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峰驼瘤胃微生物总DNA的提取与纯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取高质量的双峰驼瘤胃微生物总DNA,为采用免培养技术研究双峰驼瘤胃微生物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双峰驼瘤胃内容物,用酶解(溶菌酶、蛋白酶K)、冻融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dodecyl sulfate,SDS)、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多种处理相结合,提取微生物总DNA,并用Omega Gel Extraction kit纯化。【结果】提取到的瘤胃微生物总DNA片段大于23 kb,纯化后的DNA可用于PCR,酶切及克隆等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论】用该提取方法得到的总DNA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


不同授粉方法对小麦与小黑麦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花药涂抹法和捻穗授粉法结实率的差异,为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提高小麦与小黑麦杂交育种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春小麦品种(新春27号、新春26号、新春15号、新春9号和S-22(系))和新小黑麦1号为材料,每个材料分别采用两种授粉方法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后12~16 d按不同授粉方法单独取穗、剥粒统计授粉小花数和小花结实数,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授粉方法的杂交结实率存在一定差异,花药涂抹法平均结实率为78.01%,捻穗授粉法平均结实率为87.73%,二者差异显著。5个杂交组合采用捻穗授粉法的结实率都高于花药涂抹法。【结论】比较两种授粉方法结实率的差异,捻穗授粉法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花药涂抹法,捻穗法操作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杂交授粉工作效率。


杂交粳稻新稻2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稻25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滇型不育系LA3作母本、恢复系LC10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稻组合。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自治区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 a区试平均产量11.09 t/h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12.07%,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64 t/h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15.22%。稻米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优质稻谷2级标准。适宜在新疆南、北疆各稻区和>10℃的总积温在3 000℃以上的其它稻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管理肥水,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不同杀菌方式对杏干杀菌效果的影响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延长产品保质期,为促进杏干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服务。【方法】比较市售摊晒杏干与太阳能干燥装置[1](Solar-dring,简称SD)干制杏干的水分、水分活度、色度、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主要质量指标,并采用紫外、微波和臭氧三种杀菌方法,探讨了不同杀菌方式对杏干杀菌效果的影响,以寻求较好的杀菌条件。【结果】SD方式干燥的杏干水分较高,分别为16.91%和11.88%,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比摊晒杏干低4~10倍;紫外线杀菌距离样品30 cm、杀菌时间25 min时,杀菌率可达到98%左右;微波功率在850 W、杀菌时间为25 s时,杀菌率可达到98%左右;包装袋内通入臭氧大于4 min,杀菌时间为30 min时,杀菌率在95%以上。【结论】SD方式干燥的杏干质地柔软,口感较好,色泽鲜亮,较洁净,并且不同杀菌方式均可有效杀灭杏干中绝大多数细菌。


甜瓜种子蛋白多态性与品种纯度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伽师瓜1号、雪里红、9808的杂交种及其父母本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用种子蛋白多态性快速鉴定甜瓜杂交种品种真实性与纯度的方法及可行性。电泳结果表明,甜瓜种子中虽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但含量较低,而且多态性较差,不同组分的种子蛋白没有特异性谱带,因此,种子蛋白电泳鉴定法不能用于甜瓜杂交种的鉴定。AUG-PAGE(醋酸尿素甘氨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是一种新的种子蛋白多态性研究方法,其分离胶溶液为10%丙烯酰胺、0.2%甲叉双丙烯酰胺、2%冰醋酸、10%尿素、0.4%醋酸钠、0.02%硫酸亚铁的条件下,以1.5%冰醋酸为电极液,具有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等特点。


鹰嘴豆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再生体系,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从鹰嘴豆再生体系与遗传转化两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转化中遇到的植株再生频率低和转化率低或得不到转化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展望。


部分新疆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组成及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及其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分析了82份新疆小麦材料的醇溶蛋白遗传变异情况,测定了供试材料的理化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82份小麦材料共出现38条迁移率不同的电泳谱带,有26条带与39项次理化品质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有6条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和沉淀值等品质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有14条带与38项次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有10条带与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等好的团流变学特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产量、经济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新疆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根冠比,以分析不同冬灌条件下,对冬油菜越冬率、生育特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冬油菜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冬季灌溉条件下冬油菜的越冬率,并对不同冬灌条件下冬油菜的鲜干重、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冬季灌溉对冬油菜越冬率、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根冠比、产量和经济性状有着一定影响。正常冬季灌溉量、1/2冬季灌溉量、1/3冬季灌溉量、1/4冬季灌溉量、不冬灌5个处理中,1/2冬季灌溉量处理单株干物质重、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相对较高,正常冬灌处理越冬率、叶片数相对较高,而不冬灌处理(CK)各项指标都最低。【结论】适宜的冬季灌溉量能保证冬油菜越冬率提高,对后期冬油菜的一些生育特性及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奠定基础。新疆地区冬油菜适宜冬季灌溉量在450~900 m3/hm2。
关键词: 冬油菜 冬季灌溉量 越冬率 生育特性 产量 经济性状


新疆甜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新疆的两个甜菜品系为研究对象,对培养基激素及浓度配比、外植体的选择及两个基因型的再生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以期建立起适合新疆甜菜品种(系)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对不同的灭菌方式、培养基激素组合、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不同基因型甜菜再生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分别对影响甜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后建立了适合新疆甜菜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结论】确定采用破除甜菜种壳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灭菌效果最明显。通过筛选,确定了甜菜叶柄再生的最适培养基激素配比,为MS+6-BA 1.0 mg/L,IAA 0.3 mg/L。对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的比较分析发现,叶柄的再生能力高于其他外植体,是较为理想的外植体来源。新甜486与413两种基因型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