-eft2 RNA干扰 双链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螟黄赤眼蜂的个体发育
《环境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螟黄赤眼蜂广泛应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常用米蛾卵进行规模化繁育。本文观察了螟黄赤眼蜂在米蛾卵中的个体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在26℃±1℃的条件下,螟黄赤眼蜂从产卵到成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历时8 d,其中胚胎期26 h,幼虫期36 h,预蛹期48 h,蛹期84 h,在产卵后的192 h后成虫开始羽化。螟黄赤眼蜂卵为白色透明的棒状,随着胚胎发育时间的增加,其长径和短径逐渐变大,但两者之比逐渐减少;刚进入幼虫期的虫体长径与短径之比较大,虫体上下宽度基本相等,但体积随取食而快速增加;虫体出现梅花斑和米蛾卵卵壳颜色变黑是进入预蛹期的标志;蛹的头、胸和腹部明显分界,梅花斑消失,腹部二条黑带逐渐横贯整个腹背面,复眼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加深,最后为深红色。经过192 h的发育,螟黄赤眼蜂成虫羽化,咬破米蛾卵壳而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