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RT-PCR分子检测技术快速检测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大蒜普通潜隐病毒(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GCLV)的外壳蛋白区域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带毒植物的总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通过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长300 bp的目的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转入大肠杆菌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GCLV相应区域的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8%。并对其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验证,从而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GCLV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大蒜普通潜隐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同化物及内源激素代谢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育后期根系内同化物及内源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ODM调节剂明显提高了大豆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根系内游离氨基酸的输出量,氯化胆碱和DTA-6调节剂表现不明显。喷药后5~30 d,氯化胆碱有效地降低了根系中ABA含量,SODM和DTA-6调节剂有效地提高了大豆根系内CTK和GA含量,而对IAA含量的促进并不明显。至喷药后20~30 d,SODM和DTA-6调节剂处理的根系ABA含量才有所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纯化的重组PEDV N蛋白为抗原免疫7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重组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9C1、7H8、3C10、6C4、10G9、2C10和4B3。7株杂交瘤细胞诱导小鼠产生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3 200、1∶3 200、1∶6 400、1∶12 800、1∶25 600、1∶64 00和1∶12 800。9C1、7H8、3C10、6C4、10G9和2C10免疫球蛋白类型均为IgM,轻链均为κ链;4B3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2a,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这7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天然的PEDV N蛋白发生反应。
龙麦20小麦品种中7+8~*亚基和17+18亚基近等基因系间的品质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18和7+8*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5次)的方法将拥有超量表达的Bx7亚基的加拿大超强筋小麦品种Glenlea的7+8*亚基转移到了小麦品种龙麦20亚基组成为1,17+18,5+10的近等基因系(NILs)中,获得了龙麦20的17+18亚基和7+8*亚基的近等基因系。2005年这对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的试验地里,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取组,6次重复。【结果】品质分析结果表明,7+8*亚基类型的龙麦20与17+18亚基龙麦20类型相比,面粉蛋白质含量提高5%(P=0.012)、干面筋含量增加4%(P=0.018)、湿面筋/干面筋降低2%(P=0.043)、沉降值提高10%(P=0.013)、形成时间提高13%(P=0.258)、稳定时间提高256%(P=0.029)、断裂时间提高86%(P=0.020)、软化度降低35%(P=0.007)。【结论】7+8*亚基对面筋强度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7+8*亚基 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粳稻蛋白质含量在DH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应用蛋白质含量(Protein Content,PC)不同的10个亲本,采用F1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寒地水稻6个组合的DH(Doubled Haploid,DH)群体。应用Choo和Reibergs提出的模型及公式,分析了这6个DH群体PC的分布、测算了遗传力、超亲率,检测了PC的基因对数及基因互作方式。结果表明,PC的遗传变异分为两大类型:5个组合PC的遗传是属于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无主效基因互作;1个组合(松9798/龙花96-1530)PC的遗传属于多个主效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存在主效基因间的互作,为互补作用,为PC的另一种遗传模式,且是产生PC超亲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PC在DH群体的遗传力为0.77,PC的超低亲率较低,控制PC的基因对数为3.2 ̄6.5对,平均4.8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材料,在控制磷素供应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O2.-含量递增的幅度明显小于磷低效基因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的幅度显著小于磷低效基因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渗透调节能力要明显大于磷低效基因型。表明大豆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磷高效基因型膜脂过氧化程度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混合粒子场和γ射线对紫花苜蓿的诱变效应
《草地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利用5个不同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 (L.) Sojak cv. Longmu 803)干种子,比较同一剂量不同处理方法间和同一处理方法不同剂量间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发芽势高于对照,发芽率低于对照;微核率略低于γ射线处理,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γ射线处理的株高和产量随着处理剂量的增高而降低,除109Gy外,均低于对照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植株的损伤效应较小。
黑龙江省抗寒李资源花粉形态的比较观察
《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1个寒地李资源进行了电镜扫描,在测量极轴、赤道轴,条脊宽、穿孔径、穿孔频率后,分析出31个李品种花粉粒大小属于小至中等,31个李品种大多为长球形(比值2~1.14),个别品种牛心李、长李17号、吉林六号为超长球形(比值>2),均有3条沿极轴走向的等间距的发芽沟,发芽沟的有开张、半开张、不开张3种。31个李品种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大多数李品种的纹饰是条脊平行或分枝多穿孔纹饰,云状纹饰品种少为矮甜李、龙园秋李,脑纹状纹饰只有延吉李。根据极轴、赤道轴、条脊宽、穿孔径、穿孔频率5项指标,采用最远距离法对31个李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牛心李与其它30个李品种亲缘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蚧轮枝菌固态发酵基质筛选和发酵条件研究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菌株Tri-BA81进行单一基质和一般组合基质固体发酵初步筛选的基础上,选取谷子、麦麸、磷酸盐和稻壳为4个组分因子,每个因子分别设有不同质量比例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43)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研究。同时,对影响该菌固体发酵产孢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孢量最高的正交组合为5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1.7×1010个/g。该菌固态发酵的最适初始含水量为固体基质与水的比例为1∶0.6,最适pH为5.8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