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亩旺特对新疆北疆地区苹果绵蚜的防效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亩旺特240SC不同剂量对苹果上检疫害虫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定株、定枝,每株按东、南、西、北、中各方向选取一个枝条,所标记的枝条大小一致,记录枝条上活苹果绵蚜的虫落数。施药前调查1次,药后3、7、14、21和28 d分别调查各处理小区定点株上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并与对照区比较,计算校正防效。【结果】使用亩旺特240SC 3 000倍液防治苹果绵蚜,其药效显著、持效期长,药后28 d的防效最高可达到91.11%。药后14 d调查以亩旺特3 000倍药液防效最好,防效可达到80%以上。乐斯本1 000倍液在14 d之前的防治效果均高于亩旺特4 000倍液、5 000倍液,但药后21、28 d防效开始降低,亩旺特3种剂量的处理仍能保持较好的防效。【结论】在新疆苹果棉蚜发生区选用亩旺特240SC 3 000倍药液可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苹果绵蚜 亩旺特 药剂防治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胡杨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胡杨林土壤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探索,为下一步从中筛选可用于生物饲料或生物肥料的微生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对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及淀粉酶、酯酶、纤维素酶和NaCl耐受浓度的测定,并提取各菌株基因组DNA,进行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进化树的绘制,分析其多样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7株菌,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6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株,厚壁菌门(Firmicutes)6株,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株。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5株菌为革兰氏阴性,其余为革兰氏阳性;酶活测定结果表明,15株菌具有淀粉酶活性,9株菌具有酯酶活性,9株菌具有纤维素酶活性;NaCl耐受浓度测定结果显示,NaCl浓度为2%时所有菌株均能生长,5%时能生长的有22株,15%时能生长的有1株。【结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胡杨林土壤中存在较丰富的细菌类群,且具有一定的酶学活性和NaCl耐受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胡杨林 细菌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的变化。【方法】1981年至2009年近30年间相关资料汇编及年鉴。【结果】近30年间新疆棉花与小麦、棉花与玉米、棉花与(小麦+玉米)的整体平均净产值和减税纯收益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5年棉花植棉效益下降明显(2010年除外)。造成植棉比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植棉成本上升、产量徘徊、植棉环境的制约和扶持政策少;尤其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使棉花比较效益优势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着新疆棉花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结论】从政策、市场、科技、投入等方面全面提升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对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品种、技术和环境的高效统一,以及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高植棉效益和全面均衡增产,促进棉农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植棉 比较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杏加工品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新疆杏品种资源加工品质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和杏加工专用品种选定缺少辅助系统支持等问题,建立新疆杏加工品种数据库系统。【方法】通过对新疆杏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加工品质的特性分析,研究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和Access2003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构建基于Microsoft Dotnet平台的新疆杏加工品种数据库系统。【结果】该系统实现了杏品种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多类型查询和辅助筛选以及关键数据的权限控制等功能,利用该系统结合加工品质指标研究筛选出杏汁、杏干、仁用杏和鲜食杏等不同用途的品种。【结论】该系统可提高筛选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为杏品种分类、优良加工品种的筛选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加工品种 数据库 系统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质量控制行为分析——基于新疆地理标志水果405户果农的调查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0 CSCD

摘要:以新疆405户地理标志果农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生产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的预期收益、对地理标志水果操作规程的了解程度、是否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否得到技术指导、是否参加质量培训、政府监管力度与是否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等影响因素是显著性变量。表14,参12。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生产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冬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作用的实质,探索影响二者关系的相关因素,以10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喷灌和地面灌溉两种灌溉条件下,对子粒灌浆各阶段的冠层温度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对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灌溉条件下,基因型和子粒灌浆时期对冠层温度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子粒灌浆时期的冬小麦冠层温度和产量之间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都是中后期>中期>前期。在喷灌条件下,只有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和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前期和中期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而在地面灌溉条件下,灌浆前、中、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和产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冬小麦冠层温度不仅受基因型影响,还受灌浆时期和环境条件影响。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浆期 冠层温度 产量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合丰55的选育与高产创建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合丰55是以北丰11为母本,与绥农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高产、多抗、广适应性品种,2008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31.6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47平均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8.4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47平均增产18.2%;创造了35.3 hm2单产4 375.5 kg.hm-2的高产纪录;百粒重23~25 g,脂肪含量22.61%,蛋白质含量39.35%;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7 d,需活动积温2 365.8℃;中抗灰斑病、抗花叶病毒病SMVI号株系兼抗疫霉病;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适应性广。该品种在目标设计、亲本选择与选育方法上有新的理念,值得育种借鉴。

关键词: 合丰55 选育 高产创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大量高纯度的GhCOMT2蛋白以便研究其功能和性质,以pMD18-GhCOMT2质粒为模板,PCR扩增GhCOMT2基因的cDNA编码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hCOMT2,经酶切鉴定并测序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成功表达了与标签蛋白融合的GhCOMT2蛋白,大小约为40.062 kD,浓度为0.62 mg/mL。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为:0.2 mmol/LIPTG在16℃诱导12 h。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用蛋白标签亲和层析柱(HisTrapTMHP)获得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其能与His多克隆抗体起特异性反应。

关键词: GhCOMT2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Western blottin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影响及其与棉花相关生理特征和纤维品质的关系

棉花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万~27万株.hm-2)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万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空气温度花期20 cm处冠层以A3处理空气温度最高,吐絮后规律性不明显。花期相对湿度较高且变化较小,以A3处理的相对湿度最为稳定,变化最小。吐絮期,不同冠层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早、晚的相对湿度较高,处理间规律性不明显。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LAI高峰出现在盛铃期,吐絮时仍保持在2.5~2.6。8月14日左右棉花第10果枝叶开始衰老,5 d后第8果枝叶开始衰老,其A3处理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生理状态。不同处理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密度增加能增进纤维品质,但密度大于A4(22.5万株.hm-2)后,又对纤维品质产生负效应。

关键词: 小气候 密度 品质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葵杂交种不同品种与密度试验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为了寻求新葵4号、新葵6号、新葵7号3个品种及其种植适宜密度,在2009年设置了4种密度水平的2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否则产量和出仁率降低,千粒重变小;油葵是喜光作物,但各品种之间对光能的利用率是不相同的。新葵4号、新葵6号、新葵7号分别以69 450、61 200~72 450和49 500株.hm-2光能利用率最高。

关键词: 油葵 密度 光照 温湿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