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砧木对京亚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葡萄砧木不同对其生长发育与开花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试验把京亚葡萄嫁接到贝达和山葡萄上,比较两种砧木的嫁接苗生长、发芽及开花情况。结果表明,砧木与嫁接植株新梢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种砧木嫁接植株在生长量上贝达大于山葡萄,第二年发芽时间贝达早于山葡萄,发芽率贝达大于山葡萄,果穗系数贝达大于山葡萄,根系量贝达小于山葡萄。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生长状况 发芽 花芽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吉林省应用的27个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综合筛选,优选出中晚熟、晚熟两个熟期组的优良玉米种群,并对其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玉米品种各性状级别的划分标准。

关键词: 玉米 优良种群 性状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比较分析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80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资源中维生素E的含量,并按照国标法测定粗脂肪的含量。找出了大豆资源中粗脂肪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内在关系,比较了在相同粗脂肪含量下,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的含量随着粗脂肪含量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粗脂肪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栽培大豆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关键词: 大豆资源 粗脂肪 维生素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新吉细毛羊品种育成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自1992年开始,吉林省在引进细毛型美利奴羊品种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扩繁选育和级进杂交等育种技术措施,建立核心群、育种群和改良群,并在农业部的组织下与新疆联合育种,于2002年培育成功新吉细毛羊新品种,种群规模为核心群1880只、育种群6330只。新吉细毛羊羊毛细度为66s~70s,属细毛型品种,成年母羊净毛产量穴4.12±2.02雪kg,毛长穴8.77±0.62雪cm,剪毛后体重穴47.2±5.60雪kg,产羔率110%~125%。对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原毛量、净毛量和细度等毛用性状遗传力均在0.3以上。对育种群不同级进代数生产性能与现场鉴定资料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育种群遗传性能稳定。

关键词: 新吉细毛羊 选育报告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毛虫赤眼蜂工厂化产品低温贮存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在3℃恒温条件下,对非滞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小幼虫期、幼虫中期、老熟幼虫期、预蛹期、蛹初期和蛹中期6个虫态进行了长期的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贮存虫态对其贮存效果有较大影响,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效果最佳,小幼虫期次之。小幼虫期和幼虫中期虫态贮存期不宜超过60d,其他虫态不宜超过15d。贮存期在20d内,单卵蜂数随贮存期的延长而下降,20d之后单卵蜂数变化基本稳定,小幼虫期贮存单卵蜂数下降较多。贮存期长短与成蜂单雌产卵数的变化关系不明显,但蛹初期和蛹中期虫态贮存成蜂的单雌产卵数和可育蜂数量明显下降。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贮存 羽化率 单卵蜂数 单雌产卵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春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3年全国春小麦区域试验中的东北早熟旱地组和东北春小麦中晚熟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顺序是:早熟组中,抗旱指数>单位穗数>生育日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晚熟组中,穗粒数>有效分蘖率>株高>单位穗数>生育日数>千粒重。

关键词: 春小麦 产量 灰色关联度 主要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1996~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进行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通过对56份单产达12000kg以上的3种株型(平展型、中间型和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顷穗数、粒数和千粒重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产量构成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玉米 株型 12000kg/hm~2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肉用性能微卫星标记的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其肉用性能的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8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肉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BM 2113等位基因C(142 bp)对净肉重和净肉率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 46等位基因C(211 bp)对肉用性能有负面影响;BM 1824等位基因A(171 bp)对腰厚性状有正效应;TGLA 44等位基因E(221 bp)对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质量、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关键词: 草原红牛 肉用性能 微卫星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乙·二·扑乳油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50%乙·二·扑乳油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乙·二·扑乳油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高防效,45d株总防效为78.68%~87.49%,鲜重总防效为77.07%~85.39%,随使用剂量增加,药效逐渐提高,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增产幅度为11.79%~15.18%。

关键词: 50%乙·二·扑乳油 玉米田 除草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新品种品质浅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对1999~2004年吉林省审定的168个玉米新品种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吉林省审定的绝大多数玉米品种粗蛋白含量介于9%~11%之间,年际间变化呈平稳趋势;粗淀粉含量普遍低于国家高淀粉最低标准,但呈现自2001年后持续走高的趋势;多数品种粗脂肪的含量整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子粒容重近4年间阶段性含量较高,超80%的品种达到国家标准二级以上,但年际间呈现偏低的走势。

关键词: 玉米 粗蛋白 粗淀粉 粗脂肪 容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