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吸收动力学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不同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应。研究了水葫芦、菖蒲、空心菜、金鱼藻等4种湿地植物对NO3-N,NH4-N及P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对水体中N,P的吸收存在显著的差异,4种植物对NH4-N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大小为水葫芦>空心菜>菖蒲>金鱼藻,对NO3-N的最大吸收速率表现为水葫芦>空心菜>金鱼藻>菖蒲;对P的最大吸收速率表现为水葫芦>空心菜>菖蒲>金鱼藻;4种湿地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吸收的表观米氏常数(Km),即亲和力均呈现出与最大吸收速率相反的趋势。

关键词: 湿地植物 污水 吸收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蔓枯病对厚皮甜瓜植株早衰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蔓枯病对厚皮甜瓜植株早衰的影响,以抗性水平不同的厚皮甜瓜‘玉菇’和‘夏蜜’为试材,利用蔓枯病菌孢子悬浮液对甜瓜进行接种,在接种后测定了不同节位叶片内SOD、CAT和POD的活性变化以及Chl和Pr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蔓枯病加速了厚皮甜瓜植株的早衰,当植株在受到蔓枯病菌侵染后,叶片中的SOD和CAT活性均迅速上升,而后逐渐下降,P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夏蜜’的SOD和CAT活性均高于‘玉菇’,而‘玉菇’的POD活性高于‘夏蜜’。‘夏蜜’的Chl和Pr的含量均高于‘玉菇’,在接种后都呈下降趋势,但‘夏蜜’比‘玉菇’下降的慢。不同节位叶片在受到病菌侵染后,早衰程度也有所差异,节位低的叶片受蔓枯病菌的影响较大,衰老也快。

关键词: 厚皮甜瓜 蔓枯病 早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黄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黄质是天然的类胡萝卜素之一,因最先在玉米中被提取而得名。鉴于玉米黄质在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致盲的主要原因)、白内障、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它,只能从膳食中获得,人们开始对作物中的玉米黄质的研究重视起来。此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玉米黄质的性质和来源,它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合成以及玉米黄质的提取、测定方法和在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富含玉米黄质作物的研究工作的重点做了展望。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玉米黄质 叶黄素 黄斑色素 富含玉米黄质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成熟胚芽尖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核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品种‘浙春3号’的胚芽尖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抗逆相关大豆转录因子GmGT-2A,为探讨过量表达该基因以提高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准备材料,通过研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培养基的6-BA浓度、侵染时间等因子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系统优化了大豆的成熟胚芽尖转化体系。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6-BA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对大豆遗传转化有显著的影响,三者各自最优条件分别为胚芽尖预培养时间1.5d;共培养基6-BA浓度8mg/L和浸染时间10h。根据以上结果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转化体系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6-BA浓度;最佳转化体系中各因素水平与单因素优化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最高平均转化效率为5.67%。实验还初步探讨了IBA浓度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根培养基中不加入IBA比加入IBA时生根时间短,且生根数量多,移栽易成活。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抗性苗,经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构建特异性的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到大豆基因组中。

关键词: 大豆 根癌农杆菌 胚芽尖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紫苏籽提取物的饲料对生长肥育猪的饲喂效果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在大白×长白×杜洛克三元生长肥育猪(20~90 kg)饲料中添加150,250和350 g.t-1紫苏籽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猪饲料中紫苏籽提取物添加量为250和350g.t-1时对猪的生长发育、肉质、免疫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紫苏籽提取物 饲喂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酶基因OmpT的克隆及表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OmpT(Outer-membrane proteases T)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泌到细胞表面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一种重要蛋白。利用大肠杆菌OmpT降解抗菌肽特性来筛选和改造新型抗菌肽,可以为开发抗OmpT蛋白酶水解新抗菌肽序列提供新的思路和创造条件。根据大肠杆菌外膜蛋白酶OmpT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大肠杆菌K12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一段为954 bp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此序列与已公布序列同源性达99.99%。将其序列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mpT。经IPTG诱导后,在表达宿主菌中特异性的表达出分子量约为36 kDa且具有生物活性的OmpT蛋白。生长曲线试验显示,抗菌肽LL37对带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mpT的大肠杆菌生长没有影响,而对照组的生长明显受到抗菌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OmpT 克隆与表达 外膜蛋白酶 抗菌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评价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及其提取物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已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显示出较大作用。为了合理开发夹竹桃植物,需要进一步评价夹竹桃植物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和对动物的毒理学。文章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并进一步用氯仿萃取浓缩、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分离乙醇精提物,经鉴定为强心甙组分。在此基础上,委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评价了乙醇粗提物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并采用静态法评价了这二种提取物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效应。结果表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的提取率为45%,乙醇精提物(主要成分为强心甙组分)的提取率为0.25%。乙醇粗取物对大鼠经口和经皮毒性为低毒级,对家兔皮肤和眼无刺激,对豚鼠的致敏反应属弱致敏性。这说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斑马鱼的死亡率与提取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处理浓度越大,斑马鱼的死亡率越高;同一浓度处理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用24 mg/L乙醇粗提物处理6、12、24和48h的死亡率分别为26.67%、60%、91.11%和95.56%;用0.5 mg/L乙醇精提物处理12、24、48、72和96h的死亡率分别为6.25%、33.33%、52.08%、54.17%和60.42%;用24 mg/L乙醇粗提物处理96h或32 mg/L处理48h,或者用1 mg/L乙醇精提物处理24h,斑马鱼全部死亡。在慢性毒性试验中,用3.33—10.0 mg/L乙醇粗提物处理斑马鱼28d,其死亡率为12%—20%。乙醇粗提物处理斑马鱼后,急性毒性LC50=12.52 mg/L(药后96h)>10 mg/L,慢性毒性LC50=199.51 mg/L(药后28d);乙醇精提物处理斑马鱼后,急性毒性LC50=0.46 mg/L(药后96h)<1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1990)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分级标准,说明夹竹桃叶乙醇粗提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于低毒,比较安全;乙醇精提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则为高毒,十分不安全。

关键词: 夹竹桃叶 乙醇提取物 斑马鱼 毒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工艺对香榧油脂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加工过程香榧酸价、碘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还原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趋势,从而了解加工工艺对香榧油脂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油脂的氧化酸败,其中第1次炒制和调味液浸泡后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较前道工序增加269.16%、56.07%和80.22%、73.17%;香榧抗氧化能力降低,表现为第1次炒制后硫代巴比妥酸还原值为前道工序的171.18%,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至75.41%。因此,第1次炒制和调味液浸泡两道工序是影响香榧品质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香榧 加工 油脂氧化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温敏黄转绿突变体v5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粳稻品种‘日本晴’进行60Coγ射线诱变,从M2中筛选到一个温度敏感的黄转绿突变体v5(virescent5)。突变体植株在较低温度(20~24℃)下叶色表现为黄色,而植株在较高温度(26~30℃)下叶色几乎表现为绿色。对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显示出低温条件下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对相关农艺性状考察显示出突变体单株产量显著低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F2群体(v5/Kasalath)将O sV5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长臂,在BAC AP005838上标记STS1与BACAP005702上标记STS5312之间166.5 kb的区段上。

关键词: 水稻 v5 温度敏感 黄转绿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小菜蛾幼虫体液免疫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体液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能够显著抑制小菜蛾血淋巴内酚氧化酶前体激活,导致体外处理中血淋巴黑化的时间被延长;同时,抑菌物质的产生也受抑制并最终造成离体培养中血细胞的感菌率提高。

关键词: 半闭弯尾姬蜂 小菜蛾 体液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