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植株养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植株养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8.0×104株/hm2(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为3247.4 kg/hm2;吐絮期铃中氮、磷、钾含量以18.0×104株/hm2(A3)、22.5×104株/hm2(A4)处理积累量较高,与产量一致;不同密度处理单株氮、磷、钾含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群体变化趋势则不同,虽然最高值仍都出现在8月15日,但在盛铃~吐絮期却以A3处理各元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后期养分积累对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植株群体和生殖器官的养分积累量。


不同密度下棉花果枝、叶枝特征及产量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棉花果枝和叶枝的干物质积累、养分积累、成铃特征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进行田间调查,并对样品进行室内测定。【结果】密度能明显影响植株形态,低密度A1处理的叶枝数为4台左右,明显高于高密度处理;果枝成铃数也相对较多,与最少的A5处理相差4个棉铃。单株干物质积累差异显著,尤其是叶枝,A1与A5处理相差多达70g/株。氮、磷、钾养分含量上,趋势基本一致,但果枝叶钾素含量高于叶枝叶。棉铃空间分布,内围铃占主导,其他成分所占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上、中、下各部分比例随密度变化各异,产量按密度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结论】低密度处理的叶枝干物质积累高,是产量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分积累各密度差异不大,产量形成主要依靠内围铃,皮棉产量最高为A3处理3247.4kg/hm2。


利用盆栽试验对4个油葵品种的耐盐性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贫瘠土地,筛选抗盐碱油葵品种。【方法】以4个油葵品种新葵杂5号、KWS303、伊葵杂3号和7K152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方法,在塑料花盆中施加含有不同NaCl浓度的完全营养液,人工模拟天然盐条件,观察NaCl胁迫对油葵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各品种出苗时间有所延迟,出苗率下降,幼苗苗高、叶片数、鲜重受到明显影响,NaCl浓度为200 mmol/L时严重影响油葵幼苗生长。【结论】在4个油葵品种中,7K152对NaCl的耐受性好于其它3个油葵品种,KWS303其次。


喀什地区杏园内食心虫消长动态及赤眼蜂防治初探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喀什地区杏园内食心虫的消长动态,为研究赤眼蜂防治的最佳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诱捕探讨了杏园内主要食心虫的消长动态,通过悬挂蜂卡释放赤眼蜂,初步研究林间释放赤眼蜂防治食心虫效果。【结果】杏园内食心虫以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为主,经观测在喀什地区苹果蠹蛾1 a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1 a发生5代,示范园内利用赤眼蜂防治统计蛀果减退率为45.63%。【结论】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在越冬代及第1代幼虫期,应用赤眼蜂是防治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钾营养水平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西瓜施用不同量的钾肥,研究钾营养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在N 135 kg/hm2、P2O5105 kg/hm2的基础上施用不同量的氯化钾。【结果】不同钾肥用量对西瓜农艺性状、产量、产品品质及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施钾可增产5 569~9 915 kg/hm2,增幅12.1%~21.5%,增收3 161~4 869元/hm2,并显著提高西瓜果实VC含量46.6%~76.4%;果实膨大期西瓜的钾素吸收量占整个生育期的60%左右,钾肥最大利用率高达70.1%。【结论】钾肥对西瓜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结合西瓜各生育期特点来合理施用。


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我国马铃薯甲虫的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显微形态观察、田间普查、取食量及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等,描述了马铃薯甲虫的形态特征,摸清了该虫的传播扩散、危害,在世界和中国新疆的分布情况。【结果】马铃薯甲虫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8个地州,35个县市,约260 000 km2的区域,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分布,迁飞是马铃薯甲虫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一般可造成30%~50%产量损失,严重者减产可达90%以上。【结论】鉴于该虫的危险性和极强的侵入性,建议加强对该害虫的口岸商品和相关农产品检疫,严禁从疫情发生区或发生国调运马铃薯及其副产品,应在我国马铃薯甲虫高风险区和潜在风险区加强马铃薯甲虫的监测和封锁防控,严防其进一步扩散,确保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


棉花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得到的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CoAOMT基因,命名为GhCCoAOMT2。GhCCoAOMT2基因cDNA(GenBank登录号为FJ376606)具有一个747 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12 bp,3′非编码区为243 bp,编码24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28.023 kD,等电点为5.39。GhCCoAOMT2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 442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氨基酸同源分析发现,GhCCoAOMT2与来自毛白杨、烟草和苎麻的CCoAOMT同源性较高。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CCoAOMT2基因在棉花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茎部的表达量最高。原核表达分析表明,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2 mmol/LIPTG在37℃下诱导6 h。
关键词: 棉花 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新疆的发生为害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2003年首次在中国北京发现报道。对新疆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温室蔬菜上的蓟马进行调查、采样、鉴定,确定蓟马种类,调查为害和发生情况。【结果】西花蓟马在温室黄瓜、西葫芦、西瓜等上均有危害,成虫和若虫主要聚集在花上和叶片上危害,平均有虫数量为西葫芦13~15头/花、黄瓜5.7~24头/花、辣椒2.5~4.6头/花、西瓜0.4~5头/花。【结论】经鉴定,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蓟马主要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微波提取法与索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的比较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杏仁油的适宜提取方法。【方法】以杏品种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新疆产量较大的小白杏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各种提取因素对杏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下微波法小白杏出油率69.91%,索氏提取法小白杏出油率72.67%。【结论】两种杏仁油提取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微波提取法提取的杏仁油百分含量略低于索氏提取法,但与索氏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具有节省时间、环保节能、提取效率高、控制方便及易工业化等优点。


甘薯颗粒全粉专用品种筛选指标的初步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的筛选指标,测定了56种不同鲜甘薯品种的淀粉、粗蛋白、脂肪、纤维、干率等理化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鲜薯中的代表性指标为干率、粗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薯颗粒全粉的评价指标,对颗粒全粉评价指标与鲜薯成分代表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鲜薯干率与颗粒全粉b*值呈负相关,与颗粒全粉得率呈正相关。此外,鲜薯可溶性糖与颗粒全粉得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可将鲜薯干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作为筛选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的两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