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噻虫嗪和吡虫啉是具有触杀、内吸和胃毒活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植食性害虫效果显著,近年来已成为新农药创制领域研究的热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以成、幼虫取食茄科植物茎叶、花蕾和叶芽等部位。一般田块减产30%~50%,严重地块达90%以上。目前,我国马铃薯甲虫仅在新疆马铃薯种植区发生,但对其周边省份马铃薯生产构成威胁。


加压滴灌技术在棉花、小麦上应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经济学评价方法,通过对加压滴灌棉花和小麦生产和管理运行成本、单位面积产值、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与常规地面灌棉花和小麦进行对比分析,为加压滴灌在粮食作物上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加压滴灌棉花纯效益每公顷为10859.1元,成本纯收益率为64.82%,与常规灌溉棉花生产相比,成本纯收益率略有下降,但每公顷纯收益增加24.9%。加压滴灌春小麦每公顷纯效益为4120.2元,成本纯收益率为46.66%。与常规灌溉春小麦生产相比,成本纯收益率提高了1.65%,每公顷纯收益增加34.1%。
关键词: 滴灌 棉花 小麦 经济学评价 常规灌 纯收益 成本纯收益率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截止目前该害虫发生涉及伊犁河谷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8个乡镇场,发生面积0.397×104hm2(5.95万亩)。在发生区稻田稻水象甲幼虫平均发生量3头/穴,最高达20头/穴;成虫平均发生量3.7头/m2。该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严重者可达25%以上。【结论】以国内外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稻水象甲入侵初期的特征和新疆水稻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封锁和防控措施。


野生欧洲李雌雄蕊形态发育过程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巩留两地野生欧洲李为试验材料,通过花芽石蜡切片对其雌雄蕊形态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欧洲李在雌蕊原基和雄蕊原基的基础上完成性器官的分化,形成雌雄蕊。野生欧洲李柱头为湿柱头,具有乳突状突起。花柱实心型,由表皮、薄壁组织、花柱通道组成。子房1室,随着子房室变大,子房壁逐渐增厚,胚珠原基细胞不断分裂,发育出珠心、珠柄、珠被、珠孔、合点等。横生胚珠,双珠被,边缘胎座。花药有4个花粉囊,分成左右两半,中间由药隔相连。该分化过程从3月初持续至4月中下旬,雌雄蕊完成分化后进入花期。


新疆甜瓜(Cucumis melo L.)白粉病抗性育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育具有白粉病抗性的新疆甜瓜育种材料。【方法】以1个肉质松脆、高感白粉病的新疆甜瓜品种与高抗白粉病的美国Cantaloupe类型甜瓜品种为原始亲本进行杂交,采用植株田间自然抗性筛选结合果实品质鉴定的方法,经回交和自交,转育肉质松脆、高抗白粉病的新疆甜瓜育种材料。【结果】选育出个3高抗白粉病新疆甜瓜类型纯系材料。【结论】利用引进抗性资源进行新疆甜瓜白粉病抗性转育是必要且可行的途径。


涂膜处理对新疆石榴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涂膜处理对采后石榴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筛选适合石榴贮藏保鲜的涂膜剂,为石榴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方法】以皮亚曼石榴和大籽甜石榴为试验材料,采用高分子化合物对石榴进行涂膜处理,贮藏于冷库中,研究涂膜处理对石榴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电导率、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涂膜处理显著降低石榴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抑制果实失重及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加;涂膜处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差异;涂膜处理抑制石榴乙烯的产生速率,对呼吸强度无显著影响。【结论】涂膜处理降低石榴腐烂率,抑制水分蒸发,保持果实品质。


“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植保所承担课题完成2010年目标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我院首次独立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疆三地州高效现代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中,院植保所承担的"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顺利完成2010年目标。"主要特色农作物和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分为"果粮间作模


拥挤度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与环境的关系,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充分取食条件下,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第一、第二代马铃薯甲虫成虫在密度每皿分别为30、20头时飞行能力较强;越冬后定量取食的马铃薯甲虫在密度为20头/皿时飞行能力最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越冬后马铃薯甲虫成虫的飞行能力>第一代>第二代;越冬后定量取食的马铃薯甲虫随着拥挤度的增长,营养胁迫水平逐步增加,其飞行能力受到制约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拥挤造成的适度营养缺乏,对于越冬代成虫飞行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充分取食越冬后成虫飞行距离、时间和速度与拥挤度间呈抛物线关系。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49.38%和3.44%~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