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田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及其微菌核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棉花黄萎病微菌核含量水平揭示棉田深翻(深翻60 cm)对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MSM选择性培养基和水筛法分离土壤中的微菌核。【结果】深翻棉田土壤中的棉花黄萎菌微菌核数量低于常规棉田,深翻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也轻于常规棉田,说明深翻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试验明确了棉田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1年内有2次比较明显的消长,现蕾期出现第1个高峰,到吐絮期出现第2个高峰,微菌核数量越多病情越重。深翻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891 1,常规棉田病情指数与微菌核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450 3。【结论】棉田深翻能有效的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棉花 深翻 选择性培养基 棉花黄萎菌微菌核 发病高峰期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筛选陆地棉矮化株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降低棉花生产中每年因喷施缩节胺和打顶等农技措施增加的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农收益。【方法】2005年4月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分别用注入剂量为8×1016和12×1016N+/cm2处理早熟陆地棉高代品系B-02,从中获取棉花矮化突变体植株。【结果】通过2005~2009年连续多代的筛选获得了不用喷缩节胺、不用打顶、株高小于60和60~70 cm,且品质优于原高代品系B-02的两个系列矮化株系。【结论】通过对矮化植株的SSR分析,表明矮化突变株与原高代品系B-02相比具有较多的遗传差异,为新疆棉花矮化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播期对冬油菜鲜、干重净增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鲜干重净增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期的推迟,冬油菜越冬率、单株鲜重净增量、单株干重净增量、根冠比均逐渐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单株总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结论】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15日。
关键词: 冬油菜 播种期 越冬率 单株鲜、干重净增量 农艺性状 产量


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更加适合番茄制品出口食品安全要求的高效农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8种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防效差异。【结果】第3次施药后7 d各药剂的防效分别为:77%氢氧化铜干悬浮剂73.11%、37.5%氢氧化铜悬浮剂67.43%、波尔多液64.78%、2.0%氨基寡糖素水剂51.14%、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38%、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5.46%、0.5%小檗碱水剂43.45%,植物激活蛋白防效最低仅为29.17%。【结论】77%氢氧化铜干悬浮剂、37.5%氢氧化铜悬浮剂和波尔多液3种矿物源农药防效较高,且更适合加工番茄产品出口的食品安全要求。


转SNC1基因抗枯萎病棉花后代组织结构抗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棉花抵御外来病原物侵害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研究抗病转基因棉和非转基因棉在组织结构上的抗性差异。【方法】利用茎尖遗传转化获得的转SNC1(suppressor of npr1-1,constitutive)基因棉花"中35"和"军棉1号",通过营养钵伤根法对其接种棉花枯萎病菌菌株,借助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棉株根茎部细胞解剖结构。【结果】抗病转基因棉根茎部胼胝质、侵填体和胶质体形成多于非转基因棉,并且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规整,细胞间隙小。【结论】组织结构抗性在棉花抵御外来病原物侵害时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近年中晚熟冬小麦新品系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近年来中晚熟冬小麦新品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2005~2007年新疆北疆冬麦区试参试品系为材料,研究产量和品质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近阶段新疆小麦新育品系增产显著;适度提高穗粒数,同时兼顾其它产量性状间的协调,可能是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参试材料品质类型比较单一,优质中筋专用类型占参试品系的15.4%,无强筋和弱筋专用优质小麦类型。产量与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容重与延伸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主穗粒重与湿面筋显著正相关;成穗数与湿面筋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今后新疆冬小麦品种改良的重点是:保留适宜穗数的同时选择穗粒数、容重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系,既有利于减小成穗数对湿面筋的负向效应,又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使优质和高产达到较高水平的统一。


转cry3A基因马铃薯外源蛋白表达和对马铃薯甲虫抗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利用生物技术工程的方法获得了转cry3A基因马铃薯株系,首先对这些转基因株系的表达量和抗虫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ry3A抗虫蛋白在4个株系C3-6,C3-11,C3v-5,C3-9新鲜叶片中表达量分别为1.4,2.8,5.0,9.0μg/mg;4个转基因株系离体叶片喂养马铃薯甲虫6 d的致死率分别为30.0%,46.7%,50.0%,100%,幸存的马铃薯甲虫发育滞后1.4~4.2 d,表明抗虫性和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其次,田间调查C3-9转基因株系幼苗期叶片为害情况低于对照,C3-9百株虫口数为26.6头,对照为1 993头,该株系农艺性状和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在不使用任何农药的情况下其产量和使用农药的对照相似。因此,转基因株系C3-9为高抗马铃薯甲虫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


棉花肉桂醇脱氢酶基因GhCAD3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类。本研究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AD基因,命名为GhCAD3(GenBank登录号为FJ376601)。GhCAD3全长1573 bp,具有1个1080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35 bp,3′非编码区为458 bp,编码35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39.116kD,等电点为7.48。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AD3与其他CAD一致性为64.13%。为了进一步研究GhCAD3基因的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AD3,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5 mmol/L IPTG在37℃下诱导7 h。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小麦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为小麦转化、遗传等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取开花后12~16 d的幼胚进行培养,20 d后统计幼胚一步成苗数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数。【结果】小麦幼胚在C17、MS和YP三种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一次成苗,其中YP培养基一次成苗率最高(75%),其次是MS(33.13%),最低的是C17(23.34%),YP培养基一次成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不同基因型间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结论】筛选出适宜小麦幼胚培养一次成苗的YP培养基和一次成苗和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率都较高的材料新春9号,此材料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