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磷素施用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和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糯玉米子粒产量及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成熟期子粒产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苏玉糯5号在基施和拔节期分别追施P_2O_575 kg/hm~2处理子粒产量最高;渝糯7号一次性基施P_2O_5150 kg/hm~2的处理子粒产量最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两个品种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逐渐增加;同一生育时期下,两个品种植株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两个品种在各施磷处理下子粒中磷素占植株整体的分配比例均最高,达70%左右;雄穗和苞叶中磷素含量相对最低,各仅占植株整体含磷量的2%左右。植株磷素利用效率在基施和拔节期分别追施P2O575 kg/hm~2处理下较低。综合两个品种产量、磷素积累和分配在不同处理的变化趋势,以基施和拔节期分别追施P_2O_575 kg/hm~2较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育种效率,测试、评价育成自交系以及国内外优良种质的育种潜力,对加速育成产业化性能优异品种至关重要。选用江苏沿江农科所、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单位育成的优良自交系15个(含热带种质改良材料3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按被测系组10个、测验种组5个,配制成50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春秋播两季针对6个鲜食品质构成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评价了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特征与育种潜力。结果表明,自交系间杂种F1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甜)性、柔嫩性、皮薄厚5个性状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色泽性状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感观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测验种上春秋播皆是C3,被测系上S3、S2春播最好,S8秋播最好;气味、风味性状春播C1最好,秋播C2最好,被测系春秋播皆以S9最好;色泽性状春播以C1最好,秋播以C2最好,被测系春播以S8、S10最好,秋播以S10最好;柔嫩性性状春播以C2、C4最好,秋播以C2最好,而被测系春播以S9最好,S8其次,秋播以S8、S9、S10最好;皮薄厚性状C1春秋播均为最好,S8春秋播最好,春播S9、S3、S2较好,秋播S10较好。由于多数性状为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因而基于特殊配合力的优良组合各性状依次为:感观品质S5×C4、S1×C4等;气味、风味S9×C3、S5×C4、S10×C2、S9×C1等;色泽S5×C1、S10×C3、S3×C2、S3×C3、S4×C3等;柔嫩性S9×C3、S7×C4、S9×C2等;皮薄厚S7×C4、S4×C5、S1×C2等优良组合。试验还表明,糯(甜)性性状糯性与甜度需分开赋值才更有利于其评价与育种改良;本生态区蒸煮品质秋播优于春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胞杆菌和吡唑醚菌酯协同防治草莓病害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化学农药在草莓病害防治上的减量使用,采用枯草芽胞杆菌DJ-6菌株的制剂(BCA)和化学农药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PS)联用来协同防治。用浊度法检测了DJ-6菌株在不同浓度PS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所有参试的浓度中,DJ-6菌株都能生长。田间防治结果表明,BCA能有效降低PS的使用浓度,BCA单用能防治草莓炭疽病和草莓白粉病,但防效低于PS在标准施用剂量下的防效。然而,BCA与PS联用后能减少50%的PS的施用量。BCA与PS联用后能提高DJ-6在草莓叶围的存活率。两者联用后草莓叶片中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胺酸裂解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上升了近2倍。
关键词: 草莓病害 枯草芽孢杆菌DJ-6 吡唑醚菌酯 协同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稻田对不同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效果以及化肥减量潜力,选用生活污水处理尾水、沼液和富营养化河塘水3种来源的低污染水,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稻田直接回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氮养分吸收、田面水氮径流风险、氨挥发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及对化肥减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3种污染水回用均可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2)与清水灌溉相比,3种低污染水回用的田面水总氮浓度在基肥期降低21.6%~48.2%,蘖肥期基本持平,穗肥期及灌浆期则明显提高。(3)3种低污染水回用降低了基肥期和穗肥期的日均氨挥发量,增加了蘖肥期和灌浆期的日均氨挥发量,但稻季氨挥发总量(以N计)差异不明显,为41.58~45.45 kg·hm~(-2)。(4)3种低污染水回用均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总磷、有效磷和有机碳含量,以生活污水处理尾水回用最为明显。(5)整个生育期稻田可消纳生活污水处理尾水、富营养化河塘水和沼液4 858~5 441 m~3·hm~(-2),回用的氮量分别为107.1、31.4和132.9 kg·hm~(-2),分别替代化肥用量44.41%、12.83%和55.11%。综合产量以及环境效益,生活污水尾水回用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径流损失风险,并具有提升土壤肥力的功效。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田面水氮浓度 氨挥发 低污染水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增温与施氮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暖和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增温显著,其中冬季升温最明显.而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全年增温,对冬季增温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高寒草甸地区增温和氮素添加影响研究的不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开展模拟增温和氮添加试验,研究长期增温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试验布设于2010年7月,地点在西藏当雄高寒草甸区,共有3种增温方式:对照、全年增温、冬季增温;每种增温处理下设置5个氮素添加梯度:0、10、20、40、80kg N·hm~(-2)·a~(-1),系统研究气候变暖与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4年,增温与施氮处理均显著影响群落总盖度:全年增温处理降低了群落总盖度;在不施氮处理下,冬季增温降低了群落盖度,但在施氮处理下,随着氮剂量的提高群落盖度逐渐升高.增温与施氮对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影响不同,增温处理降低了禾草与莎草植物盖度,而施氮提高了禾草植物盖度.相关分析表明,植被群落总盖度与生长旺盛期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测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增温导致的土壤含水量降低是群落盖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的调控,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雨时空格局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盖度及组成,且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植被群落的影响也依赖于降雨条件的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展示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主要抗原表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以霍乱毒素B亚单位为载体制备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利用E.coli表达CTB-GHloop嵌合基因,用SDS-PAGE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利用神经节苷脂(GM1)为抗原鉴定重组蛋白五聚体的形成。将目的蛋白浓度调整为200μg/ml,以白油佐剂乳化制备疫苗,免疫健康仔猪,免疫后利用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水平,评价免疫后体液免疫反应,利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嵌合基因在E.coli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可溶,并能够形成五聚体;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与口蹄疫病毒(FM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以每头仔猪200μg免疫,试验猪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与细胞免疫反应。
关键词: 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 猪O型口蹄疫病毒 GHloop抗原表位 亚单位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促进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提高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此外,乙烯利处理降低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对照降低1.7%和6.4%;劲丰则分别增加0.8%和1.0%。乙烯利处理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6.75%和1.52%,减产11.74%;劲丰则分别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3.25%和6.85%,增产3.47%。因此,提高小麦花前和花后贮存干物质转运量,增强作物花后光合同化能力,改善穗部库容,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形成与花后氮素积累运转比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产量形成与氮素积累运转特性,为油菜轻简化栽培条件下氮肥运筹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苏油6号为材料,设置稻草全量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A)、稻草不还田机械起垄开沟摆栽(B)、稻草全量还田免耕人工穴栽(C)、稻草不还田免耕人工穴栽(D)、人工直播(E)5种不同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素积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免耕穴栽和直播;从产量构成因素看,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在2种移栽方式下稻草全量还田与不还田产量差异不明显。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机械起垄开沟摆栽>免耕穴栽>直播,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变大。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素积累与运转有显著影响,初花至终花期、终花至成熟期氮素的阶段累积量均表现为A>B>C>D>E;与直播相比,2种移栽方式(A和B)均能显著提高花后茎秆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及其叶的转运率,但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却低于直播。机械起垄开沟摆栽能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的生产和花后植株氮素的积累与运转,从而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高效溶磷细菌X5、X6、Z4和Z8,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探索其单独及复合的溶磷促生潜能。研究发现菌株X5、X6、Z4和Z8均可以利用玉米根系分泌物作碳源生长。菌株X6和Z4均能产生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菌株Z8可产生IAA不产生铁载体,菌株X5可产生铁载体不产生IA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单一溶磷菌及4株菌复合处理均可促进玉米生长,但复合菌群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初步鉴定X5、X6、Z4、Z8分别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关键词: 溶磷细菌 吲哚乙酸 铁载体 玉米根系分泌物 复合菌群 促生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