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蚓粪和益生菌互作对土壤性状、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两种益生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分别与化肥和蚓粪配施,研究了蚓粪和益生菌配施对设施蔬菜地土壤化学性状、酶活性及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蚓粪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及p H值,降低速效钾、铵态氮含量及EC值,有利于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有效改善菠菜品质;与单施蚓粪相比,益生菌与蚓粪配施不仅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蔗糖酶活性,还增加了土壤EC值,提高了菠菜可溶性糖、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且解淀粉芽孢杆菌配施蚓粪还增加了菠菜产量;而益生菌配施化肥对菠菜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效果不及益生菌配施蚓粪效果显著。综合比较两种益生菌和蚓粪配施效果,以蚓粪配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土壤性状改善和蔬菜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氮素损失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高温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究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对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影响,通过静态高温好氧堆肥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即:CK(不添加生物质炭)、5个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处理(以CK为基础,生物质炭添加量分别为CK堆体干基质量的6%、18%、30%、42%、54%),监测了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肥过程中堆温、氨挥发速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堆温、延长高温期天数、缩短堆肥周期,堆肥周期减少天数与生物质炭添加量呈极显著的对数曲线相关(P<0.01);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氨累积挥发量(P<0.05),但与CK相比,生物质炭添加量为6%、18%处理的氨累积挥发量分别增加了26.58%、6.34%,同时,氮素损失率亦高于CK处理;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率与生物质炭添加量关系密切,呈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相关(P<0.05),生物质炭的适宜添加量为27.11%~45%;根据不同影响因子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对堆肥体氮素损失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全氮、铵态氮、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实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在无害化处理厂和收集点之间流通的安全追溯。【方法】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总体构架由三层结构设计:数据服务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采用北斗/GPS双模用户机、温度传感器、无线射频阅读器、有源电子标签和GPRS无线传输模块组成,实现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安全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 safety system of the transport vehicle for dead pig harmless handling,TSDPHH)运输车辆地理位置信息、车厢温度信息、消毒点车载有源电子标签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其中,运输车辆地理位置信息主要使用采集到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当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出现较大偏差时,将GPS导航定位的WGS-84坐标系数据转换到北斗导航系统的BJ-45坐标系,利用GPS导航定位系统对数据进行修正,实现互补定位,提高运输车辆地理位置信息采集精度;在数据处理层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提取、修改、储存等操作;数据服务层主要是给工作人员、监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本系统以Visual Studio2010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C#语言进行系统开发,在数据库SQL server 2008中利用SQL语言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修改。【结果】TSDPHH的功能包括线路安全管理、消毒安全管理、温度监控管理、卫生防疫管理和安全预警管理;利用蚁群算法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的路径规划进行仿真,合理规避大型养殖厂、人群密集地等规避区域,仿真结果切合实际,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在指定运输区域进行合理路径规划提供参考。TSDPHH为无害化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实现运输车辆行走线路监测、运输车辆智能调配、车厢温度监控、车辆信息查询等管理功能,系统在江苏省涟水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试点基地进行实地测试,测试表明系统硬件模块工作稳定,网络丢包率为0.26%,车载有源电子标签识别误差率为0.97%;通过运输车辆行走线路Arc GIS监控管理功能模块,对运输车辆进行连续2 h行走路线实时监控,并且对温度监控管理、消毒安全管理等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系统各个模块工作正常,能够满足TSDPHH运行要求;同时,通过监控客户端实现以电话、网络、短信的方式为动物卫生防疫的监控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将TSDPHH监测数据(车辆行走线路、车厢温度等信息)实时推送给监管部门,实现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保证动物卫生安全。【结论】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实现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实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合理规避动物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并给其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病死猪 无害化处理 车辆监控 可追溯系统 无线识别技术 北斗/GPS卫星导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子实体成分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研究高温和强光对蛹虫草培养后期子实体中多糖、核苷含量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蛹虫草子实体培养后期,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强度,可显著提高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尿嘧啶、尿苷、腺嘌呤、腺苷和虫草素等核苷类物质的含量(P<0.05),尤其是多糖、腺苷和虫草素的含量较常规培养子实体分别提高0.77、1.76倍和3.58倍。另外发现经过高温和强光胁迫蛹虫草子实体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也有所增强,并且从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纯品物质,结果显示该物质对单酚酶活性的IC50为27.8386μg·m L~(-1),二酚酶活性的IC50为38.1432μg·m L~(-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岸植物滨麦(Leymus mollis)和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根叶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土壤Na~+含量的关系
《中国沙漠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烟台海岸优势植物滨麦(Leymus mollis)和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根、叶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土壤Na~+含量的关系,以揭示碳水化合物代谢在植物盐适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近高潮线处土壤Na~+含量最高,滨麦根、叶中Na~+、水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也较高。远离高潮线,土壤Na~+、水分含量下降,滨麦根、叶中Na~+、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纤维素含量增加;根叶总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比例降低,纤维素含量比例增高。远离高潮线,肾叶打碗花叶片中Na~+、可溶性糖含量稳定,淀粉含量上升,纤维素含量降低;根中Na~+含量上升、可溶性糖含量稳定、淀粉含量和纤维素含量降低;根叶总碳水化合物中淀粉比例增加,纤维素比例减少。在土壤Na~+浓度较高时,滨麦通过被动积累Na~+和积累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维护根、叶水分平衡,在土壤Na~+浓度降低及根叶Na~+含量减少时,将更多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用于生长,部分转化为纤维素用于组织建成。积累Na~+提高吸水力和保水力、调整总碳水化合物中非结构和结构碳水化合物比例,可能是两盐生植物对异质Na~+环境适应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盐浓度 总碳水化合物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冠’梨类甜蛋白编码基因PbPR5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和克隆类甜蛋白基因Pb PR5,了解其在‘黄冠’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受到非生物胁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时的表达情况。【方法】以‘黄冠’梨(Pyrus bretschneideri‘Huangguan’)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的c DNA文库中克隆获得该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命名为Pb PR5,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该基因在盐、聚乙二醇(EG6000)、SA和乙烯(ETH)处理后的表达情况;以12 a生‘黄冠’梨的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探究该基因在叶片和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Pb PR5的c DNA序列长度为741 bp,编码224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长度为813 bp,包含1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b PR5蛋白与其他植物PR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b PR5基因在‘黄冠’梨组培苗的根,茎,叶中均能表达,其中根部的表达量高于茎和叶;盐和干旱胁迫诱导了该基因表达,根和茎中的表达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6 h,叶在盐胁迫后24 h和干旱后12 h出现表达高峰;SA和乙烯也诱导了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叶片中,老叶表达量最高,成熟叶次之,幼叶中不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中,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幼果期和膨大期果实表达量较低。【结论】Pb PR5基因在‘黄冠’梨各组织中非组成型表达,并且在‘黄冠’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黄冠’梨 类甜蛋白PbPR5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CSCD
摘要: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一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40%的施N比例下,麦秸全量还田的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指标均随施N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时的N用量有所差异,高产水稻N用量范围为286.78—427.83 kg/hm~2,在此范围内降低施N量能够实现节氮增效;水稻施N量300 kg/hm~2时,随着穗肥施N比例(20%—50%)提高,其单位面积穗数增多,单穗颖花数和单穗实粒数减少,麦秸全量还田下以基肥40%、分蘖肥30%、穗肥30%的施N比例,其穗粒结构较为协调,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个新选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杂交水稻亲本配合力和遗传率,为杂交水稻的亲本选育及强优组合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4×7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模式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有效穗、株高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父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不育系广仔占S、连籼1A和恢复系RH-1、RH-2和RH-6等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